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共享单车三伏天路面实测

本文来自连线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与其天天看着新闻把那押金冲了退、退了冲,不如到街上自己去数一数。

这一周,ofo再一次即将被收购了。这一次说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连价格都有了。当然,ofo也再一次立即发表了声明,称此类言论皆为不实信息。

从共享单车刚刚出现在路面上的时候,笔者就成了一个用户,到现在也快三年了。见过共享单车另一寡头摩拜卖身美团,听过异军突起的哈罗自称订单超过摩拜ofo总和,也交过曾经最好骑的bluegogo那199元的押金……在第五次传出ofo被收购的消息的时候,虽然已经见怪不怪,但笔者突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与其天天看着新闻把那押金冲了退、退了冲(真别跟我说您别骑小黄车不就完了,我家那边确实小黄车多),是不是可以到街上自己去数一数,眼见为实嘛,自己有数、心里才有谱。

京沪深三城肉测

笔者选择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城。

文科出身的我深知这样的想法很“危险”,稍微一不小心就会被大家说成是帮某某公司站台。所以笔者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抽取样本、尽可能客观地做出评价。因为长期生活在北京,而北京又似乎是哈罗还未攻下的市场,所以笔者也是特意利用去上海和深圳出差的机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取样。

取样的方式比较原始,即选择不同时段、在某个定点位置记录正在被使用的各品牌单车的数量,每个点位时长在10到15分钟不等。虽然原始,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才是最简单直接能够说明真正市场占有率的方式。当然,可能会有部分看官吐槽,说选点位置可能是某一家重点运营的区域;但笔者无从知晓这些信息,选点方式也是随机抽样,所以仍然算是相对客观公正。另外,由于出差时间有限,又是三伏天气,所以选点数量较少,也请大家理解。

北京深圳早高峰ofo完胜

其实到了深圳笔者才知道,深圳也是没有哈罗单车的,甚至政府的管理似乎比北京还要严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量,只需要主要对比摩拜和ofo两家的数量。在这两个城市能够明显感觉到,摩拜单车更新,而小黄车更多。北京和深圳的肉测点位比较随机,尤其是深圳,两个测试点位分别是笔者住宿和办事的地方,但测试都涵盖了早高峰时段,结果如下:

21

北京的结果基本上是ofo以碾压之势胜出,中关村是ofo的大本营,这可能是小黄车数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换句话说,如果在亮马桥的话,可能就是摩拜赢了。以往在中关村周边的几所大学附近,小黄车作为大学生首选用车,骑行比例是非常高的,但时值暑假,学生用户有所减少。而深圳的早高峰ofo也呈现碾压之势,但在另一个点位基本与摩拜持平。

笔者观察到,在早高峰期间,北京和深圳的两个点位都有身穿黄马甲的小黄车工作人员出没,对车辆进行干预,但当天并没有看到摩拜有类似的工作人员出现,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光靠车辆的自然流动无法满足高峰时段的用车需求。用户在最需要用车的时候,先得找到车,而不是去找一辆新车。

摩拜三文鱼暂未逆袭

在出差上海之前,笔者刚好看到一则新闻,提到摩拜在上海置换了大量新车并且放开免押,在新车+免押的攻势下,上海的情况到底怎样?笔者选择了三组比较有代表性的点位和时间,尽量规避天气因素:徐家汇,商场和办公楼林立,多条地铁线路交汇,从下午5点开始便进入繁忙的晚高峰;莘庄地铁站,闵行区连接市区的重要站点,附近还有若干个大型居住社区,哈罗单车被获准在闵行区运营,也就是说这里是哈罗单车在上海最密集的地方;南京西路,时髦业态聚集地,很多年轻人、学生、老外会选择晚上来这里逛街休闲。

以下是三次肉测的结果:

22

笔者本以为摩拜可以胜出,但实际肉测结果并非如此,小黄车在晚高峰时段依然胜出,其他时段也并没有落后之势。但摩拜三文鱼车出镜率确实非常高,十辆摩拜起码有一半是三文鱼。

哈罗在沪曲线投车

因为在上海时间相对充裕,加上在街上数数数得兴起,笔者又当街随机采访了几个骑共享单车的用户。说是采访,其实也就是闲聊几句。笔者发现,上海用户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普遍还比较关注。从对话中笔者了解到,上海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应该说是比较严格的,去年8月份便出台禁投令开始控制数量,近一年来,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上海的车真的变少了。但偏偏在摩拜和小黄车被要求减量的同时,作为上海本土企业的哈罗单车(注册和办公地在闵行区)开始投放新车了,大部分都在闵行区、松江区等郊区运营。

在莘庄地铁站南广场的测试结果也印证了一些消息,哈罗单车确实势头很猛。笔者发现莘庄地铁站几乎已经是蓝车的海洋,不管是南广场还是北广场,蓝车数量比黄车和桔车的总和还要多,并且哈罗单车抢占了距离地铁口最近的停放点位,摩拜和小黄车被挤到了外围。相比早晚高峰,上午10点用车需求趋于平稳,在车辆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用户可能就会对车辆进行挑选,这时免押车况又较新的哈罗单车便有优势了。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莘庄地铁站周围共享单车太多,很多用户反而是舍近求远选择了外围的摩拜和小黄车,毕竟从最里层把自行车推出来也是挺费劲儿的事。

虽然这只是一次小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并不能得出具有权威价值的结论,但结果多少可以解答我心中的一些疑问:

从市场份额上来看,小黄车非但没黄,江湖地位依然牢固,不得不说这是一家神奇的公司,笔者还蛮期待他们在未来的表现。刚刚开放全国免押金的摩拜在一线城市似乎并没有赢得更多市场,免押和新车确实是争夺市场的利器,但仍需加强路面运营的能力,不然只靠市场手段很难占到更大的便宜。而哈罗单车确实蛮有冲劲,但基本没有进一线城市,所以是否超越了前面两位大哥的总和,可能要拿出它在二三线城市的成绩来证明了,但即便是在三四线称霸路面,笔者认为可能也难以撼动摩拜和小黄车的地位。共享单车的下半场,应该还有很多好戏可以期待!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