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飞地园区为样本,看雨花与韶山如何奏响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高歌

古语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这背后体现的其实是1+1>2的协同效应。这一效应在当今的企业与企业、组织与组织、城市与城市的发展之间,也被充分重视与运用。

以笔者所在的长沙来看,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区域协同发展甚为明显。今年4月底正式投入运营的长株潭首个“飞地园区”——长沙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就是践行“协同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

飞地园区是雨花经开区与韶山高新区联手打造的一个产业园。总部、主机生产、一主一特产业设在雨花经开区;生产基地、配套基地以及人才培训则均在韶山高新区。目前已完成一期面积约12.7万平方米的建筑,首批入驻的2家企业也已投产;二期建筑面积约为11.2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底完成。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好奇:一个产业园为什么要设在两个城市?作为既有优质营商环境又有地理位置优势、且拥有智能制造强劲动能的雨花区,为何又会选择跳出雨花与韶山牵手?飞地园区究竟又有着怎样的价值?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寻求产业协同最大化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部分地区会选择将产业园建在自己的辖区范围内,但雨花经开区“飞地园区”选择“跳出”雨花,落地在韶山。

这其实是一个优势互补的选择结果。

如果你是一个关注长沙的人,近些年可以明显感知出长沙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雨花经开区这几年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动能尤为强劲,一个2003年才开始投入建设的经开区,如今已然成长为“新能源+机器人”的特色产业集群。但在产业用地本就有限的长沙城区,雨花经开区正面临着产业空间紧张的难题。

除开绿心保护区、已开发用地,雨花经开区实际可供出让的产业用地不到100亩,而飞地园区的规划面积则达600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对于产业空间紧张的雨花经开区来讲,“跳”出雨花算是一个发展良策。

但,跳去哪?成为了一个新问题。

近年来,在湖南省“三高四新”的战略定位下,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已经成为各城区发展的新风向标。

但目前湖南省各城市的发展并不均衡,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作为长沙发展前列的城区,雨花区做起“一带一”的表率——跳出长沙,并将目光锁定在了韶山。

为什么会选择韶山高新区呢?

首先,韶山高新区目前正处于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的时候,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积本身较大。产业园区的建设,可以更多地从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不必过分受限于土地资源。

其次,韶山高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一定程度上与飞地园区的产业定位相吻合。飞地园区的产业定位是重点承接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航天航空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配套服务产业。本质上来讲,两地存在产业协同的基础、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逻辑。

如今雨花区的产业集群在整个长沙、湖南,乃至整个中部城区都算得上是头部。在全省144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雨花经开区可以说是目前最具智能产业集群优势的代表。

在雨花经开区与韶山高新区打破行政地域限制之际,两地的经济建设、交通枢纽的繁荣以及人力资源的提升都将受益于两地的产业协同。以人力资源板块为例,相应的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是我国制造业目前存在较为明显的难题之一。倘若能将智能制造产业园进行资源整合集中发展,也将助力相应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智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解决了园区用地的情况下,雨花经开区自然也能将本身的优势、经验运用到韶山智能产业智造园上来,提升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土地价值最大化

譬如在厂房建设上,雨花经开区凭借着以往在园区建设方面的经验,按照高端制造业高标准厂房要求设计,规划好单层面积、层高、荷载、电梯等方面,并留出空间让企业按需求量身定做。打造园林式厂房群,每栋厂房周围都有设计绿化带,种植花卉苗木,可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再者,飞地园区位于韶山旅游主干道东方红两侧,是前往景区的必经之路,距离韶山高铁站、韶山高速出入口均不超过2公里,交通及地理位置优越。而韶山到长沙仅40分钟的车程,雨花经开区与韶山高新区在后续各项工作中的沟通、调整等环节上也相对便利。

总的来讲,雨花飞地园区的诞生,是雨花经开区与韶山高新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优势互补的结果。不仅可以利用雨花区的产业优势赋能飞地园区,同时也能发挥韶山高新区本身的智能制造基础及土地优势,加快长株潭都市圈的建设。

响应“强省会”战略,“飞地园区”如何引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指出,“要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其中特别提到“以长沙市为极核,加快推动长株潭同城化发展,将都市圈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标杆”。

产业园区是强省会战略的重要平台支撑,作为一个跨地区的产业园区,飞地园区的落成必将带动两地经济的飞速增长。

据官方资料显示,园区建成后,可引进20家国内外智能制造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和120家相关联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

我们以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控技术为例,作为一家智能制造龙头,其2021年的营收为45.19亿元。试想,飞地园区可引进20家国内外智能制造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这背后可创造的营收体量将相当巨大,而这还仅仅只是局限于这家企业本身所产生的效益。

一家龙头企业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它会带动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增长甚至会催生与之业务相关的新企业。比如大众所熟知的“果链”“华为产业链”等产生的辐射效应,已经得到市场的充分验证。

同理,在引进相应细分龙头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之后,飞地园区可以进一步激活本土产业资源,甚至吸引外地企业的入驻。作为首批入驻飞地园区的企业之一,专供滚珠丝杆、直线导轨、滑块制造、模具定制的中山市三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韶山高新区专门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飞地园区的建设,比如企业入驻时,提供入园即到家的‘保姆式’服务;入住后,针对单价30万元以上的设备可直接提供相应的补贴;企业产业值达到一定数值,同样也会给予相应的补贴。这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政策了。”为三银科技提供代生产服务的湖南普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任喻云城对『松果财经』表示。

“除了地方政府园区给到的有利政策之外,我们还看中了韶山周边产业园区带来的机会,周边有不少工业型产业园,有利于我们产品的销售、市场的拓展。入驻初期是14台设备投产,入驻一个多月后已有21台设备投产,员工在岗加速生产,以后我们还会加大设备引进,扩大产能。”喻云城补充道。

那么,在入驻企业获得良性发展后,良好的营商环境及地方政府对园区的有利政策也将进一步被诠释出来。基于此,园区将有机会汇集到更多本土及外地的产业资源,形成相应的经济生态圈并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也将反哺园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飞地园区成为湖南省“飞地经济”园区的新高地、新名片、新标杆。

其次,“飞地园区”带来的社会价值不容小觑。

一方面,飞地园区落地韶山后,将直接与韶山高新区现有的三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智能制造产业园形成产业集群,进而推动城市群的建设;另一方面,园区的生产基地、配套基地、人才培训等均在韶山,这直接带动的便是韶山地区的就业,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促使当地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基于飞地园区巨大规模所带来的的就业机会以及人才吸引力,将形成辐射效应促进韶山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助力长株潭都市圈的形成。

那么,在雨花经开区与韶山高新区将园区GDP、工业产值、增值税等建立在按比例分成的利益共享机制基础上,飞地园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还将带来新的理念和运行规则,实现从经济共赢到经济生态圈的共赢,以及社会价值的加速释放,为强省会战略添砖加瓦。

结语

事实上,不论是从宏观政策到地方政府园区,还是从产业趋势到经济发展需求,跨区域产业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伴随着都市圈产业园区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的释放也使得产业园区的竞争逻辑从单个园区与单个园区间的竞争逐步向都市圈“园区群”与“园区群”间的竞争演变。

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的号召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在变得更为明确。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目的便是促进区域协调一体化的发展。

目前,全国范围内也已有不少跨区域产业园的典型案例,比如苏盐合作产业园、苏银产业园、苏宿工业园、长三角跨区域产业园等等。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跨区域产业园的发展趋势下,用产业聚集带动城市集群,进而反哺产业园区本身,由此在“产、城、人”之间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成为带动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虽然不是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作为长株潭首个跨区域产业园,“飞地园区”依旧是一次勇气十足的尝试。两地园区的开设看似简单,但如何打破地域限制做到完美协同,是雨花经开区和韶山高新区在管理和技术上需要面临的双重挑战,当然,也侧面展现了两地对各方面设施的自信。

在跨区域产业园已成城市一体化发展主流的趋势下,飞地园区的诞生是长沙、乃至湖南向“成熟跨区域产业园区“迈进的体现,将引领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并在践行强省会战略中充当好排头兵。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songguocaijing1)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