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负责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吹风,力争当年消除村卫生室“空白点”。随后国家卫健委发文,不断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几年过去了,政策一一落地,不少村落建起了崭新的村卫生室,但在这些卫生室如何能留住具备专业水平的医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得不面对,但现实是部分地区的村卫生室仍出现医务人员人手不足等情况。
湖北省仙桃市广播电台《党风政风热线》报道,唐场村由于村医老龄化,几年都没有医务人员。而该镇与市卫健委签订委培协议的大学生村医9人,将分别于2024年与2025年毕业,待学习培训合格后,才能选派到村卫生室工作。
安徽省休宁县海阳镇瑯斯村的村民向政府反映,村里没有村医。县卫健委回复称,原村卫生室村医考入乡镇卫生院工作,而琅斯村卫生室的定向大学生村医在县人民医院实习,毕业后才会回到琅斯村卫生室工作。
此外,还有一些村卫生室因人手不足,一个村医要承担大几千人的医疗服务和公卫服务,难免力不从心。
2023年3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一是乡镇卫生院开展村级巡诊服务,巡诊时间要相对固定,二是乡镇卫生院还要选派合格的医务人员开展村级派驻服务。
针对村卫生室人手不足的情况,国家出手让上级医疗机构人员下乡巡诊、派驻,无疑能解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的燃眉之急。但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也指出,县域人口流动趋势和乡村形态面临深刻变化,不少地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居民需求相比仍显不足,乡村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依然偏低,人员“空白点”存在反弹压力。
要想真正让乡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结合国家卫健委之前发布的有关乡村医生的新政策,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其一,提升薪资福利待遇:通过完善考核制度、实行灵活激励等方式,让真正有水平、能干事、愿奉献的基层医生获得更好的收入。同时适当提高基层医生养老生活补助等,解决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只有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能守护好村民的健康。
其二,拓宽优秀人才来源:在学校教育环节,扩大全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增加储备人才总量。继续实施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落实好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制度,向农村地区持续输送优质医学人才。
其三,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向乡村医生增加编制数量。同时将基层服务年数、质量作为基层医生晋升职称的重要标准。未来还可以加快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推进基层制度创新。
治国兴邦,人才为急。让优秀医疗人才与基层更好地实现精准对接,才能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也才会让健康乡村的前景更加可期。
本文为医家头条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医家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