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玩家纷纷下场 出行生态未来将至

  2022年7月4日,华为、小米、魅族同一天都发生了大事件。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很好奇“华小魅”到底意欲何为呢?事情是这样的:三家在同一天都有重要的事件,同时三家都在向出行大生态领域迈进,足以看出“华小魅”出现的这个时间节点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时代的开端。

  

 

  未来将至

  智能出行,之前我们只是在科幻电影《升级》看过,如今,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在靠近现实。智能汽车可以说是“真·移动终端”,可以自己移动,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全面深刻的智能生活体验,包括但不限于出行、社交、娱乐、通信等等。这么说吧,智能汽车不是房子,但它的场景可能超越房子,是一个智能空间,可以是家,可以是办公室,可以是很多场景,更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想象空间太迷人了,所以手机玩家,“华小魅”纷纷杀入了智能汽车赛道。在这场争夺战中,并不是谁有钱就一定能做好,因为智能汽车最核心的竞争其实是钱买不来的:一是车辆硬件素质,二是智能操作系统。

  

 

  硬件决定下限,软件决定上限

  如何理解这句话?智能出行的基本盘依然是出行,所以从硬件来讲,它一定首先是一台合格的汽车,只不过驱动方式和行驶体验不同,这是智能汽车作为硬件的下限。而真正让智能汽车与传统出行拉开差距并创造全新的应用场景的,是软件系统,也就是未来智能汽车能实现电影中描绘的那种场景的支撑体系,这个软件系统有多强大,智能出行场景就有多丰富。

  这两样价值,都得有历史积累,需要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最合适的路径,需要时间的沉淀,而时间是用钱买不到的。所以大家都在连横合纵,进行资源匹配,有时间积累的和有资金力量的必然走在一起,只是选择的路线不尽相同,不管那条道路,坚持走出自己的特色才是最终目标。

  

 

  目前手机大厂投身智能汽车的主流合作路线有三种:

  平台式路线

  一种是“平台式路线”,手机品牌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帮助汽车厂商造车卖车。比如华为和小康赛力斯推出的问界。

  华为在软件方面的技术优势其实无需多言,作为中国最顶尖的技术型企业,华为两个字本身就是技术的代名词。比如被寄予厚望的鸿蒙系统,鸿蒙3.0近期即将发布,届时将有一大批产品搭载该系统,比如手机、智慧屏、笔记本、平板、耳机等。

  汽车方面,鸿蒙的技术优势也会持续渗透进去。之前已经有不少问界车主表示,鸿蒙智能座舱表现强大,几乎没有短板,操作流畅度、UI设计、画面清晰度、功能丰富度等等,仿佛是把华为手机安装到了车内。

  可以看到,华为作为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以强大的软件力量抢占了更广泛的市场,也初步满足了用户对智能汽车的期待。

  

 

  整车式路线

  “整车式路线”亲自下场造车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硬件层面,小米直接参与整车制造全流程意味着参与程度高,产品把控力更强,小米汽车一定会带着鲜明的小米基因,而这一点就会在用户心智中会占据独一无二的认知。

  小米生态链产品的成功经验足以证明小米在硬件打磨上的奇迹效率,消费者们都说小米进入哪个行业,价格就能打下来,产品还能提上去。秘诀是三板斧:设计、联网、性价比。

  

 

  合作式路线

  就是魅族科技和星纪时代的合作共赢模式,星纪时代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两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通过布局手机业务,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

  

 

  未来大出行生态,不会是一种零和博弈,更多是行业内的携手共赢。智能手机时代的技术巨头找到了新的价值突破口,而传统汽车时代的造车巨头也找到了支撑生态拓展的底层科技,双方的强强联合缔造的将是一个外延无比宽广的赛道。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