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进行体测以及严格规范体测标准,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但我们也看到,当体测和毕业证或期末成绩挂钩时,不少学生想在体测时“加把油”,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玩命跑,导致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异常等意外情况,甚至是猝死。近年来,几乎每年体测季都会出现学生猝死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校园安全保障问题值得深思。
近日,苏教办文件《关于做好2023春季学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披露。其中重点提到:
2023年各设区市中考体育正常实施,但应对现场测试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可调减体能耐力类考试项目,调减项目不计分或统一计满分;对部分因感染新冠病毒不能参加考试的学生,由各设区市制定相应免考或补考办法,并于2月18日前报省教育厅备案。
除此之外,《通知》还要求对校园急救人员、设备的配置进行摸底排查,加强急救人员培训,及时添置更新急救设备。高等院校和较大规模的中小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在体育场、体育馆、校医院(医务室)、宿舍区等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做好应急救护准备工作。提醒学生在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胸闷、心跳异常、冒冷汗、心区疼痛(胸或背痛)等身体不适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报告就近教师。
AED的有效性是经过无数案例充分验证的,《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之类的美剧,或者《神秘博士》这样的好莱坞电影里时常出现AED救人的镜头,它在许多发达国家的普及使用率相当高。
作为一种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便携式医疗设备,AED一般具有操作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急救的成功率。以国产AED中的佼佼者——迈瑞S系列为例,设备开盖即开机,除颤范围50J-360J,能在8s内首次除颤。设备搭载的ResQNavi技术,能够识别施救者的熟练程度,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智能急救导航,有效提升急救成功率。此外,同属于迈瑞S系列的徕克美AED也具备卓越性能,多次在健康急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几年,国内不少学校也开始推广安迈瑞AED,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9年4月,清华大学一男生突发心脏骤停,此前因为校友为清华大学捐赠了341台AED设备,学校也组织了全员培训。所以在这一危急时刻,多名同学轮流施救并及时使用AED除颤,成功挽救了该同学的生命;
2022年10月,杭州萧山区衙前镇初级中学一女生突发心脏病,学校老师及时使用AED成功唤醒了她;
2022年12月,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一名老师突然晕倒,AED再次发挥作用,将这名老师抢救过来……
显然,AED这种救命利器应该出现在全国各级校园中,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在体测现场更应该出现AED的身影,随时应对运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意外,保障体育考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