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运城市启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针对3类村卫生室开展3项工程,即星级达标工程、功能完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报道称此举是为了全面改善村卫生室硬件设备,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单是乡村卫生室的建设发展,还应该是人才的发展,功能的完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村卫生室虽然大面积被建设起来,但是仍有的地方还未达到完善。目前综合各个省市县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还有以下四个方面要得到巩固和加强。
1、村卫生室人才配备不足。现在村卫生室承担的工作较多,但工作人员不够,部分卫生室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而且年龄偏大,大部分人员属于退休留用。而且村医没有纳入医务人员编制,收入水平得不到保障,老有所养难以保证,导致村医队伍不稳,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不高。
2、村卫生室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和作用。而且村医没有纳入医务人员编制,收入水平得不到保障,老有所养难以保证,导致村医队伍不稳,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不高。
3、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匮乏,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由于历来乡镇卫生院条件相对城市条件较差,加上待遇不高、职称晋升难,导致很多部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不愿在基层工作。
4、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乡村医疗卫生基础条件仍然较差。尽管近几年加大了对基层的基础实施和设备的投入,但目前卫生资源还是过于集中在大中城市,高水平的医生和大型仪器设备都主要集中在大医院,而农村优质卫生资源较为匮乏。地方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相对不足,造成部分基层卫生院房屋破旧、病床不足,设备老化。
这些问题是摆在面前的实质性问题,也是村卫生室建设和发展、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根本问题。
那么村卫生室如何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技术,关键就是培养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一是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工作,对分配到卫生院、卫生室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增发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纳和稳定农村基层卫生技术骨干。
2、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虽然财政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在逐年增加,但其医疗卫生总费用中财政收入所占比重不高,而医疗卫生人员支出所占比重逐年大幅度增长,所以财政要加大投入,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及农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乡镇农村医疗设施设备的配置,以期逐步缩小城乡在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满足广大农民的就医需求。
3、健全乡镇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在岗人员临床进修与在职培训,选拔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逐步完善省、市、县大医院中,高级医护人员定期到农村基层服务制度。
4、加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对所有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明确待遇和各类保险,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综合卫生服务。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建设工作虽然日趋完善,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特别是乡村医生这类人才的福利待遇问题更加不容小觑。留住人才、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才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根本!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建设工作虽然日趋完善,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特别是乡村医生这类人才的福利待遇问题更加不容小觑。留住人才、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才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根本!
END
编辑:清欢
来源:医家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