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市场的恩爱情仇录

著名文学家胡适曾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锻炼成器。在家政行业一路埋头快走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已经意识到家政行业不仅仅是“粗使伙计”,而是具备综合技能以及专业素养和知识的“服务人员”并转型多年的家政市场,至今却还未实现华丽转身,这其中到底缺了点什么,是职业精神还是“硬”标准?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品质生活。而家政服务业为人们群众提供了高质量、个性化和安全便捷的服务享受。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家政服务业也细分出多种发展态势。从传统的保洁、搬家、保姆等项目,到月嫂、陪护、聊天、理财、保健等服务,涉及20多个门类,200多个服务项目。

近几年来,服务业比重在不断地增加,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家政服务业企业共计69万家,同比增长4.55%;家政服务业从业人数为2687万人,同比增长10.15%,增速较上年增加。据预测,2017年家政行业可达到310亿元的利润总额,同比上年增长25%。家政市场快速发展也使其从青涩走到成熟,然而产业结构的诸多问题也摆在了面前。

母婴护理服务紧俏

说到家政服务,想必大家对其既陌生又熟悉。一开始家政服务只能在保姆中介市场中隐约发现其萌芽。如今由于家庭服务消费需求的上升,服务经济开始复苏。

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发展家政服务作为扩大就业的一个新领域,正式认定“家庭服务员”这一职称。从此,家政服务的从业人员摒弃了“伺候人、不体面”等标签,以全新面目作为社会分工下的一个新兴行业而存在,拥有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从市场现状来看,家政服务业态主要分为母婴护理、养老看护、小时工以及其他四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因二胎政策的推行,母婴护理对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贡献值最高,为1379.1亿元,占比为31.2%;同时,在家政服务市场中,也呈现出养老看护市场扩大,而小时工市场缩减的趋势。其中养老看护在业态结构中占比为16.7%,同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而小时工则占比25.1%,同比上年缩小1.1%。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由于二胎政策的落实以及老龄化趋势的蔓延,月嫂与保姆市场需求日益紧俏,这也致使月嫂与保姆的工资水涨船高。

2015年7月6日,国家标准委发布《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和家政服务机构划分进行了的规范与界定,根据工作经历、服务技能等不同,将其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和金牌级共六级,其中一星级为最低等级,金牌级为最高等级。

根据58到家刊登的《2018月嫂的价格》以及《金牌月嫂价格》显示,月嫂按等级划分价格,新手月嫂或8小时月嫂最低价位是每月2500元(含以下),而五星级月嫂每月工资已超过10000元,达到12000元,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金牌月嫂每月工资在8000~15000左右。

但月嫂的这种动辄过万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感到疑惑,为什么月嫂的价格如此之贵,家政行业的钱都这么好赚的吗?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月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协助产妇做些粗活,而是一项具有综合性、高技能以及专业性的服务工作。通常情况下,月嫂工作集护士、营养师、新生儿护理工作性质于一身。并且大多数月嫂在服务期间每天的工作时间为12个小时,甚至大多月嫂是在客户家里提供服务。所以“全能性”和“工作压力”是月嫂费用较高的原因之一。

但高价格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的服务,目前仍有一些被打上三星、五星的家政从业者,实际上却是毫无经验的新手,甚至只服务了一天就被辞退的月嫂都能够拿到平台锦旗,令人咋舌。不过,这也表明红利凸显的月嫂市场,已然成为各路掘金者的必争之地。

纵火案引出家政服务业深思

无独有偶,随着一个个被包装出来的品牌被推出,我国月嫂市场也陷入了各种丑闻之中。

2017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多家不用参加培训就能办理月嫂上岗证的家政公司,650元就能拿到金牌月嫂证,1380元就能拿到高级母婴护理师证,还可以办理高级育儿证,另外附送一本装祯精美的推荐信。更甚者,经北京市民政局审批成立的行业协会,为北京市母婴服务业界社会组织的“中国母婴健康协会”竟然也参与其中。

该次报道,使得长期市场秩序混乱的月嫂行业陋习曝光在镁光灯下,同时“下毒、虐待、作假”等词汇也成为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在同年6月,杭州保姆纵火案造成4人死亡(一位母亲和三个未成年孩子),更是让原本就处于风口浪尖和灰色地带的家政市场涂抹了一层血腥色彩,由此也引发社会对家政市场的深思。

但不可置否,随着月嫂以及家政服务业对消费者教育的深化,家政服务已成为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消费者也对家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日益增加。当然,更多竞争品牌的加入,也让家政行业暗藏着诸多危机。为此笔者总结了三点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市场供需问题矛盾突出,专业化缺乏,老龄化趋势明显。目前行业从业人数增速保持10%以上,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保持20%以上。但与日益旺盛的服务需求相比,家政服务的供给数量明显不足。这是由于家政服务的从业人员一直有着处于低意愿、人员流动性大的特性,所以即使从业人员月薪过万,但仍然存在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的局面。尤其是逢年过节时,非本地家政服务人员纷纷返乡,导致用工市场出现季节性缺口。

除此之外,据调查,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年龄区间为“40~50”的人群,伴随着老龄化趋势显现的同时,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化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据了解,在家政行业中,有90%左右只考取了高中及以下学历,而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凤毛麟角。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和综合素养偏低,难以满足行业对专业化的需求。

二、现有行业管理制度亟待改进。面对巨大市场需求,以及注册成本低、手续较为简单等客观因素,使得大量家政企业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我国家政服务企业良莠不齐、行业诚信体系尚不完善,加诸内部管理制度、培训标准、考核制度等,未能对家政服务人员形成规范化的管理,致使整个行业企业鱼龙混杂,秩序紊乱。

虽然近年来,为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发展,政府部门已经下发了多项标准,对主体设立、服务流程、服务技能、服务质量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家政服务业缺乏上位法依据,已有标准推荐性居多、强制力低,对行业的规范作用有限。

三、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小散弱”特点明显。也因为部分企业招聘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较为随意,不经培训直接上岗。大多数家政企业没有建立家政服务员持续性的、经常化的培训机制,导致从业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服务纠纷不断。

虽然在政府逐步完善标准之下,家政的各个细分行业正在逐渐走向规范化,亦已有不少带着服务特色的中小企业崭露头角,引领了家政服务行业向着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但也有部分家政企业管理方式粗放,对企业,对从业人员缺乏有序管理,甚至有的仅仅起到中介搭桥的作用,造成消费者对家政行业的恐慌,不利于家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著名文学家胡适曾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锻炼成器。在家政行业一路埋头快走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已经意识到家政行业不仅仅是“粗使伙计”,而是具备综合技能以及专业素养和知识的“服务人员”并转型多年的家政市场,至今却还未实现华丽转身,这其中到底缺了点什么,是职业精神还是“硬”标准?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