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倒计时开启:花式裁员的便利蜂如何念好合规经?

文:向善财经

2013年6月,美国曝出“棱镜门”事件,所谓的“棱镜”计划简单来说就是监听或窃取公众用户个人隐私数据。

315倒计时开启:花式裁员的便利蜂如何念好合规经?

 

而在去年的国内315晚会“谁在偷我的‘脸’”专题中,也曾爆出科勒卫浴、宝马等品牌门店安装的摄像头会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抓取人脸数据信息,并标记顾客的相关信息。

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公众舆论地震,一时之间“人人自危”,而涉事品牌企业也急忙回应称将停用或开展相关整改工作。然而在“人脸偷拍”事件还尚未平息之时,2021年12月《南方周末》发文又曝出国内便利店行业巨头便利蜂为了积累用户数据,雇佣第三方人员对城市内的写字楼、小区、商圈甚至国家机关单位进行 “贴拍”。

便利蜂方面对南方周末进行了否认,“我们找第三方调出了当时的记录,明确根本没有拍摄,是纯人工点数。而且不是商务部门口,是在王府井商圈的位置。”

但事关个人隐私安全,任何隐私安全方面的风吹草动,都不由得令敏感的消费者们感到担忧。

除此之外,便利蜂还多次因食品安全与服务质量问题屡遭用户投诉,而近段时间便利蜂又因在脉脉上被前员工曝出涉嫌违法裁员的相关事件而冲上热搜。

如今看来,随着2022年315倒计时的再次响起,便利蜂们的合规问题是否有机会登上晚会的舞台呢?

从投诉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到涉嫌违法裁员,便利蜂不再便利?

便利蜂曾在2021年度总结中明确提到,“我们始终认为,小小的便利店不止是‘在做生意’,更承载了服务民生、保障城市运行、食品安全、公益行动、反浪费等责任”。

然而,即使便利蜂如此宣传其“亲民良好”的企业形象,但从实际来看,便利蜂的言行或许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方面,便利蜂也屡遭消费者投诉。

在2021年5月,便利蜂关联公司北京自由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行政处罚信息,处罚事由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被罚1万元,决定机关为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而据黑猫投诉平台不完全统计显示,截止到3月11日,便利蜂累积投诉量近千起,近30天内有51起投诉,投诉内容大多是关于便利蜂所售商品过期、有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店员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

3月11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爆料称“本人于2022.3.10在便利蜂合肥金龙国际B座店购入轻汽清新白桃味苏打水1个,单价5.5元/个。当晚打开喝了一口发现口味偏淡,查看日期发现该商品已于2月21日过期。”

315倒计时开启:花式裁员的便利蜂如何念好合规经?

 

而在3月8日,又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爆料称,“2022年2月22日,我在江苏南京便利蜂安科大厦点购买的猪肉饼的肉馅中吃出了塑料片,投诉客服后至今未能解决”。随后该消费者还表示,其已经按照便利蜂的相关要求送回了剩余的食品,但截止到3月10日事件仍未解决。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便利蜂的服务质量也涉嫌存在被部分消费者所诟病的地方。

3月7日,有消费者在平台投诉称“在自助结账机前结账,由于店员不断地催促,导致充值错误。打客服电话要求返还充错的部分,客服水平差,傲慢无礼,告诉不能反馈投诉?!服务水平简直了”

当然,投诉平台鱼龙混杂,上述的消费者投诉只能作为一方证据,不宜以偏概全来看待便利蜂,不过他们的投诉和揭露不免会给人一种质量管控不够完善的错觉。

事实上,便利蜂不只涉嫌在食品安全和服务方面问题不断,在内部裁员问题上便利蜂也颇受关注和质疑。

近日,#便利蜂回应将辞退通知书及员工老家#话题冲上热搜。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一名认证为便利蜂前员工在脉脉上爆料称,便利蜂裁员故意恶心人,在向其发了强辞通知书后,还给自己老家寄送强辞通知书,导致该员工奶奶冠心病复发。

315倒计时开启:花式裁员的便利蜂如何念好合规经?

 

据该员工描述,年前,便利蜂在与其沟通离职过程中提出两种解决办法:一个是给该员工留一个月时间找工作,但裁员赔偿只赔半个月;另外一个是拿辞退通知书走仲裁,同时便利蜂HR还表示“大厂不喜欢有仲裁记录的人”。

由于该员工坚持要求N+1赔偿,双方因无法达成共识选择劳动仲裁。随后,便利蜂在已向该员工本人出示辞退通知书原件的情况下,仍向该员工老家邮寄了一份辞退通知书,并在辞退书上着重写明因该员工能力不足,公司单方面辞退。

这引起了该员工的强烈不满,认为便利蜂此举属于违法行为。

此外,该员工还爆料称,在便利蜂期间,遭受职场PUA和每天超12小时的高强度加班。

随后,认证为“便利蜂HRBPHead”的秦烨,在脉脉上回应称,“便利蜂曾提出过多条符合法律规定的赔偿方式包括N+1,但因员工拒绝并索要更多额外赔偿而作罢”。同时,对于向被裁员工老家寄送辞退通知书一事,秦烨也做出了解释。

但该员工随后逐条反驳了便利蜂的解释,并表示自己手中有大量相关证据,会在相关法律手续走完之后,再合法合规地向社会媒体公开。当然,认证为“便利蜂HRBPHead”的秦烨是否为便利蜂员工?代表的是官方还是个人?向善财经并未在网上搜索到便利蜂官方的相关回应,对于该事件真实性不置可否。

其实,关于便利蜂裁员的问题,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冲上热搜了。

早在2019年1月份,便利蜂就被曝出为了裁员,要求员工参加数学考试,包括三角函数、空间向量等,考试不及格的统统开除。除此之外,还有员工反馈,“各种强制离职手段都用上了,没收员工电脑,关在办公室不让出去,强制签字。”

随后,便利蜂的创始人庄辰超通过内部邮件回应称,资金越充沛,需要的平均人员能力就越高。每个总部员工的数学逻辑能力对于便利店业务尤其重要。

对于庄辰超的回应,向善财经团队的全体编辑一时语塞,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便利蜂问题背后,技术失灵与管理退化?

在便利店这条赛道上,前有7-11、美宜佳等老玩家,后有猩便利、每一天、Today等行业新秀,而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目前相关便利店企业已超过10万家,但便利蜂为何能从中脱颖而出?

315倒计时开启:花式裁员的便利蜂如何念好合规经?

 

其关键就在于:技术至上理念下的大数据算法驱动,数字化管理是便利蜂最大的行业优势。不过如今看来,便利蜂成也数字化,可能败也数字化。

一方面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在此前的消费日报社报道中,便利蜂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对于食品常见的‘过期’问题,我们研发的食品二维码覆盖生产日期、时间、有效日期、系列号、全球贸易项目代码以及批号五大要素,一物一码,同时结合自动扫描和结算设备,超过有效期消费者将无法扫码购买,在实现产品溯源同时更根治了食品过期销售问题。”

但如今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便利蜂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食品存在异物”,投诉最多的问题就是“所售商品过期”。这是否意味着便利蜂引以为傲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存在一定的有待提升的空间呢?

另一方面关于便利蜂的服务质量和裁员问题,或许也与便利蜂重数字化管理,轻内部人员管理有关。

便利蜂官方曾披露,“表面上看,便利蜂是一家连锁便利店,其实我们是一家数据科技公司”。

具体来看,便利蜂围绕“数据驱动运营”理念的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大数据并结合相关算法,快速给门店的选品、货价陈列等给出指导意见。

如便利蜂的订货指令是由系统根据数据、算法以及综合相关因素后发出的,店长只需要执行就好。也就是说,在订货这件事上,大数据算法系统占据C位,而人只需要执行指令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存在感相对较低。便利蜂相关负责人说过:“店员即使不认识商品,也可以工作。”也就是说,在便利蜂工作,作为门店的一线员工,其实并不需要事事了如指掌。

但换句话说,便利蜂的员工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提升服务质量,而如今便利蜂的服务却屡遭消费者投诉,甚至出现了让员工做高数考试裁员、涉嫌把辞退通知书发向员工老家等一系列奇葩操作,这是否意味着在重机器、重技术化管理的同时,便利蜂的内部人治管理出现了退化,或者说便利蜂的内控管理本就相对弱势?

其实在向善财经看来,便利蜂想要顺利实现IPO,无论是大数据算法技术优化与合规,还是公司内部管理的优化调整都缺一不可。

因为数字化技术提升的是便利蜂的生产力和效率,而公司内部管理架构则相当于生产关系,虽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当便利蜂内部管理架构不适合其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时,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甚至破坏其数字化技术带来的行业优势。

总的来看,先后深陷监视危机、违法裁员等舆论风波的便利蜂能否顺利上市,尚且是个未知数。但在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方面屡屡“翻车”的便利蜂,眼下能否躲过315晚会,我们拭目以待吧。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