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不辜负相信成功的人

正如1300年前隋炀帝顶着压力设立科举制度,从此为无数寒门学子铲平了跃升的门槛。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消除阻隔,让社会大多数的普通人也能够怀揣梦想,同时体面生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公元607年,即隋炀帝大业三年。

它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这是无数普通人得以翻身的重要关口。

在这一年以前,如果你不是出生于名门望族,不认识高官要臣,也没有建立个人品牌的意识(成为名仕),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孩子,那么除非天降好运,否则你想要改变命运、跻身庙堂之上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就是在公元607年,隋炀帝宣布废除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度,提出要文武官员以十大原则推举新人,包括孝顺,人品好,学习成绩好,守法等等。同时开进士科,以诗赋和试策面向全国进行考试选拔。

从此,“科举考试”的模式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

这件事情真正的意义在于,将原本被世家垄断的晋升渠道转变为大众可参与的公开化模式,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了渠道门槛,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实现跃升。

凡是在生活中能带来巨大影响和改变的举措,无一不是在通过自身产品为普通人拉低门槛。

信息,渠道,资本,这是横亘在普通人面前难以逾越的三道门槛,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底层困境。

信息缺失导致判断失误;渠道狭窄导致生存艰难;资本缺失导致想法失灵。

任意一条都足以堵塞一个人的前进道路。

最先被打破的就是信息层面的垄断。1999年天涯论坛成立,2000年百度推出,随后微博,微信,知乎,今日头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数量都在爆炸,曾经横亘着的信息门槛逐渐被拉平。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相同的已知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判断,而不是从源头就被拉开差距。

随后在2003年,淘宝网于杭州创立,完全颠覆了原本的购物模式之余,也给普通人带来了产品端的渠道共享,开一家店的门槛被最大程度拉低,从而实现商业层面上的普惠。这两件事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自不必赘述。

而对资本门槛的抹平,才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讨论的内容。

在中国,哪怕是线上电商行为已经如此发达,依然还有4.4亿人没有信用记录,未被传统金融覆盖,他们像是行走的透明人,不被看见。

而传统的金融思路是给有基础的人锦上添花。如果你有100块,那么你可以再借到100块,但是如果你一分钱都没有,那你更加不可能借到钱。由此衍生出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

在孟加拉,有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创立了赫赫有名的“穷人银行”,为只需要借一点小钱来改变生活困境的穷人提供援手。

而在中国,则体现为两个方面,线上支付平台和金融中介平台。

前者以支付宝为代表,解决信用记录;后者则以拍拍贷为代表,带来资本眷顾。

2004年底,支付宝产品上线,彼时马云曾说,“我希望支付宝能够让任何一个老太太的权利跟工商银行董事长权利是一样的。”他家隔壁的老太太因为忘缴电费,家里断电了,在黑暗中等待了一晚上,第二天还要去排队交费。那时他就在想,如果支付宝能让每个人都能在手机终端上轻松交电费,能让一位普通老太太享受到的金融服务和银行行长是一样的,那就是支付宝最大的成功。

这可视为中国普惠金融的源头。

而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则是专业互金平台的出现。

2007年,拍拍贷成立,并且在12年里覆盖全国97%的城市和乡村,其用户80%都是20~40岁的中青年人群,70%来自小镇或农村。他们年轻、有理想、拼搏,但也底子薄、没资本,连个能借钱的朋友都没有。

而他们每次的借款大多也都只是几千、一万块的小额贷,用来资金周转,临时救急,创业启动,或者单纯只是实现一两个在心头盘桓了许久的愿望。

不同于传统金融锦上添花的思维,普惠金融是为原本没机会的人雪中送炭,帮忙找到愿意给你借钱的人,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更好的资源,从而拉低原本难以跨越的资本门槛。

对于普通人而言,当下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适合白手起家的时代。是历史上小人物能够获得最多尊重和帮助的年代。

当然,所有所谓的“拉平”,其实都只是相对的。

大众媒体再怎么发达也不可能实现全人类的知识共享,集团级别的渠道只对同等体量的伙伴开放,上千万的资本需求依旧得仰仗传统金融。这些是不会被改变的。

但是,大众媒体拉低了信息门槛,大众电商拉低了渠道门槛,大众金融拉低了资本门槛,只有当门槛被拉低后,所谓的比拼个人思维和能力才有意义。

许兰月,一个标准的“小镇青年”,她来自云南一个小城市,通过考试来到上海,大学期间尝试创业,刚上大学没多久,就靠给新生卖鞋垫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一万块,随后几年又和同学一起不断尝试各种创业,终于在毕业前攒到了40万,并且在大学毕业后创立了连锁轻食品牌“沙野轻食”,截至目前已经开了100家店。

她还很年轻,在一场“小镇·青年说”的演讲中分享自己成功的小小经验,台下坐着的都是和曾经的她一样普通但心怀希冀的年轻人。

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来自于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听过名字的小城市,没有富裕的家庭可以给予支撑,也遇不到贵人扶持。他们有的只是年轻,冲劲,想法,热血,一个雄心勃勃想要改变世界的念头,和一方想要自己守护的天地。其实哪怕他们拼尽全力,最终所能做成的事在很多大老板眼中也还不到一个零头,但恰恰是这样的人组成了这个国家的大多数。

现在的年轻人将根本无法理解上一代人植根在骨子里的焦虑,也不会有上一代人出于焦虑而衍生出的愤怒。

对于00后、10后而言,他们一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大众媒体、线上消费、普惠金融齐全的年代,一个普通人凭着唱歌跳舞写文章也能快速出头的年代,一个尚未毕业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头脑创业赚到第一桶金的年代,一个努力向每个平凡人施以援手的年代。

他们能够比上一代人有更多一点的自由去比拼个人能力,比头脑,比勤奋,比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而不是困于信息空白、渠道狭窄、资本空缺。

我为此感到欣喜,也多少有点感慨和羡慕。

其实哪怕是今天,我们依旧能够在很多地方看到有人在抨击金融中介平台,就像当年抨击淘宝网、抨击拼多多一样,他们会抱怨网贷给年轻人带来了太多的诱惑,是堕落的开始,是“高利贷”。

这里不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我只能说,据我的观察而言,十多年前的淘宝,几年前的支付宝,今天的拍拍贷,本质上并无差别,都是为大众提供便利,降低成本,拉低门槛,让真正有需求的年轻人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

是否能公允地看待这一事物的存在,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有利点,这是区分弱者与强者思维上的关键节点。

平台提供给每一个人的是相同的服务,但有人会错过,会失败,也同样有人能够利用时代的机遇和便利成就自我。

我见过的所有成功人士,无一例外都有着强烈的内省力,而非埋怨和推锅。因为他们很清楚,后者其实本质上就是幼稚的逃避罢了。

我曾经一度执着于一个思维上的定式错误,就是以自己渴望的成功来同等定义别人的成功。

在我的观念里,年轻的生命应该拿去奋斗、拼搏,建功立业,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是现实告诉我并非如此。

大多数人对于成功的定义和需求非常简单朴素。能够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固定可期的收入足以维持生活的体面;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家族的帮衬下有安身立命之所;工作之余可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小小事业,如此足矣。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有着最多的野心。渴求命运的改变,哪怕是别人眼中不起眼的改变;希望能肩负起一家人的生活和希望,希望能在同辈之中“出人头地”,希望能在父辈的积累上为自己的下一代也做积累。

在我们公司楼下不远处有一家卖烧饼的小摊,夫妇两人窝在一个小铺子里用隔板隔出来的三角形角落,只能容得下一张放案板的桌子和一个用来烤饼的围炉,每天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八九点,收摊之后还要打扫场地,真正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后来跟他们聊天我得知,老夫妻俩是安徽人,有一儿一女。他们原本在上海做装修涂料的生意,也赚了不少钱,但是没多久就遭遇金融危机,工程没影了,开发商的欠款收不回来,搭进去的货款也打了水漂。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上海,于是两人又筹钱支起来了这么个烧饼摊子,想趁自己还能做得动给孩子们多攒点钱买房,等手里的钱再多一点,他还想搬去个更大点的铺子。

他一边干活一边跟我说这些,脸上的表情永远都是笑眯眯的,说到兴起时还激动地举起沾满芝麻的手比划,满眼都是期望和干劲。

这就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人。

勤劳,勇敢,不屈,认输但不认命。

真正比拼能力的一天已经来了。

信息,渠道,资本,这些曾经阻拦在普通人面前的三道门槛也正在逐渐被弱化。而且我丝毫不怀疑,不论是大众媒体还是普惠金融,都将在未来迎接更加健全强大的迭代,因为这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是不可抗拒的趋势。

正如1300年前隋炀帝顶着压力设立科举制度,从此为无数寒门学子铲平了跃升的门槛。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消除阻隔,让社会大多数的普通人也能够怀揣梦想,同时体面生存。

不论是小镇青年还是一线土著,是贫穷还是富有,我相信这个时代的机遇,不会辜负每一个愿意相信它的人。

文 |进击波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