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字节跳动“后退”,XR“没熟透”?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2023,XR进入寒冬期并不是空穴来风。

就在年初,国内外的各路玩家纷纷对XR赛道进行密集调整或裁撤。先有微软砍掉整个AltSpaceVR和MRTK开发团队、Meta裁员并关停Echo VR运营;再有字节跳动旗下PICO进行“组织优化”、快手暂停全景视频业务、腾讯XR业务变更硬件发展路径,裁撤部分相关业务团队……大厂们对XR行业似乎快要失去耐心了。

溯其根源,倒逼大厂们走到这一步的原因有许多,或是自身迫切于降本增效,或是被行业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性劝退,或是对元宇宙概念的信心有所消减,需要对相关业务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

虽然XR行业讨论噱头十足,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可能很难养出一个龙头企业。或许XR玩家深谙此理,纷纷开始战略转向,静待XR回暖。

XR“没熟透”

其实站在市场风口和用户态度的视角,XR行业尚未真正成熟,方方面面落地效果欠佳,XR玩家有此“大动荡”并不意外。

一来,XR风口降温。前两年,XR与元宇宙深度绑定讲了不少令人血脉偾张的资本故事,字节跳动花了90亿元收购PICO、Meta旗下的VR设备Oculus Quest 2卖出1000万台等等。然而,如今元宇宙退烧,XR设备作为重要“入口”的意义渐显苍白,依附元宇宙吸金更不容易了。

都知道,元宇宙是门长线生意,行业还需要很多时间和资金做技术研发、产品适配,很多相关的落地场景仍在探索中,商业变现难言理想。就比如Meta主攻元宇宙业务的部门Reality Labs在2022年总运营亏损达到137.2亿美元,是其营收的六倍多。

元宇宙的巨头玩家还没能从中捞到油水,其他玩家可想而知。最重要的是,国内许多大厂近年来的主旋律是降本增效,对长期烧钱项目的投资意愿也在逐步削弱,XR业务自然难逃被“砍”的命运。

二来,吸引力不足。头部品牌定价较高,比如PICO 4 VR一体机售价2499元起,Meta 高端VR头显Quest Pro起售价定于1499.99美元。此外,用户可体验的应用资源有限。目前PICO应用商店已拥有超过300余款VR应用,但绝大部分是付费应用,用户需要付出额外的费用才能体验更多的内容。

产品定价高要激起用户购买欲望显然不易。事实也确实如此,Omdia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XR设备出货量为1438.2万台,同比下降1.3%,低于预期。

三来,体验没跟上。从产品定位来看,其使用场景多数集中在娱乐、办公方面,应用场景较少且便携性差,还很难大范围渗透进大众日常生活。

从技术来看,Omdia研究机构预测,AR显示技术的成熟还需要三到五年的发展时间。目前市面上的硬件产品依然不成熟,大多存在图像质量不佳、眼疲劳等使用问题。

对于XR来说,高性价比内容和硬件是撬动商业市场和大众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可目前情况是设备价格虚高,用户消费习惯难养成,XR产品要和智能手机一样成为大众产品恐怕不是件易事。

大厂XR梦难成

行业整体情况不容乐观,XR玩家持续承压。现在看来,“长期主义”确实不是它们亏损的挡箭牌,而是真实写照。

在C端,XR应用效果和规模难达预期。腾讯、字节、Meta等大厂在场景上尝试给用户做出不少差异化选择,游戏、社交、教育、直播等等,但似乎都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应。

据了解,PICO的VR直播数据并不好看,去年10月份,PICO VR才艺直播观众时段平均在线人数为598人,单时段最高在线人数为7384人。此外同年推出的自研VR社交游戏产品“轻世界”因为没有激起多大水花,后续也落得“被优化”的结局。

过去一年来,可以说PICO已经把VR可能跑通的场景都玩了个遍,最终基本上不了了之。事实上,目前VR各类产品都构不成用户的刚需,不仅仅是PICO,谁都很难实现突围破圈,取得稳定的销量表现。

在B端,XR产品大规模放量后劲或有不足。当前的AR头显主要面向企业市场,售价高、销售放量周期长。IDC数据显示,全球AR头显销量持续放缓2022年将同比下降8.7%。

众所周知,B端业务场景更加复杂和多元化,XR玩家需要整合资源、做集成、建生态多管齐下,难度不可谓不大,而且工业、军事等领域又是硬骨头,靠着B端带动盈利还需要较长时间。

鉴于此,国内XR玩家也已经形成统一共识:尽管To B端目前发展更快,在培训、远程教育等领域均有应用场景,但大规模放量仍需To C端的发力。像亮亮视野、米家蜂巢、联想等玩家在2022年接连发布消费级新品;PICO定的2023年销量目标国内C端为35万台,B端市场为15万台。

综上可见XR行业未来道阻且艰,但所幸资本市场对XR的信心依旧坚挺。毕竟这几年来,XR领域有政策扶持、6G等新技术的牵引等多方面利好,未来市场空间有望加速打开。就如IDC所预测,国内的AR/VR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增至130.8亿美元。

不管怎么说,等待XR市场腾飞注定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各个XR玩家一步一脚印踏实前行,接下来,就看谁能熬得住,怎么熬。

集体进入休整期

回顾XR玩家此前积极参与的“战争”,似乎并未取得最优战果,甚至某种程度上算是适得其反。

其一,“硬件战”不如意。据悉,2022年字节跳动为PICO制定的出货量目标为100万台,但实际上总销量仅到了70万台左右。就在今年,Meta由于销量和评价未达预期,已经决定不生产第二代Quest Pro。

此前VR元宇宙爆火之际,无论是国外的Meta、谷歌、微软还是国内的腾讯、字节、腾讯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硬件赛道,如今大部分产品销量与口碑“一地鸡毛”,也许从一开始大家在硬件方向出现偏差了。

其二,“价格战”扩大亏损。根据WellsennXR数据,PICO 4的税后综合成本约为2913元,按照8GB+128GB版本售价为2499元,PICO 4是亏钱的。

然而各家为了尽快圈地,还在降价售卖。除了去年PICO推出“180天打卡返半价”的促销活动之外,国内不少VR设备品牌也在走低价路线,1000-2000元之内的VR一体机比比皆是。价格压低,利润也在缩水,XR这门买卖是越做越亏。

其三,“生态战”拉升成本。VR产品教育市场阶段,用户流量少,入驻的内容厂商也不会太多,XR产品所谓的内容生态构建背后是大量的资金堆砌而成。如字节花10亿元拿下卡塔尔世界杯转播权,还要重金买入许多游戏版权。

硬件不挣钱,内容生态又砸钱。这么来看,为了得到不错的市场反响,大厂们基本都是在“赔本赚吆喝”。这样激进的打法明显不利于PICO们的长足发展,当下或许已到大厂们偃旗息鼓的时刻了。

不出所料,从今年的布局节奏来看,大厂们确实有休养生息的迹象,其步调开始放缓、打法趋向保守。比如PICO下调2023年销售目标至50万台左右,腾讯调整XR硬件路线,意向代理Meta Quest 2。

总之,国内外Meta、微软、腾讯、字节等大企的VR元宇宙业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为了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大家积极做减法,调整状态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对行业的正向循环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2023,火势依旧十足?

XR大厂减速,行业暂有寒意是真。但各行各业纷至沓来,新品迭出,内容创作风口袭来,行业暖意有望释放也是真。

一方面,巨头“添柴”。在今年各行业巨头渗入VR领域的想法正加快落实。三星宣布联合谷歌和高通开发XR设备,小米、OPPO、HTC在MWC上大秀AR新品,苹果首款MR头显也预计在今年发布,行业将迎来一番热闹景象。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要出炉XR新品的大厂在电子消费品领域一向有较强号召力,或许能引领XR行业的进入一个新阶段。

另一方面,内容“加火”。缺乏高质量的内容一直是行业最大的挑战,但目前AIGC大火,内容创新上有了新方向,或许对内容生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据媒体报道,字节AI实验室正开展ChatGPT和AIGC的相关研发,未来或为PICO提供支持。头部品牌已经打了前头,如果XR与这两项技术成功融合,该技术思路或将重新带火XR赛道。

实话说,“风口思维”在国内资本市场屡试不爽,在XR领域或许同样生效。正如Omdia所预测,2023年全球XR设备出货量或将增长67%,至2400万台。2023年,XR还有新生机。

短期来看,热潮消退,经历了这一波大刀阔斧的裁撤之后,XR行业将会逐渐回归理性生长。长远来看,XR产业目前陷于诸多困境,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乐观的是,有资本的助推、风口的加持,XR大厂们往后仍旧能在跌宕起伏中继续向前,究竟谁能拔得头筹,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