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毛洗髓”的益生菌行业,如何做到质造有方?

本文来自连线家,诚实守信,立命之本。

母婴营养品行业最近可谓是风声水起,特别是“大健康”理念被植入到众多的消费者心智中去。据终端反馈,一个不知名的营养品品牌在实体门店中做一场促销活动,销量都可以达到10~15万,其“全民狂欢”的场景不难看出其火爆程度非同一般。

不得不说虽然母婴营养品市场需求增加,却难以掩盖其尴尬的局面,因消费频率低而导致门店更愿意去推像奶粉、纸尿裤这类快消品。

不过这也不能掩盖营养品市场的爆发和机遇,当其驶入快车道,国内市场人口基数的托底,也引来众多品牌纷沓而至。外加市场监管不完善,大大小小的营养品品牌林立山头,甚至招来了进口营养品品牌的大肆趁虚而入。

内忧外患下,营养品牌该如何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何正确引导国民健康消费?这是营养品行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科汉森加贴中文标?

作为母婴营养品界中发展最快的益生菌产业,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与益生菌酸奶)市场规模约360亿美元。其中,中国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与益生菌酸奶)市场规模约人民币455亿元,预计2022年增长至896亿元。

目前益生菌的产业形势主要有国际开发强国所垄断,像俄罗斯、日本、美国等。而全国的原料供应也被丹麦科汉森与美国杜邦等寡头垄断。

科汉森调味剂

其中丹麦科汉森,更是自称是全球领先的自有营养健康中心益生菌供应商,拥有世界上最大以及成产里最强的菌株工厂。甚至一度占领益生菌市场第一位,为国内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供应菌种。

然而根据调查,上图这款科汉森调味剂(又被业内称为益生菌滴剂),竟然加贴了中文标签。据售卖人员称,正规走海关必须加贴中国标识。可行业专业人士却指出,食品原装进口背面贴中文标签,虽然可以销售,但在2015年开始就明文禁止了,若想要再进入中国销售的进口婴幼儿食品必须将中国标签印在包装上。

小编观察,这款产品生产日期是在2016年11月10日。那么有一个疑问,这款产品是如何能够加贴中文标签,又堂而皇之进入国内销售的呢?是官方钻了国家标准的空子?还是地方造假?

调味料标准的益生菌滴剂是何概念?

据行业人士反馈:这款既没有指定儿童使用,也没有说明适应年龄段的产品,竟然单品年销售额能够达到2个亿。让人瞠目结舌的同时又让人感叹,益生菌滴剂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能够迎来如此多的受众?

透过现实看本质,这款以葵花籽油为载体,加入了一点动物双歧杆菌,本质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一款添加了益生菌的调味剂,就连商检部门将产品归类在调味剂当中。那么试问,有婴幼儿标准调味料吗?

就因为其益生菌活跃性高,就可以忽略没打婴幼儿食品标识就能给婴幼儿食用吗?要知道国内为保障婴幼儿食品出台了各种清规戒律,而科汉森却以调味剂进口,完美的规避了国内对它的规定。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标没有跟上新事物的脚步,无法及时出台新规。

当然目前以水为载体,添加了益生菌种,被称为益生菌营养液的产品也层出不穷。在呼吁监管部门严控的同时,也敬告消费者要仔细甄选,不要听信妄言,成为别人牟利的垫脚石。

兰赛特益生菌饮料

益生菌滴剂可信度几何?

这款科汉森调味剂中标明,葵花籽油每6滴中含有10亿CFU的双歧杆菌BB12。虽然溶剂是无水的环境,但是仍然不能让菌细胞保持静态。

菌株在液态的环境下新陈代谢很快,没有碳氮的作为营养,益生菌会逐渐走向衰亡,即使在冷藏的条件下,益生菌的存活时间也非常短暂。不像粉状经过冷冻干燥后,可以在密封包装内保存很久,在菌株进入人体后复水从而恢复活力。那么如何能够保障拿到消费者手中的调味剂含有标注的那么多益生菌呢?

所以早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的第十一条明确提到,不提倡以液态形式生产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活菌产品。

并且本质上作为婴幼儿食品,婴童肠道娇弱,吸收能力不敌成人,食用油或许不能彻底消化,从而导致肠道的负担增加。另外葵花籽油有微量的蛋白质,对葵花籽油和蛋白质严重过敏人群不宜食用。

对于以上几点问题,小编曾致电科汉森的客服电话进行询问,但截至发稿前没有得到相关回复。

权威专家正解益生菌概念

益生菌补充剂作为母婴营养界的“宠儿”,虽然市场趋火,产品的实效与卖点都不尽相同。所以不少企业为了让企业“活”过来,都踏上了寻找“点睛之笔”的路上。但产品创新即使是重中之重,也不能无视国标与产品质量,宣传着洗脑方的强大效果,而实际效果却无法考究。

据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段云峰介绍: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主要有三类,即药品、保健品和普通食品。其中,药品的批号是“国药准字”,保健品的批号是“健食字”号,即带“小蓝帽”标识,而其他类型的益生菌产品则是借了“益生菌”的名号,使用的是“固体饮料”的批号,产品包装上只标注了执行标准和生产许可证号。

如果购买的婴幼儿益生菌产品的菌株不在我国允许使用的菌株范围内,那么不管商家如何宣称,甚至宣称菌株完全分离自母乳或乳头,也不要轻易购买,因为没有经过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菌株,给3岁以内的孩子使用后可能会存在短期和长期安全风险。

面对营养品“灰色地带”的出现,行业急需整改,也需要有领导作用的企业带领行业发展。但如何能成为先锋企业,首先要质量,其次要有自身的管控力。在新产品如春笋般涌出时,国家也应迅速将出台“行业标准”提上日程。令行业肃清,建立准入门槛,把不合格、存疑的产品拒之消费者心智之外,保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