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APP提出“鞋穿不炒”,呼吁行业自律给炒鞋降温

一种由品牌方、代理商、用户共同推高的“炒鞋现象”,正随着从业者“鞋穿不炒”理性意识的回归慢慢降温。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撰文/围笑

“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网络上有关炒鞋的段子层出不穷,“大学生炒鞋年入50万”的传奇故事更刺激着心智本就不甚成熟的年轻人。

其实球鞋文化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17年匡威发布全球第一双篮球鞋Converse All Star 之后,球鞋文化就已经流行开来。十年前美国饶舌歌手“坎爷”参与设计的Nike Air Yeezy 1 三种配色在4月至6月间陆续发售,再度宣告了潮鞋时代的到来。

潮鞋成为了年轻人追逐潮流文化的载体在圈中盛行,不过最近随着炒鞋暴富言论的风靡,原本为潮流而生的潮鞋文化有些变了味。

“球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作为全球首家公开对炒鞋现象表态的球鞋交易平台,毒APP “鞋穿不炒”的价值观呼吁旨在抑制炒鞋,治理潮流消费环境,优化平台的用户体验,回归初心。

“鞋穿不炒”背后,是一次提倡理性的行业自律。

一、「被物化」的潮流经济

求新,求变,求独特,热衷潮流文化并愿意为此付费的多为年轻人,被统称为“Z世代“。年轻消费者热衷追新,持续关注新配色款售卖,冲动消费属性强等是外界给他们打上的标签。

可是有一些运动品牌商却抓住这群年轻人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将其不断放大,通过与大牌明星合作,频频制造营销噱头,或者用限量、抽检发售等方式刺激年轻人为潮鞋买单,人为破坏正常交易。

一端是品牌商的限量发售控制供给,一端是消费者需求旺盛求而不得,这种供需的不平衡使得部分鞋款作为闲置物品在市场流通中存在着溢价空间,“炒鞋“由此而生。

目前炒鞋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官方渠道抢鞋并在市场售卖赚利差的散户,另一类则是通过大量扫货、提拉价格等方式左右市场价格的庄家。

在庄家眼中,炒鞋的核心就是要加剧供需的不平衡,这样球鞋才能有更高的溢价。

联名限量款球鞋是典型的粉丝向产品,由于其稀缺和它的收藏属性而产生溢价空间本无可厚非,可是当利用年轻人追逐潮流的心理,把本用来穿的球鞋视作可以套利的“资产”,行业就开始变得失序。

一个变化是,本为潮鞋交易平台的一些APP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助推炒鞋之风的幕后推手,国外Stock X,以股票交易所的形式,通过24小时交易额创立了Jordan指数、Nike指数和Adidas指数,利用球鞋市场的波动牵动炒鞋者的神经。

在斗牛上,能够清楚的看到一双鞋的价格变化轨迹,涨跌幅与K线一样起伏,看起来十分专业。

被称为“潮流社区+交易平台”的nice甚至直接把球鞋定义为理财产品,登录球鞋交易平台nice,随处可见“冲冲冲”的字样,私下还有人专门建立了“冲冲社群”,像分析股票市场一样分析球鞋价格的涨跌。

(左为斗牛APP页面截图,右为Nice APP页面截图)

「冲冲冲」出自一位球鞋博主的名言:不要问!就是冲!冲就是涨!这种炒鞋的狂热与币圈炒币人“追涨杀跌”的心态如出一辙。

(nice 平台上某重磅联名球鞋所谓 K 线图)

巨大的套利空间令人疯狂,承载着潮流与个性化表达的球鞋变成了可以买卖的“资产”。但炒鞋真的能赚到那么多钱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肖皓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炒鞋只是通过交易过程创造了价值,但并没有产生出实际的价值,通过炒鞋赚钱,永远只能是少数。

散户与庄家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很多东西散户根本看不到,只有少部分操盘的资本能从中获利,泡沫终会破灭。

二、谁是“最后一个傻瓜”

经济学中有一个股市用语,指在股票价格最高点买进的人,这时他的投资完全没有获得利润的可能,被称为“最后一个傻瓜”。

炒鞋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处于行业链最底端,没有大额资本和多余信息的消费者只有被收割,沦为“最后一个傻瓜”的下场。

更重要的是,炒鞋不仅会扰乱行业秩序,也会滋生很多乱象,假鞋泛滥就是其中之一。

一位在北京西单经营多年的鞋店老板田野就遇到过好几次收到假鞋的情况,无奈对方死不承认,田野也无可奈何。“我曾遇到过一个上家通过将假鞋运送到国外再寄回国内的方式牟利,一旦不慎卖出假鞋,就很难再继续做下去。”

伤害了行业中本分做买卖的小商户,还会损害真正爱鞋的消费者。“现在球鞋市场越来越不健康,市场有些畸形,炒鞋的太多,很多人已经失去了买鞋的初心,鞋已经成为了谋利的工具。“一位名为刘丽琪的白领在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说道。

资本、品牌商、庄家、炒鞋者等参与方通过垄断大量球鞋资源操纵市场价格走向进行套利,让大量球鞋流入了混乱无序的“二级市场”,许多真正热爱相关品牌的铁杆粉丝买不到心爱的球鞋,或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买到了假球鞋,不仅损害了品牌的形象和美誉度,也会让品牌方流失掉核心用户。

如果把炒鞋类比为炒股,那么为此买单的消费者就是最后一个接盘人。不过鞋子与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消耗品而非保值品,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升值。

就如金融领域分析师分析的那样,如果你的投资组合里面全是鞋,那么它们所承受的风险是类似的。“因为炒鞋依托于品牌的饥饿营销存在,一旦品牌倒闭,炒鞋市场瞬间崩塌。”

企业和庄家过度贪恋饥饿营销制造的“虚假繁荣”,最终却让毫不知情的消费者买单,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无异于在透支行业的未来。

三、毒APP的理性与行动

行业需要降温,泡沫之后的理性和落地提上日程。

作为第三方潮流消费平台,毒APP在近日发布了“鞋穿不炒”倡议书,呼吁国内外同业努力优化潮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一方面,真品球鞋一鞋难求并且价格高昂,同时又有大量假鞋与仿制鞋进入市场,正品保障逐渐成为潮鞋电商平台消费者的核心诉求,系统性鉴定环节也随之引入。目前,毒APP已与“国”字头单位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将致力于提升球鞋鉴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一步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以球鞋潮服鉴别为核心业务,为用户购买的商品做鉴别查验,为消费者提供正品保障,毒APP搭建了一个“社区互动+交易撮合+鉴别服务”一体化的消费平台,升级用户权益保障。

在平台规则方面,8月7日,毒APP交易新规上线。对于超时未发货、虚假发货以及货不对版等问题,毒APP将直接扣除卖家保证金,并关闭订单,到付退还平台收到的卖家货品。同时根据阶梯加绝对值的方式,大幅提高保证金比例,提高卖家恶意违约成本。

因卖家个人原因取消订单/未在规定时间内发货的,平台会全额退还买家所支付的货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赔付。为了更好的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毒APP买家可获得的赔付标准也大幅提高,由原来的阶梯加绝对值方式变更为比例赔付,同时还可以“假一赔三”。

此前,毒APP对外沟通主管昭阳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反对炒鞋,毒App致力于提供潮流消费场景。我们认为体验潮流文化是当代互联网年轻用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式。

毒App正在通过升级优化平台治理措施,完善平台赔付机制等杜绝炒鞋行为,保障买卖双方权益。我们也呼吁国内外同行业一起努力优化潮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毒APP“鞋穿不炒”的理念也得到了人民日报及新华每日电讯的肯定,这意味着“杜绝炒鞋”从宏观层面得到了支持。呼吁用户理性消费,尊重球鞋文化,远离炒卖行为,让行业回归理性,加强行业自律,是身为行业领头羊的毒APP想要向外界传递的信号。

毒APP“鞋穿不炒”的倡议背后实则是一场深刻的行业自律行动,只有真正爱鞋的铁粉沉淀下来,行业才能健康发展,也只有回归到潮流文化的初心,打造良性的产业生态链,潮流经济才有可能进一步繁荣。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