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百日,华为隔空“送礼”

本文来自连线家,华为最早的研发意识可追溯到1990年,放弃代理和组装,“被逼上梁山”,最终开发出BH03交换机。6个工程师一边负责电路板设计,一边负责软件程序的编写 ,还要进行整机调试。

100

10月16日,人们都在关注华为在伦敦的Mate 20系列手机发布会,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天也刚好是小米上市100天的日子。相比最高股价时,小米当前市值已经跌去了超过2000亿港币。

小米上市前一天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朋友圈暗讽:“很多中国企业把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一夜暴富,作为成功与伟大的标志。”在小米IPO满100天的日子,余承东颇有些隔空送“大礼”的感觉。

105

小米上市前夕,余承东发朋友圈

如今,同样做手机,小米的性价比模式和华为的高端路线正在走向两个极端。

华为终端部门普通员工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每年底分红都可能拿到超过10万。这家公司也正在蒸蒸日上,华为依靠持续的研发投入,做出高端手机,赢得了欧美用户的青睐,赚到更多钱之后,再回过头投入更多费用到研发,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你看过昨晚华为Mate 20系列的发布会,抛开余承东的蹩脚英文不提,还是能看出走出国门的华为正在变得越来越自信。

反观小米,其IPO也让不少小米普通员工成为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但是这些人都在等着明年1月9日之后解禁套现,由于工资收入太低,他们在小米这些年熬得实在太苦了,很多人在股票解禁以后都会选择离开。而对于那些没有拿到股票的员工,同样只能忍受着比华为OV低很多的工资待遇。最新的消息是,由于无法承受北京高昂的成本,小米正在鼓励骨干员工去武汉和南京发展。

高性价比模式,决定了小米时时处处都要省着花钱,这也是为什么雷军和小米在业界是出了名的“抠门”,小米员工工资“低到尘埃里”。小米成立之初,锤子前CTO钱晨就是因为要高工资被雷军拒绝,最后二人才没有达成一致。带一群人去国外开发布会?对小米而言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每年看着其他厂商在拉斯维加斯CES和在巴塞罗那WMC上的大规模展出,恐怕小米公关也很羡慕。高性价比模式也让资本市场看到小米的业绩不可能太好,上市3个月,其股价距离最高点已经跌去了超过40%。

2017年10月,雷军扬言小米要用两年半的时间重回中国第一。但现实是,根据赛诺今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米在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不但不如OV和苹果,华为和荣耀两大独立品牌更是双双超越了小米。

“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伴随着洪亮的声音,任正非的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会议室气氛瞬间凝滞······

101

华为领军人物 任正非

2002年10月,华为手机立项的申请再次遭到了任正非严词拒绝,成为公司内忌讳的话题。深圳的冬天往往很舒适,但是这年华为的冬天却格外寒冷。时值互联网泡沫破裂,数万员工的华为每天还有新人涌入,任正非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高压的状态让任正非第一次能够理解那些高管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发表过《华为的冬天》的任正非已不再固执已见。那年年底,任正非主动委托徐直军召集手机立项讨论会,再次听完汇报完后说了两句话:“纪平(财务负责人),拿出十个亿来做手机”,“为什么中兴GSM手机没有做好,亏损了好几年,你们要想清楚。做手机跟做系统设备不一样,做法和打法都不同,华为公司要专门成立独立的终端公司做手机,独立运作!”

10亿人民币,对于当时处于寒冬的华为来说是一年的净利。华为手机历史上最重要的会就这样开完了,简短而又波澜不惊。

选择豪赌3G的任正非光是研发投入就高达60亿,因迟迟无法发挥商业价值几近抑郁。前董事长孙亚芳在回忆这段经历时的感受时只说了四个字:“欲哭无泪。”

华为最早的研发意识可追溯到1990年,放弃代理和组装,“被逼上梁山”,最终开发出BH03交换机。6个工程师一边负责电路板设计,一边负责软件程序的编写 ,还要进行整机调试。上千个焊点是用放大镜一个一个目测检查,由于劳累过度眼角膜都快累掉了。

为了寻求更多的技术力量,任正非通过邀请高校参观和访问形式首先拉到了郭平。后经郭平说服,郑宝用放弃了清华博士学位与任正非会合,完成了华为公司研发的历史上的“井冈山会师 ”。不久,华为公司第二款自主产品研发产品HJD48诞生。“阿宝(郑宝用)是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 ”便成了任正非会上会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1993 年年初,深圳蛇口的一个小礼堂 ,任正非真情流露,泪流满面:“我们活下来了。”台上的中年男人双手不断在脸上抹着泪水,台下270多名员工中很多只有他年龄的一半。华为那年来了一个名叫李一男的实习生加入万门机项目:一副眼镜,瘦弱得像个中学生,不止一位领导叮嘱他要多吃点。

一年后,随着万门机的开发进入最紧张的时刻,世界杯在美国开幕,李一男被同室而居的刘平拉着看了生平“最多的一次世界杯”。随着C&C08万门机大举入城,华为“农村包围城市”开始下半场。与中兴的竞争态势已然明显,华为这一领跑,一口气持续了25 年。

贴牌和定制机时代,手机在华为的集团位置并没有纳入最高层战略,以至于为华为工作20多年的高管都看不起华为手机。

如果2005年到2011年这段时间你在大学校园度过,那么一定对当时的运营商充话费送手机活动有一定记忆,华为手机当时在很大比例上就靠运营商“送”出去。

回过头来看,华为当年做出的最正确的决策之一就是自主研发芯片了。要知道,即便到了今天,放眼国内乃至全球手机市场,拥有自研芯片的终端厂商都寥寥无几

而事实上,华为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经踏上了自研芯片之路。1991年华为成立ASIC设计中心,2004年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开始正式启动智能手机芯片开发。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关村保福寺桥银谷大厦807室,14个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一家名为“小米”的小公司就开张了。从一开始,这家公司就定下了性价比模式,因此雷军在各方面都抠门到了极致。

102

小米创始人在银谷大厦喝粥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2011年5月的一天,小米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告诉雷军,小米手机可以打电话了,雷军一听说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看,当时这部手机还拿不起来,只能趴在桌上打。雷军后来形容说,当自己俯下身去亲耳倾听,就像听到自己的孩子发出第一声啼哭,那声音是如此美妙。

3个月后,在北京798艺术中心,雷军发布了小米1,关于这场发布会的盛况后来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次发布会结束后,现任新东方在线COO潘欣第一时间在知乎回答了对小米1销量的预期,他认为“5-10万台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销售数字”。四年之后,当潘欣再次回到这个问题,他更新回答说“现在回看当时的猜测,真是耻辱啊”。小米在2011年(8月开始)和2012年的手机销量分别是30万台和719万台。

小米1发布后,即便网络热议,当时包括华为在内中国手机企业都不认为小米能掀起多大风浪。

2012年上半年,当中国传统手机企业还看不上小米时,小米的影响力却已经惊动了海外投资大佬。据腾讯《深网》报道,曾投资过Facebook、阿里巴巴、京东的投资大佬、俄罗斯DST创始人尤里o米尔纳当时通过自己的助理找到与雷军关系密切的长城会,表示自己有意参加长城会在北京举办的活动,后来长城会已将此事宣传了出去,米尔纳又说临时有事来不了了,他在表达歉意的邮件中顺便说了一句:“你能不能把雷军介绍给我?”

不久后,米尔纳来到北京,一上来就给了雷军100万美元投资的见面礼,“他这100万美元只是为了交个朋友,表达诚意,意思是我就要做小米股东,哪怕你给我一股也行”。后来,在小米进行的历次融资中,DST连续参投了多轮。

如果说传统手机厂商在小米手机发布之初还可以观望甚至是唱衰的话,到2012年底,小米全年出货量达719万台,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太过幼稚,必须要对这个腾空而起的新星有所忌惮了。

2011年,三亚会议对终端重要程度的讨论,任正非等高管才提出将消费者业务纳入公司主航道,次年余承东被调往负责消费者业务。

余承东态度非常坚决,目光则是直接瞄准了当时竞争对手最高端的产品,对标三星Galaxy系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为忍着阵痛砍掉中低端运营商业务。以前华为都是参与电信运营商招标,替其做代工,生产的手机没有自主品牌,基本是B2B业务,手机只有抠掉电池才能看到华为制造的小字样。

103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

不过,与小米第一款手机就受到广泛追捧不同的是,华为最初的几款产品都难以称得上成功。华为最初推出的P1、D1两款机型都卖不动,根据成本定价被证明是一个错误,售价跳水后,销售仍然惨淡,惨到只卖了几十万台。紧接着推出的P2、D2手机,同样不理想。这些尾货最终大部分甩给京东商城降价处理。

2013年下半年,P6的放量销售使得华为品牌真正开始崛起,疲于应付的华为消费者业务看到希望。一年后,Mate7的大获全胜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历史神话,研发部门也算是扬眉吐气,每天被销售追着要求增加货源。

P6之前,小米正迅速崛起,对于华为来说,虽然产品上并不需要对标小米,但是战略上却需要。面对90%和10%的市场份额,华为手机不可能放弃庞大的线下市场,双品牌双渠道问题的想法开始在内部孕育。与此同时,高层决策面也对这一个苍白的现实——华为连自己的品牌都还没站稳。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华为消费者业务CMO张晓云见证了这个过程,‘那一年都是吵过来的’,没有人可以指出明确的道路,团队间充斥着无休止的争论。她那段时间特别害怕晚上被叫到公司开会,她给夜间会议起了个名字叫“夜总会”,吵到最后一定会有人拍桌子,也会有人摔门而去。”

最终的转机得益于P6良好的市场反应,2013年12月16日,荣耀品牌正式独立。余承东从不否认华为的转型是受小米的启发,但从没认为“小米是华为竞争对手”。华为手机的定位就是中高端路线,也不计较和小米一时的胜负,“华为要成为世界第一,它要超越的是苹果和三星”。

经历了手机野蛮发展,全球手机增速开始出现放缓趋势,技术创新却为华为打开了新局面。华为研发实力的最直接体现便是海思麒麟芯片,直到麒麟920的发布,这把华为磨了近十年的“利剑”开始驱动手机。余承东难掩激动:“海思接下来的芯片功能将更加完善,甚至超过高通和MTK。”

2014年,雷军宣布小米要投资100家公司,复制小米模式,这就是后来的小米生态链投资。

对于小米而言,这是一系列组合拳。从2014年到如今,小米投资了近百家生态链企业,诞生了华米科技、紫米科技、万魔声学等知名企业,小米手环、小米移动电源、小米耳机等就是由这些企业生产。正是这些生态链企业生产的众多硬件设备,才在2017年撑起了小米之家线下门店的流量。

111

来源:Tech in Asia

不过,由于小米的性价比模式,小米要求小米手环、小米移动电源等也都走相同路线,最初生态链企业乐于接受这样的模式,这就有助于其提高知名度和在供应商的话语权,但是随着出货量的增长,这些生态链企业并没有获取到可观的利润,因此开始对性价比模式有一定排斥。

2016年,华米顶着巨大压力发布了自主品牌Amazfit,就是想做出一款能赚钱的高端产品,而不是贴着成本卖。做小米耳机的万魔声学也做了自主品牌1more耳机。随着而来的是,各家生态链企业做自主品牌几乎成了标配,因为小米品牌固然销量不错,但是却不能赚钱,当这些自主品牌诞生以后,生态链企业纷纷开始与小米划清界限。在多数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新闻稿件中,都拒绝提及自己是小米生态链企业。

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性价比模式最初是小米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小米也依靠生态链的组合拳,抢占了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的高地。但是当市场开始进入饱和期,小米的性价比模式就开始失灵。

如果非要将小米和华为的模式进行对比,其实是术和道的区别。就好像职业围棋一样,中国讲究大砍大杀的“术”,而日本讲究棋道,在胜负上也许中国赢面更大,但是人生境界上确实还需要向人学习。

104

乌镇饭局上的余承东和雷军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多次考察日本。早在2001年,他在前往日本之后印象很好,就发表了题为《北国之春》(注:日本歌名)的内部信。任正非说,自己曾数百次听过《北国之春》,每一次都热泪盈眶,都为其朴实无华的歌词所震撼。《北国之春》原作者的用意是歌颂独自在外的创业者和奋斗者的,而不是邓丽君翻唱后的情歌。

2016年,任正非再次前往日本,在他看来,日本非常重视质量,这是未来胜利最根本的基础。日本经过这100年的脱胎换骨,成了世界高质量代名词。日本20年来遭遇到巨大经济危机,但是泡沫破了后日本都是真货,包括丰田、松下、索尼等,这些真货支撑着日本挺过了困难时期。任正非希望,中国最终剩下的也都是好产品。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也确实体现在各个细微之处,比如很多日本知名的拉面馆,永远只做一道面,但是面馆却将这道面做到了极致,往往能收获广泛的好评。而在中国,餐厅里做好了一道菜永远想做五道十道,一家餐厅成功了永远想开更多分店。前者好比华为的P系列和Mate系列,后者好比小米的生态链组合拳模式。

依靠技术研发投入,一条路走到黑,华为手机才有了今天的地位。2017年,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了“华为成功的三个核心原因”,其中一条便是“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

小米依靠性价比模式和雷军的劳模式带动,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在IPO之后,其疲态开始显现。毕竟这是一家主要依靠红米走量的手机企业,即便小米8出货量超过600万台,但是依然只能算是中端市场站稳脚跟。在高端市场,小米天然缺乏优势。

在小米IPO当晚,雷军承诺将会让小米股票投资者赚到一倍的回报,如今3个月过去了,小米不但没有让投资者赚到钱,反而亏得一塌糊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创始人雷军获得了价值98亿元的股票奖励。如果按照这样的股价趋势一直延续下去,我们甚至可以大胆预测,雷军此前对外宣布的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的承诺很可能将会被他自己打破。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