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夜袭”:”三电一兽”还有机会”决战中途岛”吗?

美团能不能"截胡"还不得而知,自己就先"被炸胡",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文:向善财经

兜兜转转,美团还是回到了共享充电宝的赛道。

这一次,美团似乎下了比以往更加坚定的决心。据悉,美团共享充电宝项目已经在全国100多个城市招募人员进行地推,更有传闻称美团向商家抛出点评真实点击量的诱惑。而美团方面回应称,餐厅排名和充电宝的使用完全无关。

事实上,无论是否存在相关排名扶持,美团杀入对于行业无异于一场大地震。从行业特征来看,此时美团甩出”回马枪”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这背后的逻辑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形态有着深刻的意义。

跑步抄底的”门内野蛮人”:从流量争夺到流量截取

过去,互联网创投森林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风口至,投资来,待到教育完成时,BAT入场。

类似于这样的画面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几年已经见过多次,其本质反映的其实是互联网巨头对流量入口的争夺。

而在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到了王兴的”下半场”,消费互联网的主要入口已经被各大巨头把持,流量截取成为新的主旋律。无论是美团之前进军网约车还是此次发力共享充电宝,其本质就是基于自身能力的一种上流截取,而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当今互联网世界里其实还有很多。

快手的电商心,似乎是一件路人皆知的事。过去与淘宝、京东、拼多多合作,如今也已经开始渐露一些做自营电商的味道,去完善一些供应链资源。谁的地盘谁说的算,快手平台内部电商销售体系的大门钥匙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然能够从上游对内部电商流量进行截取。

还比如字节跳动,能够发力休闲游戏并取得成功,离不开其站内庞大的娱乐流量以及成熟的流量分发机制,这其实是对现有流量池进行变现的本能选择。做搜索也是类似,字节跳动有自己的信息流业务,通过对旗下内容产品矩阵进行撮合,就像搜狗聚合微信等内容资源一般,具备了做搜索的内容基础,同样也是依托现有能力进行流量截流。

话语权归属者,往往拥有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处于绝对的有利位置,它们所做的各项决定始终代表着自己的利益,往往会使行业产生”大者愈大,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说到底,它们对于一些垂直场景玩家来说,更像是些”门内野蛮人”。

此外,无论是快手还是字节跳动,它们选择截流的前提都是基于自身内部相关配套设施已经完善,具备截流的环境基础。美团也是如此,在向善财经看来,美团过去对于共享充电宝这块业务之所以一直辗转反复,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环境火候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确定因素多:马化腾的”看不懂”,王思聪的”吃翔赌约”,行业最早其实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贸然高举高打并不理智。

2.市场教育成本高:行业野蛮生长,专利战、补贴战盛行,这时候美团贸然挺进可能做出许多无谓的投入。共享充电宝技术含量不算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谁建立出自己的安全区壁垒,谈不上什么品牌忠诚度,而护城河壁垒也只有一个专利权。就像共享单车,摩拜、ofo杀几轮了,后期哈罗等玩家入局照样可以吃的开。

3.主场优势:共享充电宝这个生意出现的时机其实很突然,不会是美团正常规划的核心战略,已经多线作战的美团如果贸然开辟新业务反而有可能分散精力。而且美团根本不慌,产品寄生场景就在自己的地盘上,主场优势明显,什么时候做都不晚。

如今,再来讨论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是否行得通已经没有意义,自诞生起就饱受争议的它不仅活下来了,而且似乎还活得很好,甚至还很傲娇的涨起了价。对于美团而言,它现在也需要开辟外卖、酒旅以外的第三增长曲线,已经被证明盈利能力的共享充电宝其实正是它所需要的。

又能挣钱,又不需要太多教育成本,何乐而不为?

从流量争夺到流量截取,美团、字节跳动、快手等新生代互联网大厂已经开始重塑互联网森林的游戏规则。从网约车到共享充电宝的截流打法,或许这也正是王兴所设想的下半场形态。

to巨头化or分庭抗争:行业走向联合的概率有多高?

共享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似乎都会被问到联合问题,那么随着美团这位重量级玩家入局,行业是否会走向联合呢?

谷歌前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谈起谷歌和苹果的专利竞争时这样形容:青少年间的斗争是:”我有一杆枪,你也有一杆枪,谁先开枪?”成年人经营企业的方式更像是经营一个国家。他们会有纷争,但仍能达成合作,而不会开战。

在向善财经看来,所有号角的背后,其实都受资本驱动因素影响,共享充电宝的发展同样难以摆脱。回顾”老大哥”过去的经历,网约车最后走向了联合,共享单车却没有。因而资本推动联合也是有条件的,而我们今天要谈的其实就是宏观上行业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网约车为什么能够走向联合?

1. 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

2. 商业模式清晰,没有太多延伸空间,但盈利模式稳定。

3. 持续烧钱陷入恶性竞争;

4. 竞争局势动态平衡,玩家少,且谁也杀不死谁;

5.补贴大战导致企业议价能力弱。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投资人失去等待的耐心,推动网约车大战的融合。

当初的摩拜和ofo为什么没能联合?

1. 共享单车需要自己投放硬件,模式重。都是单车,摩拜单车造价高,ofo造价低,产品不存在同质性。

2. 除了押金、车费外没有其它利润点,但之前对行业捧得很高,投资人还抱有幻想。

3. 产业竞争背后隐藏巨头博弈,从巨头自身生态利益考虑没必要联合。

4. 一票否决权。

可见,从理论上来讲,共享充电宝目前主要盈利方向已经证明行得通,模式清晰。而且虽然也是自己投放硬件,但产品本身存在高度的同质化,这也决定了它们不像摩拜和ofo那样很难兼容,也为联合奠定产品前提。

当然了,能否联合还得看玩家自己的意愿。

对于美团而言,其实也可以收购或者入股,优势就是不用自己亲力亲为的做了,节省时间成本。不过目前看来好像除了这个看不到其他价值,因为关于反驳收购的理由也很明确:

1.流量重合度高:共享充电宝多为店内消费,是美团生态内的流量,流量重合度高,不像美团收购摩拜,对整个生活场景流量生态有价值。而且即便有不重合的场景,美团也可以自己做,做起来也很容易。

2.自己做与收购差不太多:美团这时候跑进成本已经很低了,本身就有地推团队,具备较高的人效,设备也并不贵,不属于重资产行业。教育市场过程也完成了,用户接受程度较高,充电宝集体涨价,甚至涨价幅度比较高,也未像近段时间美团涨佣金以及丰巢收费一般惹来诸多争议。

对于现在行业头部玩家而言,其实是有拥抱美团的理由。

过去共享充电宝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共享充电宝+”,即自己找到合适的生态叠加选项,提升估值空间和想象力,并为用户提供跨界业务组合。这需要同其它生活服务进行生态叠加,把自己从工具变成”工具箱”,到最后成了拼生态服务能力的模式。谁让用户用起来更爽,越用越频繁,谁就是赢家。

如今美团来了,即便排名和充电宝使用完全无关,可美团共享充电宝宝寄生的美团app本来就是”三电一兽”梦寐以求的”工具箱”。

此外,目前商家被惯的似乎越来越骄纵了,话语权太高。各种”招标”式引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这也导致涨价情况的出现。相对于垂直类的共享充电宝企业,美团工作人员由于其它生态项目的合作关系,与商家之间的对话可能会更平等一些。

当然,目前头部企业盈利性良好,也都赚钱,具备较强的自主性,不会轻易服软,投向美团可能也是最后刺刀见红才会走得路。

以街电和来电为例,根据天眼查检索显示的信息来看,街电上一轮融资在2017年,因为项目本身的盈利性不需要寻求过多融资,而来电方面融资信息为零,这说明两家公司的股权架构其实一直都相对稳定的,这似乎也表明控股人的某种态度。

美团能不能”截胡”还不得而知,自己就先”被炸胡”,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此外,对于”三电一兽”等行业头部玩家而言,美团入局,自己探索”共享充电宝+”的难度有些大了点,很难与生态体系已经成熟的美团掰腕子。在具备相对独立性的前提性,寻求”+共享充电宝”,成为巨头生态的一个入口,变成中间的一个工具或环节其实也是有机会的。就像摩拜单车对于美团,哈啰单车对于阿里。

如今美团杀入共享充电宝市场了,阿里、饿了么会任其为之吗?其它互联网巨头就没有想法吗?几年前,创业公司面对BAT时进行站队选择的场景,如今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很有可能再次上演。

也许明天就有新的重量级玩家宣布杀入,也许本身就能挣钱的共享充电宝市场自己能孵化出一个TMD式玩家也未尝可知。总之,接下来的共享充电宝市场注定热闹非凡。

(ps:向善财经原创稿件,订阅号ID:IPOxscj,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