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营收破百亿与AI热潮回归

近日,科大讯飞发布2019年年报,宣布去年营收首次破百亿。

 

被“安徽之光”、“国资背书”、“AI行业老大哥”等话题围绕的科大讯飞,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并拥有灵犀语音助手、讯飞输入法等优秀产品。

 

从公布的年报来看,科大讯飞的这份成绩单十分亮眼。不论是突破百亿的营收还是强势增长的C端业务,都在说明赶上AI红利期的科大讯飞正在高歌猛进。

 

双轮驱动

 

2019年,科大讯飞全年营收共计100.79亿元,同比增长27.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8.19亿元,同比增长51.12%,扣非后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83.52%。实现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5.31亿元,为历史最高。

 

总体而言,科大讯飞在过去的一年中表现称得上优秀。而B端+C端的双轮驱动模式,更是其迅猛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一家有中国移动、中科大两大股东的中科大校办企业,依靠着国资背书,保持了B端业务上的优势。教育、医疗、政法等业务持续增长,在整体营收中占比提升,如政法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达13.21%,同比增长28.55%。

 

而C端业务的增长同样保证了科大讯飞营收的增长。2019年科大讯飞的To C业务营收达到36.25亿,同比增长43.99%并占据了营收的35.96%;而C端业务的毛利为17.08亿,同比增长31.81%并占整体毛利的36.83%。

 

对这样的现状,科大讯飞CEO刘庆峰较为满意,并指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TO B和TO C双轮驱动战略,产品化程度,尤其是自有产品比重会越来越高。

 

以往在B端拥有不小优势的科大讯飞,如今的C端业务依旧风生水起。

 

科大讯飞的C端业务主要集中在教育、办公和消费者等领域中。根据年报中数据可知,在教育C端产品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11.6%上升到19%,增速超过118%;会议办公场景系列产品总营收6.5亿,同比增长290%。

 

在普通消费者方面,科大讯飞凭借其语音转写服务、录音笔、输入法App等产品获得了一定知名度。在2019年的新品发布会上,科大讯飞推出了包括翻译机3.0、讯飞智能录音笔、讯飞智能办公本、讯飞学习机X1 Pro、讯飞转写机和iFLYOS 2.0等在内的多款旗舰级产品,其中有五款针对C端消费市场。

 

并且这些产品在推出之后的销售业绩也表现不错。一个月后的618中,科大讯飞的几款硬件不负众望,在各自品类销量和销售额排行榜上分别夺得了五个品类六项第一;在之后的双11期间,一举拿下了天猫京东双平台六大品类六项第一。

 

前文已经提及,2019年科大讯飞的To C业务营收达到36.25亿,占据了营收的35.96%。而科大讯飞C端业务的不错销量和优秀表现也印证了其C端业务的强势增长。

 

增速放缓

 

尽管有着B+C双轮驱动模式帮助科大讯飞突破了百亿营收,但它的盈利能力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强。

 

科大讯飞的营收增速已经放缓是既定的事实。相比于上年同期,今年的营收增速下滑18个点。尽管在财报解读会上,科大讯飞表示此次营收增速相对放缓是由于该公司2019年主动进行了一些产品的调整,调整了一些非战略性的业务。

 

但是从年报数据中不难看出,2019年,科大讯飞“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到7.25亿,占净利润的88.45%,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154.53%。如果扣除掉政府补贴,科大讯飞2019年的净利润为0.94亿,净利率为0.93%。

 

0.93%的净利率,已经处在了亏损的边缘。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科大讯飞在离开政府的补助之后,究竟还能不能赚钱?

 

同样,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动荡,也是科大讯飞在接下来必须考虑的问题。

 

疫情却对科大讯飞的B端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第一季度因无法进行现场交付,导致To B业务受到很大影响,相应的财务收入也下降至亏损状态。科大讯飞方面表示,其免费支持“停课不停学”等抗击疫情活动,相关投入约3700万元。

 

同样C端业务也难逃一劫。受疫情影响,线下市场并不理想,而针对线下场景的科大讯飞翻译机需求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业绩。

 

但科大讯飞却充满了信心,虽然预计了一季度将会出现十几年来的第一次亏损,但是公司有信心将所失去的抢回来,并且预计2020年的第二季度,公司实现同比增长。

 

这种信心的根源,是科大讯飞认为他们依旧处在人工智能的红利期。

 

AI热潮回归理性

 

当前,资本市场面对AI热潮正在回归理性。

 

2019年,资本市场对过去几年被鼓吹起来的AI行业充满了mr3724326666审视,投资热浪也趋于冷静。相比于2018年,2019年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金额由1484.53亿元下降至967.27亿元,下降幅度达到34.8%,融资数量也从737次下降至431次,下降幅度达到四成。

 

而此前,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数量已经维持了18年的上涨。这种现状之下,科大讯飞依旧认为自己处在AI的红利期之中,似乎有些过于乐观。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对此的盲目乐观却并不可取。

 

尽管相比与那些“大而空”的AI企业,科大讯飞自己的业务专精在语音交互上,更显脚踏实地。但是这也会拉低自身天花板,以至于让自己未来的发展受限。并且在语音交互这个行业,后来者也不少,行业内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也让科大讯飞难保“老大哥”地位。

 

“B+C双轮驱动”的模式值得称赞,但是盈利难以摆脱政府补贴的窘境和对AI市场的盲目乐观,难免会让人们对科大讯飞未来的赚钱能力表示怀疑。另外,科大讯飞之前欲与MIT的合作也因为其“To G业务往来密切”而中断,海外市场的一次探索就此夭折。

 

在这种扑朔迷离的局面之中,科大讯飞还能不能更进一步?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