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钉钉生态里做招聘

第四次创业的Jacky,对钉钉生态的酸甜苦辣有话要说。

​基于钉钉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更多崭新的机会开始显山露水。对于开发者和创业者来说,钉钉不仅是流量的源泉,更是创新的高地。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我这个项目在钉钉生态里,相信估值很快就能超过10亿美金。”Jacky告诉我们,这是他的第四次创业。

“1号直聘”是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客户都习惯称之为“1号”。1号直聘的主要业务形态是基于钉钉做招聘,目前公司三款产品分别是1号直聘、1号背调和1号职场。在钉钉全面开放以来,1号直聘的新增注册用户超过了200万,月活突破150万,覆盖的客户数超24000家。从目前的增速来看,这个双11之后,这一数字有望突破30000家。

尽管Jacky已是第四次创业,已经是创业“老司机”,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这次选择了“All in”钉钉。

一、第四次创业,我选择Ail in 钉钉

“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钉钉生态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我是16年开始才接触招聘这个行业的。

当时我去了解了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的几乎所有领域:猎头模式、灵活用工招聘平台,职业社交等等。我还去了趟美国,看了下国外的一些人力资源模式,这两年多的时间中,我找到了很多行业问题。

我对于TO B的认知,包括对国内HR SaaS的认知,其实都有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我一直认为,我们如果只做一款所谓的软件,强行给中小企业去用的话,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可能是负担。我们需要的是快速连接到足够多的企业,但又不能招那么多人。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在思考,怎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求职和招人的问题?中国的人力资源行业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服务平台?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尝试在钉钉生态里做招聘。

钉钉,我觉得是阿里巴巴近年来非常独特的一个产品。

它独特在哪呢?它能把TOB“铺出去”。钉钉上面总共有1900多万家组织,相当于天然地为我们搭好了舞台,我们只需要基于客户的办公场景去做深度服务就好,不需要再去搭任何基础建设。

那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钉钉的这种生态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可能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所以从立项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全力all in 钉钉。

2019年,我们把之前融到的上千万,全部都投入到基于钉钉的产品上。

但随着不断投入,困难也在逐渐出现,最明显的一大困难就是融资。融资难的一个原因是疫情,另一个原因就是钉钉生态尚未完全开放。

2019年,钉钉成立已有5年,这么多年来钉钉生态中都没有长出来一家比较大的企业,资本市场难免会对这个生态会提出质疑。而且,当时的钉钉没有全面开放,对于是否会全面开放也显得很犹豫。钉钉不开放,我们的各品类、各场景和各种服务就很难渗透,给客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难以深入,机会和前景也就不明朗。

当时我在资本市场上见了将近150多家机构,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对这两大问题心存疑虑,不肯轻易出手。

外界很多人,甚至包括我们内部的技术团队都产生了分歧,大家表示不应该在钉钉里面投入这么多精力。

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钉钉有很好的基础,有我们的产品生长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就只差全面开放。如果有朝一日钉钉全面开放了,我所选择的招聘行业,还有其他无数的ToB行业,都会“忽如一夜春风来”。

我认定了我们在钉钉生态里会有机会,因此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放弃All in钉钉的战略。但我也深知,这机会不能靠等,更需要我们主动去推动。

2019年一整年,我们一直在“痛苦地”打磨产品。尤其我们和钉钉刚刚开始合作的时候,两边的运营、产品甚至技术协同都花了很多时间去磨合。因为企业自己独立做产品和基于钉钉生态做产品是完全两种思路。

在打磨产品的同时,我从没有停止过推动钉钉生态的开放。我把公司的办公地点从上海搬到杭州,就驻扎在离钉钉几十米的地方,一有时间就去跟钉钉的团队沟通碰撞。

伴随着与钉钉众多部门的沟通,以及其他生态伙伴的呼声越来越高,我逐渐产生了一种预感:钉钉的全面开放越来越近了。

二、当钉钉全面开放

“现在资本市场说:我们从没有见过这么‘性感’的企业模式。”

如果你要问我1号直聘做对了什么,我会说,1号直聘实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创新:钉钉、支付宝和自身的APP三端消息互通。这种“天方夜谭”的模式,在钉钉全面开放之前我就开始尝试,而钉钉生态的全面开放,极大地加速了开发进程,最终将之变为了现实。

为什么会选择做这个?对不少招聘企业来说,它既要做B端的传播,又要在C端打影响力,还要在技术、算法等方面持续大规模投入。这种高投入没有几家公司承担得起,这也导致中国招聘赛道的发展近乎停滞。

所以,我们的思路是,通过钉钉和支付宝两个超级APP 的互通,一边用支付宝上的“1号职场”切到用户的生活场景里面去,一边用钉钉上的“1号直聘”切合到他的工作场景里面去,把招聘直接嵌入到具体场景中。

这个想法要落地,牵涉到众多业务线的无数细节。我举个很小的例子,比如统一钉钉和支付宝的表情包这件事,在聊天的对话框里,钉钉和支付宝都有自己原生的一套表情包,要统一它们,这必须两边打通,其中涉及到的不仅是产品运营,更有法务、技术等。

因此,当时合作确定后,我们全公司都进入了“战时状态”,“作战指挥部”就设在杭州钉钉的园区里,我们同时和钉钉数十条业务线不断交流,基本上每天从早上到晚上,各个部门的人都到我们办公室开会,一起处理类似接口和场景的问题。

当时,我有很长时间几乎没有回过上海,天天泡在钉钉。花了很多时间,来完成产品的深度融合和钉钉接口的调试打通。

基于生态的开发不像做一个独立产品,需要有许多“克制”和适配。整个工作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前前后后沟通了有四十多个部门才完成。直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能力仍在和钉钉的深度共创中。

产品上线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注册用户突破了200万,最高的DAU是20万,平常DAU基本维持在6、7万左右。

从我个人的感知来说,伴随着钉钉的开放,项目的进度明显被加快了。最早的时候,我需要去“推着”钉钉做的事,在开放之后,变成了钉钉主动来配合我们做。

以前我需要去和钉钉一些部门的每一个人对接,说“你看能不能花点时间把这个东西给我们”,但在钉钉宣布全面开放之后,就有专门的人来配合我们做开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以前我们和钉钉的合作,方向需要我们摸索,现在这些合作的模式和产品形态,钉钉都逐步清晰并开放出来。

从开放到现在,我们和钉钉形成了完整的交叉式合作模式。成效上来看,除了用户和日活的飞涨,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之前对我们的模式表示犹疑的投资机构,现在都跑回来了,不少机构甚至美元基金都在追我们的项目。对于我们,资本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另一种反馈:“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性感’的企业模式。”

三、做一个“原生的钉品牌”

“伴随着钉钉的全面开放,任何其它业务板块,只要跟钉钉融合、绑定,都可以做得很深。未来,钉钉的生态里一定会跑出非常不错的‘钉品牌’。”

我们一直想做的就是原生的“钉品牌”。就像淘宝上能长出“淘品牌”一样,钉钉的生态也在促进着伙伴的成长。

钉钉里面的很多板块,不管是财务、人事、营销服务,还是其他,单独拿出去都是很深很重的。在外面都会有几千号人在做这样一个业务。钉钉自己想把这些板块都hold住,做深做透,是不可能的。但现在伴随着钉钉的全面开放,各个业务板块都萌生了全新的机会,这些机会也都被开放给了创业者,创业项目只要跟钉钉深度融合,绑定之后都可以把它做的很深。

因此,对于我们生态服务商而言,可以利用好钉钉提供的“水电”,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去做好每一个产业的服务,是可以实现加速增长的。之前需要1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有可能会缩减到5年,甚至更短。

钉钉目前还在高速成长。我们现在在做的,是让大量的用户形成习惯,习惯用钉钉去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包括我们之前尝试的业务全场景化及新的商业的产品模式的塑造,这些都是我们基于生态的创新和探索。

我们要做的是伴随钉钉一起成长,现在我们跟钉钉很吻合,但钉钉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不紧跟着变化的话,其实就很容易走向下坡路。

现在钉钉的开放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我觉得决定生态未来如何发展的关键,还是生态中的创业者。钉钉对行业的了解不可能超过我们创业者。所以说作为创业者,更应该去把我们要做的东西想清楚,站在平台、客户的视角来完成各个细分赛道的行业解决方案。

其实应该是:要由我们来告诉钉钉,我们希望怎么做。

创业者应该转变心态,不要再把平台的流量作为唯一的追求。平台生态更大的价值是创新的空间和前景,是双方的伙伴关系如何孕育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

钉钉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创业者最好的角色是在有时候钉钉自己还不清楚的时候,推动它向前走,凭借自己对业务的摸索和创新,来用好钉钉的各项基础能力和资源。

这些都是可行的,我和1号直聘的历程已经证明了这条道路的可行性。而且,和我走过的路相比,现在钉钉的开发、运营、产品团队对创业者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效率都已大大提升,这些都是创业者去做产品创新、开发的基础。

比如我们推的直播招聘,就是基于钉钉已经开放的能力,自己去联系了很多家高校来一起做这件事,虽然第一次尝试不一定能成功,但我们在不断尝试将自身的产业能力和钉钉开放出来的技术和业务相结合,来寻找新的市场。

我们在产品端也在不断布局。接下来,1号直聘和1号背调不仅在钉钉、支付宝上有产品分布,也会在 1688、阿里巴巴国际站上陆续打通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在我看来,现在钉钉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能力,包括对外开放的态度、技术底层、业务能力以及资源扶持。但对我们1号直聘和众多正在成长中的“钉品牌”而言,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个成熟的“钉品牌”,需要准备不仅是基于钉钉的现在,更要基于钉钉的未来。未来,钉钉的生态里一定会跑出非常不错的“钉品牌”。

四、产业家观察

关于钉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甚至包括钉钉内部人员的认知都仅是“工具”。“在钉钉里创业、获客、融资”,听上去还是些新鲜的故事。

剧变发生在最近一年之内。去年9月,“云钉一体”成为新的战略,今年年初,钉钉发布6.0版本,开始走向全面开放。

“开放”这一信号,在刚刚举办的钉钉未来组织大会上更是被迅速放大。几个被披露出来的数字是:截至今年8月,钉钉上 “钉应用”数超过150万,较年初增长三倍。在此外,生态方面,开放的接口总数量由年初的1300多个扩大到2000多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能力,包括组织关系、IM、群、工作台、审批等,也都持续向isv开放。

“钉钉想要锚定一个怎样的生态定位?”“在开放之后,独立ISV开发者和品牌商能从这个新的‘金矿’里获得怎样的新机会?”“现在的钉钉,还存在哪些问题?”

正是带着这些问题,产业家完成了和Jacky的这次对话。通过这个从创业初期就和钉钉深度共创的故事,我们希望从一个第三方isv的视角来客观还原钉钉的整个开放过程,并试图回答:当下的钉钉,正走在一条怎样的路上。

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更清晰的声音已从钉钉内部传递出来。“我们希望伙伴上钉钉,能在钉钉上找到细分领域和行业的新机会,把机会变成事实,为客户打造价值高、体验好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让自身也能获得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钉钉CTO、开放平台负责人程操红表示。

而在很多像Jacky这样的isv看来,开放是钉钉的战略之选,也是必由之路。5亿用户规模的流量固然是isv生长的沃土,更重要的是,基于钉钉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更多崭新的机会开始显山露水。对于开发者和创业者来说,钉钉不仅是流量的源泉,更是创新的高地。

透过1号直聘,我们确实看到了钉钉生态的未来:一个新模式新业态百花齐放的未来。无数创业者想象或不敢想象的场景,都在一一变为现实。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