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腰斩!一年回笼300亿资金的融创中国,距离爆雷还差多远?

虎虎生威的2022年,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某种意义上可能更像是一片遍地陷阱的雷区。

前有恒大、宝能,后有正荣、蓝光、金科、阳光城,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企“踩雷”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在农历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月末,这把火似乎又再度烧回了头部房企的身上。

根据中国基金报的报道,在2月28日,融创中国出现跌幅16.34%的下跌,同时也创下了5年来的股价新低。尽管在第二天的3月1日下午,其股价出现了7%左右幅度的上扬,但整体股价曲线依旧保持着下滑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期38个交易日内,融创中国的股价整体跌幅接近46%,以至于被很多媒体冠以“股价腰斩”的惊人言论。而且相比2020年1月的最高点46.21港元,其下跌幅度也接近86%,两年间市值损失很可能超过了2200亿港元。

再加上融创中国进入2022年后,1、2月份的合同销售金额也保持着下降态势,现金流压力或许会比较大。同时在6月份还有一笔6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即将到期,不由得会让人产生联想——

恒大、正荣等房企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融创中国是否会同样走上因债务危机导致爆雷的老路?

资金流动性遭市场质疑,融创中国陷入舆论危机

其实在今年1月份,融创中国的股价就经历过一场类似的异常波动。

事情的起因在于,融创中国1月12日订立了一份配售及认购协议,以每股10港元的价格配售了4.52亿股配售股份。并且发布公告称,这一笔认购事项所得款项,约50%用于一般运营资金,约50%用于偿还贷款,进而引发了资本市场对融创中国资金流动性的担忧。

于是在1月13日,其股价暴跌近22%,创造了近12年来的单日最高跌幅纪录。

之所以市场反应如此剧烈,大概还是因为在2021年11月14日,融创中国同样通过配售的方式筹款约50.85亿港元,而且该款项的使用方式也和1月份如出一辙。尤其是,在此之前的9月份,因限购限售、房贷收紧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融创绍兴公司项目销售惨淡,被逼无奈下曾公开发表求助信,请求地方政府的支持。

对于本就人心惶惶的房地产板块,保有“黑历史”的融创中国,前后相隔不超过3个月的集中式配售筹款,很难不让人眼皮猛跳。

只不过,不同于一个多月前,因为实际发生的低位融资行为才导致了股价异动。最新一次的股价闪崩,致使其发生的因素更多来自于很难查证真伪的“传言”。

就比如近段时间以来,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与融创中国商票逾期未兑付相关的投诉信息。以及个别渠道中,也流传着类似于融创中国在今年“有20亿商票将要到期”、“上海区域全面拒绝兑付”之类的传言。

除了春节前因涉嫌商票逾期,融创中国一度遭遇供应商堵门、合作公司公开讨债的信息,经由部分媒体报道存在可信度外,大部分“传言”都已经被证伪。

从天眼查可以查到,有关融创中国票据问题的司法纠纷,开庭时间已经排到了今年5月份。

综合来看,姑且排除部分群体热衷于落井下石、传播谣言的恶趣味,融创中国很可能陷入了类似于,恒大债务危机爆发初期所面临的“信誉破产”,导致大量票据持有者进行挤兑的风潮。某种意义上,相比于债务带来的压力,融创中国或许更头疼于负面舆论的影响。

毕竟经过融创中国一系列的自救行动后,虽然企业的现金流和债务偿还依旧存在不小的压力,但整体还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300亿回笼资金,债务偿还力度仍不容乐观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配售融资、大股东无息借款、处置资产等方式,从2021年10月份至今,融创中国已经回笼资金超过300亿元。

而且近期以来,行业向好政策正在不断出台。例如重庆、南通、佛山等地区,已经宣布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20%,或许能够促进房企拉升各自的销售额,并进一步扩充现金流。

根据业内专业人士的分析,目前一二线核心城市的市场正开始回暖。例如万科、融创之类的头部房企,由于占据较大的深耕布局优势,或许很快就会迎来销售额的快速攀升。

但这并不代表了融创中国就已经走出了困局。因为,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问题,投资群体正在表现得越发敏感。

毕竟在恒大“爆雷”之前,很少有人会相信,“区区”上千亿的债务能够压垮这家背景深厚的大企业。但最终恒大还是以转型新能源汽车的方式,给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失望的答案。

紧随其后“踩雷”,在发布公告称自己无力偿还债务的前几天,还在各种辟谣、否认公司出现经营问题的正荣地产,则更是进一步刷新了房企的信誉下限。此外,还有被砸了总部大楼的金科地产,以及1元钱转让子公司100%股权的蓝光地产等等。

在略显动荡的大环境下,房地产企业任何的缺陷都有可能无限放大。而从融创中国近期的表现来看,在应对舆论的质疑面前,还欠缺足够的说服力。

首先,是看起来不容乐观的债务比例。

根据融创中国已公布的财报信息,截至2021年6月30日第一季度,融创的负债总额为9971.22亿元,资产总额为1.21万亿元。在债务体系中,以短期借款为主的流动负债共计7549.61亿元,以长期借款为主的非流动负债共计2421.61亿元。

而同时期中,通过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19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8.9亿元。即便现金及等价物的期末余额在1010.99亿元,整体来看,都难以给人以安全感。

其次,是持续下滑的销售额,以及评级下降导致难度增高的融资。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销售排行榜的数据,2022年1月份合同销售金额约为279.2亿元,2月份约为225亿元,相比于2021年同时期的351.7亿元和332.5亿元,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且2021年全年合同销售金额累计约5973.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4%,同时在下半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

受资金流动性降低、销售额下滑等多方面的影响,从今年1月份开始,各个金融机构也开始降低对融创中国的评级认定。惠誉、穆迪等机构都已经将其部分指标的评级,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并且预测未来12-18个月,“运营和财务业绩可能会进一步走弱”。

评级的下降,很可能会影响到下一步融资动作的实行。再加上销售额下滑可能会对现金流造成的影响,最近一笔偿还时间在6月14日,6亿美元规模的境外债务,融创中国能否及时兑付也引来了各方面的关注。

总而言之,融创中国正在推进的加快资产处置进度、化解风险、市场出清,都在取得应有的成效。尽管已经基本避免了重蹈恒大的覆辙,但以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形势,或许还缺了一些力度和决心。

参考资料:

《惊现股债双杀!6000亿地产巨头融创中国“爆雷”?》——中国基金报

《政策回暖、头部房企销售企稳,融创中国2月销售额225亿元》——潇湘晨报

《港地产股跌势不减,融创中国单日大跌16%,股价年内接近腰斩》——银柿财经

《融创:自2021年10月以来已回笼资金约300亿元》——澎湃新闻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