便利店逆势增长 会是零售行业新的风口吗?

今年,便利店俨然成为了零售行业的“新贵”,各种势力都对这一业态虎视眈眈,意图做点文章出来。年初,知名互联网人庄辰超挖走新创品牌邻家便利店的创始人团队,组建了新型便利店“便利蜂”;接着,京东宣布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再后来,包括家乐福、永辉、麦德龙等多家零售企业也纷纷瞄准了这块尚待深度开发的零售洼地。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已接近10万家,销售达1300亿元。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了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在实体零售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逆势增长的便利店吸引了各方零售企业的注意力。近日,永辉在福州开出第一家永辉生活店,经营面积达130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永辉首家24小时营业门店。永辉生活负责人表示,这是永辉生活在重点布局上海与北京后,重回大本营福州试水24小时经营模式,营业时间延长处于试水阶段,“重点测试我们商品的配送及晚间营业的可行性,成功后这一模式可能会被迅速推广”。

据了解,这家24小时门店商品由永辉物流统一配送,门店装饰风格和商品结构与上海北京的永辉生活门店大致相同,没有熟食但提供蔬菜水果以及冷冻冰鲜类商品。该负责人表示,商品结构会根据商圈需求随时做调整,未来不排除引入熟食便当、现煮咖啡等便利店商品。该店现配备有员工6名,引入汉朔智能电子价签,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

不过,此次永辉生活在福州试水24小时经营,探索永辉便利店经营模式,与家乐福的“Easy家乐福”和麦德龙的“合麦家”路径大不相同。前者是渐进性升级迭代,由永辉绿标到永辉生活再到24小时经营,而后者则是直接由大卖场到便利店的硬着陆,同时在便利店领域也出现了王府井和爱便利强强合作模式,以不同模式发力便利店业态。

有业内人士指出,便利店如此吸引零售企业的注意,一方面是因为线上的流量红利已经达到峰值,很难再有新的发展空间,对用户的争夺开始往线下转移;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型店面的成本过高,便利店“小”的特点让它的经营模式能变得更加灵活,诸多零售企业愿意选择便利店业态作为自己新模式、新技术的试验场。而在“新零售”概念提出后,便利店由于其网点密集、贴近消费者的特性,被看作是连接线上线下的绝佳场景。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甚至公开放言称,便利店是新零售的入口。

然而,便利店真的会是零售行业新的风口吗?按照经验,凡是称得上“风口”的领域,资本无不一拥而上。而便利店在资本界成了一个略显奇怪的领域——站在门外观望看热闹的居多,真正敢下手的却几乎没有。多位便利店经营者都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便利店并不是门“来钱快”的生意,也不是个容易做的行当。

我国便利店发展了近20年,依然没有形成一家全国性的品牌。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国内的便利店品牌超过了260个,除了石油系便利店品牌以外,大多数便利店都是区域集中型企业。

同时,盈利慢的问题也是便利店行业的普遍困扰。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曾表示,见福便利店花了7年,到200家店时才盈亏持平。对于便利店来说,它们的经营目标是长期盈利,走的是细水长流的路线,基本上没有投入后能很快“回血”的案例。

罗森集团高级执行董事、中国总裁三宅示修分析了中国投资者对便利店的心态——对于一家刚刚起步的便利店来说,他们的规划是第一年开100家店,第二年开300家店,同时各类硬件设备投放完毕,第三年就希望有大幅度的盈利,第四年就要上市。而要想短时间内迅速开店,就意味着选址可能会选择房租较高的地方,这就很难做到短期持续盈利了。“或许意识到无法做到就快速退出,影响了他们对便利店行业的投资决策。”三宅示修说道。

此外,北京7-11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我们在招收盟主的时候都会告诉他们,如果想靠便利店赚大钱,最好还是不要加入这个行业。”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便利店行业如此火热,诸多资本却大多选择观望的原因之一。毕竟到目前为止,在传统意义上的便利店领域,只有Today便利店拿到了风险投资。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