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企业业务「破界」

京东企业业务「破界」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足够完美的公司。相较而言,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跨越周期的企业更值得期待。

撰文|皮爷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很少有人会怀疑京东想做成一件事的决心。

时间线往前拉十几年,物流体系的搭建和发展成就了如今的京东,这个曾被孤注一掷的业务线,对应的是京东要做好仓储物流的大决心。如今,一个关乎决心的天平被刷新,站在另一边的则是外界耳熟能详的明星业务线——京东企业业务。

对大部分人来说,京东之于他们的概念是电商、物流、服务等,但在TO B的赛道上,企业业务是京东更为亮眼的一张铭牌,尽管这个铭牌的属性在保持着时刻的更迭。

更迭意味着刷新、进化。在如今“全民”TO B的动态节点,企业必须要对趋势保持足够敏感,才有可能在不断变化的互联网下半场抢占一个身位。

在改变之下,要么进化,要么消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京东企业业务而言,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一、行业“痼疾”

选择,对应的是真实存在的问题。

其中,采购是企业服务中必须提到的一环。客观来看,它更像是企业服务的一面镜子,透过其可以折射出整个企业服务市场的现状。

这是一个巨量级的市场,仅从采购这一个环节就可以窥得行业全貌。

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电商化采购发展报告 (2018)》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电商化采购市场规模约为360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0%。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企业电商化采购交易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到“十三五”末有望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但这并不意味着线上采购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将线下采购作为主要的采购渠道。

这种情况不难理解,巨量市场对应着海量玩家,在如今的企业业务市场,你能看到大如京东、阿里这样的巨头盘亘,更能看到专注于某个行业的线上采购平台。

但就当下而言,大部分线上采购平台仍然处于成长期,平台对于上下游的商品和消费者的对接能力不足,进而催生商品品质把控不严、售后环节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线上平台的受欢迎度被大大降低。

京东企业业务「破界」

企业业务数字化、智能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但对提供服务的企业而言,如果自身的硬实力不够,则很难保证整个线上采购环节顺利完成。

这是一道必答题。对企业而言,不论是采购还是其它企业业务,都要求服务伙伴有充分的企业管理理解和运营经验积累,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场景,所需求的服务模式完全不一致,这也就要求采购平台企业对于商品、技术、履约、服务有全流程数字化的把控。

在这个万亿市场内,数字化是主赛道,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成功到达终点。对企业端而言,缺少的是信任和尝试;而对平台端而言,更大的短板却是运营能力。

可以总结为,若想在万亿级别的赛道上站住脚跟,需要的是真正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和服务上下游的协同能力。

这并不是一个谁都能完成的答卷,也不是谁都能合格。

二、“为企业‘内造’一个京东”

但京东有这个底气。

底气源于对业务层面的不断刷新。“从去年开始,我们京东企业购更名为京东企业业务,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服务能够不止是采购模块,包括智能供应链、智能制造、数据及技术服务等,已经上升到一个综合企业服务能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企业业务事业部总裁宋春正表示。

打造“企业服务综合体”,是京东企业业务的最新定位。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四条线被同时推进,边界正在不断延展。从最早期的采购需求到如今的运营、服务、资产管理,京东企业业务更像一个不断开枝的工具箱,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更为深层次,也更为本质。

改变的发生不仅仅在自身,更多的决定因素还在合作伙伴。

京东企业业务「破界」

需求,更可以理解为是业务点的切入点。对于企业而言,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在单个节点的升级,更多则是各个环节的接驳、互通。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如今京东“企业服务综合体”本质就是通过打通合作伙伴各个环节的脉络,进而真正将各个环节进行无缝链接,链接企业数字链条的整个周期,串点成线,实现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核心经营场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这是一个共建共生的商业模式。从某种程度来看,京东“企业业务综合体”和合作伙伴之间更像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过程。

对前者而言,只有真正从需求点本身出发,俯下身子,到产业中去,才可能将自身能力和合作伙伴业务联系的更加紧密;而对后者而言,只有充分的开放、信任,才能保证双方的合作最终聚焦的场景,实现落地。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京东企业业务正在为每一个合作伙伴“‘内造’一个京东”。即不仅提供基于需求的满足,更是从企业架构本身进行赋能,真正辅助其实现从内而外的数字化升级改造。

京东展现出了自己的决心。在本次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企业业务宣布正式启动“星云计划”:2020年帮助100个合作伙伴突破10亿元销售额;签约200家技术合作伙伴,构建企业服务数字新生态;聚集20000家企业服务伙伴,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服务平台。

决心对应着的是积淀。

在本次的京东企业业务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企业业务展示了自己的“成绩单”。据了解,截止目前,京东企业业务已服务超6000家大型企业客户,超700万中小企业客户,平均帮助企业客户降低18%采购成本,提升45%采购效率。

上下游的资源布局也在快速成型。数据统计,京东企业业务有7大智能化采购平台,在上游与20万个合作品牌达成合作,在下游与超2万个企业实现系统对接,累计建立起了三千万个工业品商品数字化标准。

跑得快的前提,是跑的足够稳。

三、技术“里子”

如果说“企业服务综合体”是京东企业业务新边界的外在“表现”,那么技术就是便是其基于最底层的被不断加码的硬核“里子”。

这是一条不可被忽略的主线。

新的技术成绩已经公布。从2017年开始布局智能化采购领域到如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京东企业业务线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中包括七大智能化采购平台、三大场景化产品、四条专属服务于企业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同时,还有超过200个开放的API接口。

技术决定业务形态。从本质而言,也正是愈发成熟的技术框架,才保证了如今京东企业业务可以不断拓展边界,在充足的养料供应以及底部支撑下进行更广范围的腾转挪移。

智能采购是原点。京东企业业务模式的完善一方面也正是依托于合作伙伴的现实情况,在进行智能采购业务模式的同时,将更多的所知所感沉淀为技术能力,从而构建出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雏形。

“在智能供应链方案的基础下,我们的库存周转率、履约率、库存的预测一些相应的核心运营指标,都达到了行业的领先水平。”京东零售集团企业业务事业部平台技术部总经理陈伟在现场说道。

京东企业业务「破界」

技术还在向愈深处进发。在本次的大会上,京东企业业务还发布了三款技术新品;采购ERP、神算子数字平台、采购大脑,分别从采购流程、数据管理、需求定制等角度来更深层次满足客户需求。

如果说 “企业服务综合体”是京东企业业务这次向外界展现的正面,那么基于技术的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便是隐藏起来的背面,后者是前者的核心,前者是后者的最直接展现。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不论是京东企业业务还是京东物流、亦或是京东电商等业务,人们对京东这家公司的印象已经是逐步趋向于“技术驱动”。

对此的一个共识是不断进化,但相比于进化,更好的解释是:技术驱动,本就是京东这家互联网企业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

四“跨越周期”

技术加持下,企业业务的未来新框架已经愈发明朗。

智能采购俨然已成为当下京东企业业务的主航道。与之对应的一个信号是,这个主航道在技术的加持下正在被不断地拓宽,相较于数字化采购,它的模式要更轻盈,也更定制化。

可以理解为,在如今的互联网下半场,产业周期被大大缩短。从最早期的传统的线下采购时代,到后来的数字化采购,再到如今的智能采购,在不同的技术加持下,每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正在变得与越来越短。

这也意味着,留给企业调转航向的空间和时间也正在被不断压缩,而一旦企业的转向不及时,在业务层面体现的也终将是被时代落下。

在智能采购的4.0时代,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和全渠道化已经成为了新的命题,对采购平台而言,只有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底层支撑,才能拥有被选择的能力,建立自身的护城河。

更可以看作,在智能采购的4.0时代,与其说考察的是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倒不如说是对企业底层框架能力的校验,在重资源、重服务、重周期的采购行业里,不断被夯实的底层基础和自下而上的业务调整能力构成了企业的全部竞争力。

从某种角度来看,京东企业业务显然走在前面。

如果梳理每个时间点,不难发现,京东企业业务在每个时间点都有足够清晰的定位和规划,从最早的京东企业购,到如今的智能采购,从采购的技术体系到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它始终在用技术来解决行业链条上的全部问题,足够笃定,更足够明确。

如今,更可以看到5G、区块链、VR\AR等技术在采购等企业业务环节的应用,时刻学习,时刻进化。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足够完美的公司。相较而言,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跨越周期的企业更值得期待。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