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哈妹
监审:范慧新
从近期海伦司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来看,经营状况不太乐观,亏损进一步扩大,而且门店也进行了关闭调整。而且进入2022年,小酒馆市场的发展似乎也与之前的火热有了明显的不同,这可能与外部疫情以及内部自身存在一定关系。
随着夜间经济以及微醺经济的兴起,小酒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根据调查来看未来仍具发展潜力,不过目前确实存在较多的挑战。在此情况之下,可能还需要品牌找到突破的方式,从增强吸引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出发。

海伦司亏损扩大
8月底,“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不过今年上半年,海伦司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不仅亏损进一步扩大,而且也调整了百余家门店。
在报告期内,海伦司实现营业收入8.74亿元,去年同期为8.68亿元、增长0.6%。然而净亏损达到3.0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484万元、亏损扩大超10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海伦司的经调整净亏损达到了9993万元,2021年上半年则盈利8063万元,真正意义上由盈转亏。
虽然截至8月21日,海伦司门店数量从去年年底的782家增加至了821家,但是在今年上半年海伦司关闭了69家门店,仅6月底至8月中旬期间就关闭了25家门店,这也是海伦司门店首次进行门店收缩。
而根据海伦司的说明来看,业绩亏损可能还与成本分不开关系。今年上半年,海伦司原材料、房租、人力三项成本总计8.6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达达99%。去年上半年这三项成本合计6.9亿元、占据总收入的79%。
在业绩报告发布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海伦司股价一度大跌超10%。8月29日收盘时,海伦司股价报12.5港元,市值较当初的300亿港元几乎腰斩。

小酒馆“风光不再”?
如果将目光放到去年,小酒馆的发展状况可能与现在就是“天壤之别”。去年随着海伦司成功上市,可以说将小酒馆的热潮推向了巅峰,这一市场吸引了很多企业的进入,大家纷纷做起了小酒馆的生意,比如奈雪酒屋、星巴克臻选咖啡酒坊、Hi捞小酒馆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酒馆数量由2015年的3.47万增长至2019年的4.21万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预计2025年中国酒馆数目将达到5.69万间,行业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1839亿元。从这一数据来看,不难理解小酒馆为何被品牌所看好。
只是小酒馆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真正火起来、被记住的小酒馆品牌也没有几个。不少跨界进入小酒馆市场的企业相继出现了问题,比如奈雪酒屋经营不足一年便关了门、老乡鸡酒馆噱头起后却逐渐丧失了客流量。
再加上进入2022年之后,海伦司的业绩报告也似乎给了行业一记“重击”,不仅火热程度不似之前,而且企业的经营情况也不太乐观,让人不禁怀疑小酒馆是不是“不行”了?

外部与自身存在问题
今年上半年小酒馆行业遇冷,疫情确实带来了较大影响。主要是疫情给门店经营带来了很大不利,暂停营业、关门闭店以及销售量下滑等都与疫情分不开。然而不开业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但是门店租金、人力支出、原材料成本等还是要消耗,这无疑会为小酒馆品牌带来较大的压力。
而且从海伦司今年上半年三项成本上涨,也不难看出其在成本上维持了较大的支出。不过除了疫情这样的外部影响之外,小酒馆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不少小酒馆缺乏记忆点、同质化明显,无论是从装修还是餐品上来看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很难对消费者产生更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小酒馆属于“慢经济”,主要在于社交和解压,大多数人点上一杯酒就能坐上几个小时,导致小酒馆真正的消费频次并不是很高。
总的来说,在外部和内部的共同影响之下,都对小酒馆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如何突破这些阻碍自然成为了品牌在小酒馆市场中发展的关键。

小酒馆为何能够兴起?
小酒馆近些年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这可能与当下消费需求存在较大关系,而且伴随着夜间经济的兴起,也为小酒馆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1、夜间经济兴起
“夜生活”逐渐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生活的方式,中国夜间经济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而且不少地区也对针对夜间经济出台了很多政策,这也对夜间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夜间经济的兴起有利于小酒馆市场得进一步发展,能够满足消费者在夜间(下午6点至次日上午6点)进行活动。小酒馆是品牌打造的夜间线下社交平台,也方便消费者自由地进行活动。

弗若斯特沙利文
2、微醺受到欢迎
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养生的关注,饮酒需求逐渐从“不醉不归”变成了“适度微醺”。在这一需求之下,低度酒的比重逐渐上升,市场规模也呈现高速增长。
而除了低度酒之外,饮酒场所也逐渐从家庭、饭店等转移到了小酒馆中,小酒馆也成为了热门场所。小酒馆的出现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饮酒场所,而且还有比较丰富的低度酒产品可以选择,可以说是一个很适合当下微醺需求的存在。

弗若斯特沙利文
3、社交饮酒需求增加
“饮酒社交”呈现显著的消费增长,这也让众多小酒馆获得了商机。主要是小酒馆的存在形式为社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即便是之前粗放经营模式下的小酒馆。
随着小酒馆逐渐进化,“音乐+美酒”“美食+美酒”的形式越来越多,都为小酒馆吸引消费者带来了新的机会。海伦司的成功上市,也显示出了小酒馆市场发展的潜力。

艾媒咨询
4、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小酒馆的主要消费者就是青年群体,这部分消费者也是夜间经济消费较为活跃的主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选择在夜间去酒吧/小酒馆的青年群体达到了23.5%。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小酒馆的主要消费群体,也是消费能力比较强的群体,像一二线城市以及中高收入群体都是小酒馆的主力人群。他们不仅在夜间外出饮酒需求上较为显著,而且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支撑这一需求。

艾媒咨询

未来发展情况如何?
虽然小酒馆市场规模不断壮大,而且未来仍具发展潜力,但是目前确实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无论是来自于外部还是内部,小酒馆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面对这一情况,不少品牌也正在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比如今年5月海伦司开设了第一家海伦司·越,商业模式为“大排档+小酒馆”,似乎要从“餐+酒”上找到第二条增长路线。只是这条道路可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走,不仅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而且酒水价格可能还要进一步压低,否则消费者可能并不会选择在这里喝酒、吃烧烤。
而且现有的“餐+酒”模式,也能从跨界进入小酒馆市场的餐饮企业身上看到,但是他们的发展情况大多也不是很好。换句话说,小酒馆市场虽然具备吸引力、市场格局也较为分散,但是品牌要想在这一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至于如何做出突破,或许从社交氛围打造、提供多元化产品、构建供应链体系以及注重品牌打造等角度出发,为品牌自身增加更强的吸引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行业思考:从海伦司不佳的上半年业绩以及小酒馆市场整体情况来看,似乎与去年火热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区别。主要受疫情和自身问题影响,可能对小酒馆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不过小酒馆仍然具备发展潜力,只是看品牌能否在市场中做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