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连锁便利店,这朵娇艳玫瑰恐要枯萎…

本文来自连线家,说的好不如做得好。

近两年来零售行业不再止步于眼前,也随着时代潮流发展着,慢慢将线上与线下的零售行业相融合,形成了新零售。不做赋能的纯零售门店销量一路衰颓,但便利店算的上是异军突起,不仅没有被唱衰,而且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着,并逐渐在零售行业中形成大势。

便利店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它是超市发展到一定成熟的状态下,从中分化出的一种零售业态。剔除掉了超市中面积与品种繁多的负重,可以帮助消费者减轻因购物而来带来的时间与精力的损耗。并且便利店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仅学习到了超市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而且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随着这几年的井喷式发展,便利店已由原来的鲜少,扩张到了随处可见。

根据相关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已超过10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不难看出便利店这块大蛋糕在红利消弭殆尽前,吸引了众多企业来“攻城略地”,来抢占市场份额。在市场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加上众多便利店品牌商在场上厮杀,不免会殃及池鱼。

加盟商遭遇品牌商的价格大变脸

今年2月26日,哈尔滨的王贤胜(化名)看到便利店形势一片大好,便萌生了加盟的念头。看了很多品牌,最终在网上发现了自由自在,随即通过官方咨询热线联系上了该公司的业务经理庄智超,在询问了加盟要求以及企业情况后,王胜贤还着重询问了产品进价问题。在看完报价后,王胜贤发现自由自在的产品进价与市场进价偏差太大属于较低进价,不由心生疑惑,在与自由自在的业务经理庄智超再三确认下,供货价低是因为与国外合作可以拿到超低价格,并表明供货价不会出现较大变化幅度,都是统一的。除非做活动会降价,以及门店后期对某种单品需求量过大时,供货价还会酌情下调,也就是说不存在突然上涨的情况。

接着3月1日王胜贤前去自由自在的公司考察,仓储占地面积很大,看起来十分可靠,遂签署了合作合同。接下来就是等待到货,3月21日自由自在的产品到了,本该合作愉快的王胜贤却发现产品与之前商议的价格完全不一样,涨了将近1倍,反应到自由自在,客服不是爱答不理就是无可奈何。

据了解这家自由自在全称为广州自由自在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自称有十五年品牌历史,拥有4000家门店,荣获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广东省电子商务100强企业等等。产品有17大分类,20000余款商品全品类覆盖,超强采购议价能力,并以底价直供到店。

然而说的总比唱的好听,签了合同在不提前通知就抬高供价,还在事后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加盟前喜相迎,加盟后迅速变脸,这就是所谓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并且所谓的低价直供更是无从之说,看看供货价并未比市面上的便宜。并且小编发现,自由自在的问题并不止于此,曾有多人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

品牌商争斗,加盟商遭殃

由此可见,便利店加盟并未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不仅存在有毒的馅饼,也存在摸不清套路的巨坑。

便利店正处于风口上,还在资本的助推下,各大品牌方齐齐发力,部分加盟店品牌存在的各种问题凸显出来。有的企业为了攻城略地,采取加盟不抛弃不放弃的模式,零散店铺也收,“夫妻店”也收。但这种店铺与品牌商的供货链达不到统一,容易出现售假的现象,而且门店对加盟便利店的控制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也令人担忧。

并且便利店的经营方式很容易复刻,导致便利店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就在前不久就曾有媒体报道称,同一商区,百米内同一品牌便利店出现五六家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商业布局,虽对品牌商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地域过小,店面过多,导致各店的遭受微利,甚至亏损。

当然一个便利店倒下,还会有另一个便利店顶上。无非是换个门脸换个老板,便利店是一个现金流的生意,初期薄利造规模,后期开始边际成本递减来获得整体盈利。所以在开、关店上,传统便利店经营者会考虑投入产出,而互联网思维是先投入、造规模、占领市场后再盈利。

有专家指出其实这种互联网思维,终究不是零售门店的本质,通过互联网技术虽然可以提高整体的服务效率,但最终零售门店还是要回到长期经营竞争上的。

所以自我创业虽好,但要小心加盟陷阱,品牌方也应该对加盟门店着想,一味地利用,只顾自身利益,无论对自身口碑还是对市场份额都存在影响。而加盟商也应该对品牌有所鉴别,不要因小失大光看宣传的美好,而看不到实际帮扶的丑陋。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