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还没玩明白,罗森又蹚起了生鲜的浑水

近年,以全家、罗森等为代表的海外便利店品牌与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正陷入激烈的混战当中,竞争态势愈发白热化,就像罗森在南京的扩张不利也与苏果在本地的强势有着重要的关系。

还记得罗森2017年初入南京时,掀起了一阵“网红”风潮。这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进入中国的老牌便利店好似在南京焕发了第二春——从位于南京丹凤街和新街口的门店单天营业额分别达到11.8万元和20.2万元就可看出罗森初入南京时的火爆。但不到一年,罗森南京门店就热度大降。

据南京本地媒体报道,随着新鲜感的减弱,罗森门店的人流早已跟其他品牌无异。由于盈利未达预期,南京部分加盟店开始有退出的想法,甚至有加盟店因为业绩不好而选择改为直营店的情况,罗森在南京扩张步伐也疑似放缓。

看似风光无限的罗森,实则危机四伏

罗森在南京的境遇其实暴露了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看似风管无限的罗森,其实危机四伏。

近年,以全家、罗森等为代表的海外便利店品牌与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正陷入激烈的混战当中,竞争态势愈发白热化,就像罗森在南京的扩张不利也与苏果在本地的强势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回到中国便利店行业的主战场上海,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现在国内便利店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最早出现便利店并已日趋饱和的上海,从几年前就呈现出了以全家、好德、联华、快客、可的、良友、罗森、光明、喜士多和7-11等大量便利店品牌相互竞争的局面。

经过那么多年的淘汰竞争,最早进入内地市场的港资便利“百式”、以生鲜主打的顶顶鲜、曾经站在市区任何一个十字路口都能看到的21世纪便利都基本上被市场淘汰了,但剩下的品牌并没有轻松一点,它们还是不断地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压力:最先来到中国的罗森被后来者全家远远赶超;全球第一的便利店品牌7-11在上海的门店数只有一百多家;新兴便利店品牌层出不穷……

从目前各便利店在上海的门店数量上看,2004年开始进驻上海的全家最多,门店数超过2000;罗森虽然发展最早,但大约也只有1220家门店;2009年进入上海市场的7-11目前虽然只有141家门店,但门店毛利率相比于其他竞争对手表现更加优异。此外,还有近些年发展迅速的美宜佳、便利蜂、永辉生活等品牌雄心勃勃地进军便利店市场,再加上百联携手阿里开出的逸刻便利(号称一年要开500家)、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也瞄准便利店市场、传统商超品牌继续觊觎便利店市场、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商超的崛起……各大便利店品牌的生生死死潮起潮落,在上海这片土地不断上演。

再来看看罗森在全国范围内的门店分布情况。目前罗森门店数最多的地区仍然是上海以及周边地区,占到整体门店数的约6成,武汉有300多家排名第二,重庆则排名第三,有200余家门店。按照罗森对外公布的规划,未来罗森在中国将继续利用上海、重庆、大连、北京4个子公司积累的品牌力和运营经验,继续扩大大加盟及区域授权等合作模式,计划在2020年前将全国店铺数规模增加至3000店。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罗森的开店数量在1000家左右。

综合市场环境和品牌自己的规划,罗森目前所的环境其实危机四伏。一方面,从1996年就与百联集团合作进驻中国的罗森发展的本来就一直不顺,从与百联合作控股,到现在日方全面控股,罗森在中国未达预期的扩张速度和盈利状况一直是很大的困扰。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全家、7-11及其他新兴强势品牌的崛起也给罗森的未来发展、门店数量扩张、门店运营效益蒙上一层阴影。

四面扩张的罗森,又蹚起了生鲜的浑水

在自有主营便利店业务陷入强烈的竞争泥潭时,罗森最近又有些不务正业,开始在其他领域四面扩张。

2019年2月22日,据媒体报道,罗森接手全时便利在华东(杭州、苏州、南京)、重庆的大部分门店(90余家),除了个别家未谈妥之外,其余的全时便利已经被罗森接管,其中包括门店、设备、商品,以及部分自愿加入的员工。

有零售业内人士解释,目前来看,罗森此次交易是以店铺资源为交易主体,不算是并购,也跟传统的收购不同,“叫店铺转让更准确,没有资本关系,没有控股关系,没有团队接收,更没有债权债务对接”,“相当于全时把租赁合同转让给了罗森,也就是罗森代替全时向房东交租金,但从公司股权上看没有收购行为”。

2019年3月28日,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与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进军社区生鲜便利零售事业。

根据协议,首农股份公司和罗森(中国)将共同推进罗森(北京)便利店在京的建店和推广。与此同时,利用双方资源,进一步研究生鲜便利店运营模式。

在未来,双方将整合首农食品集团生产能力与罗森(中国)门店运营与供应链能力,围绕社区生鲜便利业态,进行物流中心、鲜食加工中心、中央厨房以及城市物流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携手首农,意味着罗森要在北京尝试便利店与社区生鲜的“双线操作”。但我们不得不提出的一个疑问是:罗森在国内便利店领域本就已经深陷竞争泥潭,此时不但没有在营运模式、品牌特色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深耕,也未在自己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优势,而是选择了近些年更加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新零售生鲜作为切入口,难道罗森除了要面对全家、7-11、便利蜂等一众便利店品牌的围剿,还要加入BATJ等互联网巨头们纵横捭阖的新零售生鲜战局?

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罗森是在蹚浑水。

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从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罗森一直亏损从未盈利。正因为如此,有一股强烈的质疑声一直伴随着罗森:20多年了在中国完全没有挣到钱,罗森是不是要考虑撤退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玩便利店的罗森交出的答卷并不令人满意,至于其他像生鲜之类的浑水,我们建议罗森不蹚也罢。

文|于斌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