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9801.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9%;其中服务出口28522.4亿元,增长12.1%;进口31279.5亿元,增长13.5%。
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贸易强国的本质特征与核心衡量指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正迎来新机遇。未来应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拓展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在“快车道”上提质升级。
传神语联副总裁傅强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练好内功,积极应新时期服务贸易的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助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丰富语联网生态体系。加快推动跨语言服务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成本结构。
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方面投入,建立了语联网平台,在产能智能化组织调度、机器翻译以及人机共译等三大关键核心NLP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建立了人工智能多语言处理算法体系,有效地将翻译作业流程从过去的以人主导转变为以AI主导,提升整体作业流程效率10-30倍。
另外,通过语联网的资源聚集和赋能能力的打造,向下整合译员、翻译公司、机器产能供应商和大数据挖掘企业各类产能,向上开放产能输出接口,吸引应用开发者接入各种应用场景和平台。从而形成以语联网为中心的资源供应、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人才评测全产业链生态。
二是加快建立全球机器翻译产能中心。由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特点,未来全球必然产生成千上万的各类专长的机器翻译引擎,而大部分引擎训练者不具备开放运营能力。因此,快速打造机器产能中心,将好的引擎吸引布署在武汉,成为语联网上的机器产能阵列,形成译员群和机器翻译引擎群两大产能体系,语联网成为“人机共译”的基础设施。
三是推动实施多语转换标准化工程。目前语言信息服务中的术语尚且未能形成统一标准,全面的跨语种转化更是没有标准和规范。这种局面极不利于信息交换和协同,更加无法保障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甚至可能形成跨语种信息转化错误。因此,可通过语联网联合上下游企业机构,共同开展跨语种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工程,优先保障中国在走出去、引进来过程中,各类语言信息转化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加速中国走出去、引进来的效率。
未来,传神语联将继续深入做好语言文化“走出去”系列工程。紧抓5G浪潮,在短视频、跨境电商等文化消费领域开辟新的业务通路,通过建立“全球商品信息库”、“影视文化多语素材库”等基础数据工程,丰富和扩大语联网的语言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