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声名鹊起的历程

潘高寿得名,源自潘氏高寿人。清光绪十六年 (1890年),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第街开设了一间专营蜡丸名为“长春洞”的药铺。长春洞前店卖药、后场制丸,雇有十余个工人进行作坊式生产。1920年前后,潘氏兄弟先后去世,药铺由潘百世之子潘逸流、潘应世之子潘楚持共同经营。没多久,两人相继转营他业,药铺由潘百世的四子潘郁生出任司理。

没承想潘郁生刚接手经营,就爆发了广州起义。长春洞药铺毁于战火,潘郁生改在西关十三行路豆栏上街设店,重新营业。辛亥革命后,西医对传统中医药的沖击日强,长春洞生意一落千丈。潘郁生意识到再独沽一味蜡丸业难以持久经营,于是决意另辟路径,创制新药。他注意到广州气候炎热多雨,日天气乍暖乍寒,人们容易患伤风咳啾,而市面销售的枇杷露多是独味单方,治咳疗效不十分显著,于是将具有润肺镇咳作用的川贝母和祛痰作用的桔梗等药材与枇杷叶一起熬炼,还在药液中加入香料和糖浆,同时吸取了西药制剂方法,加进苯甲酸等作防腐剂,使之耐久存放。新药定名为“潘高寿川贝枇杷露”。

川贝枇杷露创制后不久,由于疗效显著,很快便成为家喻广晓的治咳药。随着市场上假冒产品不断出现,潘郁生毅然变卖所有房产,将获得的资财用来改良产品包装。新包装以父亲潘百世的真像和自己的画像为商标,并特意在自己的像旁注明“潘四俶创制”(潘郁生又名潘四俶),使人容易辦认。他又发起一系列的宣传攻势:在报纸、电台作广告宣传,还经常发表奇文怪论;拍摄宣传川贝枇杷露的电影广告,作为“画头”在各电影院放映;用薄铁片制作精美的 “川贝枇杷露”宣传画片,钉在广州市各条马路的每一根电灯杆上;派员工带产品到各线轮船、火车上宣传,在炎热的夏天派人在广州市的长堤、太平南路一带交通要道摆摊设档,老板还亲自出马,免费向过往的劳苦大众提供川贝枇杷露冲饮,既让广大街坊群众受益,又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因此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名声鹊起,几年间便成为家喻户晓的治咳药,行销省港澳等地。1929年,潘郁生正式树起潘高寿药行招牌,专营枇杷露。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综合资讯

Ulike 潘玉平:将家用脱毛仪做到极致 利用科技力赢得用户心智

2022-8-16 14:44:25

综合资讯

52年深耕,美中生物持续领跑生物发酵护肤

2022-8-16 15:49: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