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药品销售年内首次下跌
今年下半年以来,药店客流呈显著下滑趋势,客流量下降为去年同期水平。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已达3,499亿元,同比上涨5.6%。3月份以来,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增长逐步放缓,连续2个月(7月、8月)同比出现负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7月份OTC药品销售在今年首次出现下跌,为-2.3%;处方药销售额增速进一步放缓,同比增长1.3%。
具体看来,今年1-7月份零售药店处方药-TOP20品种:安宫牛黄、人血白蛋白、奥司他韦YTD2307的销售规模位列处方药市场前三名;头部品种中,奥希替尼肿瘤药、达格列净降糖药实现增长亮眼。
零售药店非处方药TOP20:阿胶、碳酸钙D3、布洛芬销售额排名OTC市场前三名,其中布洛芬在7月份仍维持双位数增长;除布洛芬外,复方阿胶、黄芪精气血滋补品种增长相对突出。
感冒清热、解热镇痛、止咳祛痰药销售额增长领先药品整体,同比增长超20%;此外,糖尿病、高血压、维矿类、妇产科用药多品类规模下滑。
与此同时,7月份,药品、非药规模均呈现负增长。化药停滞增长(+0.1%),中成药规模下滑(-3.3%),仅生物制品保持双位数增长(+14.1%);而医疗器械、保健品及健康食品、消字号等产品规模更是下降超10%。
事实上,今年1-7月药品市场规模增长主要依靠OTC药品增长拉动,但今年7月份OTC药品的销售额首次出现下跌,为-2.3%。
药店销售市场增长趋势仍向好
作为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处方药(OTC)一直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然而,今年的数据却让人感到意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非处方药的销售下跌?这又会对行业和消费者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从数据来看,主要是由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改变。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买处方药,这使得药店的非处方药销售受到了冲击。此外,消费者对药品安全性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这可能导致一些消费者转向其他更加安全的替代品。
尽管非处方药销售下跌,但整个药店销售市场的增长趋势并未改变。这主要得益于处方药销售的稳定增长和消费者对健康保健品的需求增加。因此,对于药店来说,如何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将是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处方药销售下跌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对药品的需求发生了改变。相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他们更加注重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应该更加关注药品的成分、功效以及适用范围等信息,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安全。
此文由医家头条撰写
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