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之初一骑绝尘,到如今轰然倒塌,暴风到底经历了什么?

如果一家公司的“死去”,可以代表一代人的青春和一个时代的远去,那暴风影音是最合适不过的代表。曾经的暴风影音,它不仅是计算机装机的必备软件之一,还代表着整个PC互联网时代的“潮流”。

那时“优爱腾”还没有创立,BAT也只是国内普通的互联网公司,而如今视频领域的江湖犹在,但暴风已然远去。

所以,这就让人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曾让屹立16年之久的影音“大厦”,轰然倒塌。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创业之初“一骑绝尘”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2003年已经成为了永久的过去,但关于某些方面的记忆却一直藏在我们的心中。

那时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还很落后,上网的流量费用也并不是如现在的包月或包年模式,而是按流量使用的多少计费,网速动辄也是以KB来计算,所以在“蜗牛”一样的网速环境下,下载一部电影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与此同时,当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下载完成的电影,如果没能找到可以提供合适解码格式的播放器支持,还不一定能播放得成功。

这也正是当时windows自带的media player播放器不为网民所青睐的原因,因此一直以来Windows Media Player都是以“鸡肋”的方式而存在。

于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暴风影音应运而生,2003年暴风影音播放器正式推出。

在当时市场生态下的暴风影音播放器,因兼容性好、能播放多种影音视频格式,一经推出就俘获了大家的欢心。那时如果影音文件不能正常播放,用户可以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播”,就可以切换视频解码器和音频解码器,最终实现最佳解码方式顺利播放。

据说当时暴风一共兼容了行业内680多种视频制式播放难题,曾一度被网民冠以“神器”之名。并且在那时网友通过迅雷、电驴找资源下载,然后用暴风影音等万能播放器播放,已经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

暴风公司成立之初,其愿景是“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最好的互联网影音娱乐体验”。在那个互联网产业还不突出的年代,暴风影音确实旗帜鲜明地在影音播放领域内迅速崛起,并一度成为了国内媒体播放软件开发和互联网客户端运营的领先企业。

2007年2月,暴风公司得到了著名投资企业IDGVC(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的青睐,获得千万美元投资。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暴风影音用户总数达2.8亿,每日上线用户达2500万,成为了仅次于腾讯QQ、迅雷之后的“PC端第三大装机软件”。

所以,2003年到2009年的暴风影音在国内是没有对手的,而且其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仅凭先进的播放器技术,就划走了当时影音娱乐领域的半壁江山,最高市场份额的时候达到了整个市场的73%。

两次错失转型良机

2007年在暴风成立前,土豆、酷6、PPS、优酷以及乐视等在线视频平台纷纷成立,从此拉开了在线视频行业的序幕。不过此时的暴风影音正沉醉于本地播放所带来的收益,并没有将发展的眼光投向线上视频领域。

这就使得暴风影音错失了第一次转型的良机。

时至2010年,爱奇艺收购PPS,优酷与土豆合并,搜狐视频也在这年诞生,一时行业竞争加速。同时这些在线视频平台开始重金采购版权,并且在原创内容和综艺上砸钱,而此时的暴风影音正忙于筹备上市,也就根本无暇顾及在线视频的发展。

据原暴风CFO毕士钧透露,早在2010年暴风就开始了在A股上市的筹备。但不幸的是在2012年5月暴风分拆VIE架构完毕后,证监会在2012年10月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IPO自查与核查运动,这就不得不使暴风的IPO暂停,一直到2014年初才重新恢复。

而恰恰在这几年,只执着于上市的暴风科技错过了最佳的战略转型期。

由于国内IPO对净利润有要求,需要达成连续3年的盈利。所以暴风集团无法大规模采购版权,只能维持着作为“万能播放器”的定位。据暴风科技的招股书资料显示,2012年到2014年暴风的净利润分别为5584.73万元、3853.75万元和4185.49万元。

当时暴风为了确保持续盈利,就极度地压缩成本,用冯鑫的原话就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而且在最艰难的时候还差一点卖给阿里,毕士钧曾透露,当时双方的谈判已非常深入,包括总计9亿美元的注资和后续资源接入等。

但创始人冯鑫还是想再等等,希望能够完成暴风独立上市的心愿。

而这三年正是视频网站洗牌的三年,以爱奇艺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发起正版、高清运动,立刻将国内视频网站的采购成本抬升几个台阶,当时的参战逻辑是:以亏损换取市场、以正版内容抬高竞争门槛、培养用户观看版权意识。

2011年金山控股的迅雷看看在凭借国内第一下载龙头和资本加持的优势下迅速扩张,拿下了市场第一份额,并将暴风影音从行业“老大”的位置上替换下来。若从当时的月活跃用户数来看,迅雷也是碾压暴风的存在。

并且在2012年国内统计的当年度国内前十的影音播放软件报告中,迅雷看看高居榜首,而暴风则在top榜单中跌出了前三。

同年3月,美国一家名叫Hulu的视频网站通过“正版免费+广告”的模式获得了盈利,这家美国视频公司的盈利,让许多国内也采用这一模式的在线视频网站看到了希望,同时这也促使了这些公司对国内在线视频市场的抢夺。

在这样的背景下,播放器与在线视频类网站相比就毫无优势可言,用户不仅要往返寻找站点资源,而且下载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可以说用户的体验效果是直线式的下滑。

不过暴风在2013年也曾紧跟潮流抢购过大量版权,但最终因找不到可倚仗的财团提供资金支持而无以为继。如今经过N轮洗牌后,代表BAT的“优腾爱”确立了“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而曾经的装机必备——暴风影音,却沦落到了宕机关停的局面。

所以面对行业风向的转变如果没有敏锐的“嗅觉”能力和战略转型的勇气,等到趋势一旦确立,衰败就只是时间问题。

风头无二的妖股

2015年3月,等待了三年的暴风科技终于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因为赶上了中国资本市场泡沫化的大背景,科技影视股概念日盛,结果刚一上市的暴风科技就被疯狂炒作。

仅40天就创造了36个涨停板记录,股价从刚开始的发行价7.14元/股,一路飙涨至了327.01元/股,上涨了44倍,市值最高时超过400亿元,一时间风头无二,成为了当年名副其实的“股王”。

为此在2015年年会上,冯鑫给每人发了一部iPhone手机,以表示庆贺。

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冯鑫和其团队的人生巅峰。据悉,暴风上市两个月,公司内部就诞生10个亿万富翁,31个千万富翁,66个百万富翁。与此同时暴风集团还同时参与设立了5只产业基金,在视频影音领域内可谓是呼风唤雨,独领风骚。

无独有偶,2015年与暴风一样火爆的股票还有贾跃亭的乐视。乐视作为一家靠“梦想”驱动的公司,一直都希望能打造如“苹果”一样的生态圈,建立一个大闭环。

贾跃亭以此为愿景,不停的开发布会,以此从资本市场套钱来维持“梦想”,但梦醒之后,等待乐视的只有崩盘。

暴风也一样,冯鑫提出了“技术+产业+内容+产业链”的布局,希望打造出暴风影音、暴风TV、暴风魔镜在内的综合性互娱平台。但冯鑫的业务布局似乎并没有吸引到多少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两年的时间暴风仅吸引到6.31亿元,而同期的乐视则套了近60个亿。

2014年,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名为“Oculus”VR公司,开启了资本市场对VR技术的追逐大戏。2015年冯鑫看准了时机,正式入局“VR”。

就目前而言,4年过去了VR技术依旧是难以普及,尽管各种体验店开了不少,但事实上在市场上形成轰动效应的游戏、电影等娱乐产品却没有多少。

所以大玩VR概念的冯鑫,最终也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尽管当时暴风也研发出了只卖100多元的暴风魔镜,但产品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据说带上暴风魔镜看手机电影,其画面与原画面基本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甚至还不如谷歌免费送的纸盒VR。

一位曾任职于暴风VR部门的高管透露,他来到暴风时,公司只有两百人,但自2015年上市后,公司疯狂向VR市场砸钱,一年不到的功夫,公司员工就增长了近三倍,甚至有许多新进的员工连VR技术到底能做什么都不知道。

并购深陷泥潭

2015年暴风市值的暴涨让冯鑫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冯鑫和暴风经常与贾跃亭和乐视相比。

在上市第一年的年报中,冯鑫对“DT大娱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称上市12个月,公司通过14个项目的布局,在内容、服务、商业三条线上完成了全球“DT大娱乐”战略的基本轮廓,布局完成60%。冯鑫当时的决心是2016年让暴风科技完成“DT大娱乐”布局的90%,并且要以VR、体育、影业、TV等业务为新的中心进行再布局。

2016年暴风科技正式更名暴风集团,为了完成“DT大娱乐”90%的布局计划,暴风开始了疯狂的并购计划。

3月,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计划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稻草熊影业60%股权、甘普科技100%股权、立动科技100%股权。收购金额分别是10.8亿元、10.5亿元以及9.75亿元。

当时稻草熊影业是吴奇隆和刘诗诗创立不久的空壳公司,暴风用超10亿的收购价收购这样的公司,此举确实是有待商榷。

据资料显示,甘普科技成立于2012年底,主要做海外游戏发行和推广,其市场主要在东南亚、韩国、台湾等地,曾帮助网易《乱斗西游》做过海外发行。

立动科技是一家研发、发行、运营为一体的网络游戏公司,业务涉及端游、手游 、VR等领域。公司比较知名的游戏包括《天机》、《云中歌》、《花千骨》等。此外,该公司还拥有自主游戏平台U7U7,官方数据显示,注册用户达5400多万。

暴风此次收购稻草熊影视、甘普科技、立动科技是其在“影游联动”模式下,在游戏产业上下游布局的尝试,但不幸的是这些收购并没有给暴风的“DT大娱乐”布局起多少积极作用。

此后不久A股开始慢慢下跌,而暴风的牛股市值也如秋叶般逐渐衰落。

在当年的年报中,暴风的净利润下滑了近七成,冯鑫也没有直接提及“DT大娱乐”布局,只是称暴风上市后在保持视频平台稳定增长的同时搭建了VR和 TV新平台,以及体育和影业两个内容中心,还打造了金融、电商、广告、 场、O2O、游戏等众多商业模块。

此外发生在2016年的另一起收购案——暴风收购MPS,可以说与日后暴风的衰败和今年7月创始人冯鑫的被捕有着密切的关系。

MPS(MP&Silva Holdings S.A.)成立于2004年,由意大利商人Riccardo Silva创立,总部位于伦敦,是一家主要从事媒体转播权管理,经营全球重要体育专业联赛的媒体转播权以及分销协议,并开展一系列体育转播权合作项目,以及购买并持有多个体育产权等的公司。

在MPS最鼎盛时期,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多个全球赛事版权,30多家赛事权利机构合作伙伴,每年有超过一万小时的播放时长,覆盖3500多项赛事。

2016年,暴风集团和光大资本联合发起的上海浸鑫投资基金收购了MPS 65%的股权。

当时,处于巅峰时期的MPS市值超过了10亿美元。作为国内互联网视频巨头之一,此时也是暴风集团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正值国家鼓励体育产业发展。

这对于当时正大力布局“DT大娱乐”业务的冯鑫来说,是其进军体育领域最好的一笔交易。

然而意外的是,浸鑫基金辛苦筹集的钱,被MPS的创始人割了韭菜。MPS股权易主后,其创始人相继套现出走,甚至在脱身后另起炉灶,构成了与MPS的直面竞争。

2017年,在创始人出走、资金受限等情况下,MPS遭遇滑铁卢,被竞争对手IMG击败,失去了意甲版权。随后,MPS相继失去了在南美洲等地的系列版权。次年,英超俱乐部阿森纳也终止了与MPS的合作。

2018年10月17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决MPS破产清算,MPS彻底陨落了,上海浸鑫斥资52亿的跨国交易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今年7月冯鑫也在上海浸鑫与光大浸辉的状告下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从此英雄落幕,暴风退场。

凄风苦雨的退场落幕

今年11月,有消息称,暴风影音的官方网站PC端和移动端APP都出现了问题,无法正常打开,官网出现乱码排版,APP显示网络异常。而今,打开暴风影音官网,已是满目疮痍,所有视频无法播放。

12月2日晚间,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人员持续大量流失,除冯鑫先生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已全部辞职,协助信息披露事务的证券事务代表也已经辞职,公司目前仅剩10余人。

而且在暴风影音官网上的“新闻动态”和“媒体报道”栏目内容最后更新信息,分别停留在2014年和2015年。其官方微博内容也停留在7月1日,已有6个月没有更新。

种种迹象表明,当年风靡一时的PC端播放器霸主暴风影音已是处于停滞的状态,公司也已是名存实亡。据资料显示,2016年暴风集团在职员工人数为1345人,2017年降到了762人,2018年减少到了651人,而最近的公告披露却仅剩下10来个人。

可以看出,仅仅4年的时间,暴风就从巅峰跌入了谷底。

据悉在今年7月冯鑫被捕前,暴风集团内部已经是分崩离析,大量员工辞职,许多高管带头离职,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另据暴风集团10月30日晚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0.936亿元,同比下滑90.95%;净利润亏损6.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28亿元,同比下滑184.50%。截至三季度末,暴风集团净资产亏损也扩大至-6.33亿元,若巨大亏损不能在剩下一季度转正就将触及暂停上市。

此外,明年2月暴风的办公场地即将到期,那时暴风不仅要面临巨大的债务的困境,而且仅存10人的办公地点也有可能会“失守”,早在11月就有央视财经记者探访暴风集团,发现昔日的办公大厦一楼已经没有了暴风集团的名字,办公场所也是空空荡荡,寥寥几人。

写在最后

就当下暴风的发展势态来看,暴风已经彻底倒下。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暴风的失败对当下这个快节奏时代的人们没有任何影响,对感慨、叹息它的那些人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它唯一的价值就是对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引以为戒。

其实在上市后,暴风影音是完全有实力将自己做强做大的,但在错误的战略布局下导致它错失了许多良机。

当时在其他视频播放软件大放异彩,着力巩固自己本行业务的时候,暴风却布局“DT大娱乐”,并没有着手去打造自己的“护城河”,这就导致其巨大的价值无法被释放,自身的优势化为飞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视频行业整体进入新赛道时,暴风没有充实内容坚固根本,反而分散力量、四面出击,于是当视频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暴风被淘汰就成为了定局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