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沙古镇位于玉龙雪山脚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着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在这个景色如画的地方,人们可以找到一家以中医药为特色的诊所——玉龙雪山本草诊所。
本草诊所的午后,门前还是络绎不绝的患者。一位一把花白胡须的长者在坐诊,一袭白大褂,眉宇间笔者好像看到了享誉中外的“雪山神医”和士秀老人回来了,再仔细辨别眼前的这位举止怪异的老人家,在治疗询问中是如此的专注,没有一丝的马虎,认真到了极致。
他同患者交流,把所有的病例都要仔细的翻看一遍,他不会滑过每一个细节,他时而把脉时而让患者把舌头伸出,观详患者的面部并交流着。
就是这样的一系列的问诊后,看着他麻利地开出药方,起身活动了下身体,拿着药方快步如飞的跑向后院的药房,转身再回来时,很多的患者都涌上来送着关心和感谢。
这位胡子老人用幽默和风趣的言语与大家寒暄,那话语中是无限的正能量的发射,给每一位患者无比的信心。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雪山神医”之子和述龙。
传承医德,让感恩之心包容一切
和老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精通几国语言,连老外都来找他诊治,在他父亲和士秀那个时代,国内外的很多老外都慕名而来。
他这样介绍道:“其中包括很多驻华大使,此外,挪威的国王和皇后等国家首脑也都到过诊所就医。”从父亲到他现在,很多的外国友人来这里,他和父亲一样用着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国内外患者的敬仰。
笔者跟随和述龙医生来到他的药文化陈列馆,看到了和医生将所有的各国治疗者的留言都用墨汁临摹到每一块木匾上,将这些美好的记忆用文字陈列。
当和医生带着笔者参观他的陈列馆时,他在讲解着每一块木匾上的文字,都带着一份感恩,一份敞开,一份接纳,一份解答……时而激动,语气急促;时而又饱含情感,进入到那时的岁月之中。
就是这样的一位医者,用他最质朴的动作回报这个社会,在他的言语中,没有抱怨,没有吐槽,只有那份感激和感恩。
和老的家人在谈到他自学之路时这样说到,和医生在上小学一年级时,由于他处在一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被迫停止了学业,之后又因父亲“雪山神医”受牵连,学业再次搁浅。
就是这样他都没有间断学习,一直在自学的路上,用他执着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属于他的荣誉。
和老在恢复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即白沙古镇成绩第一考取卫校学习中医,开始了他真正的医学之路。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埋怨这个社会,他用他的专业把那份爱给到这个社会。
他自己在谈到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时,这样说道:“谁没有起起落落的时候,连邓小平这样的伟人都有三起三落,何况我呢,我们要以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所有。”
在等待采访之际,一名从河南专程来给和医生送旌旗的女士,激动哽咽着将旌旗递到和老手里时,已泣不成声,她说和医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今天可以站到这里都是因为有和医生。她说她今天就是来送旌旗的,她不能耽误和医生看病,希望和医生自己也要保重身体。
面对患者,和老这个高大的男子汉副教授也激动了,眼眶中含着热泪道:“能让别人快乐的人,他一定善良,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时旁边的患者一口同声道,“和医生你就是那个最善良的人。”和医生幽默道,“咦,我是善良的人。我很高兴啊!”
我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让患者快乐。”他继续说道,“能让自己快乐的人才是一个聪明的人,千万不要做笨蛋。”
他还强调: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可能会有不期而遇的逆境和遭遇,好与不好会混杂出现。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也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无论你当下正在经历什么,都要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行,继续努力。欲成大树,不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草绳。
弘扬国粹,气、形、神统一
西医束手无策的肿瘤绝症,在“雪山神医”及之子和述龙的手中竟也能够慢慢好转。在场的另外一位患者卜姐,也哽咽了。
2018年在天津肿瘤医院因胃肠恶性间质瘤而手术,她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并没有在意,可手术后身体一路下滑,肝转移,胃小弯转移,腹膜下转移,胸腔充满积液,腹部鼓胀,病痛难受到都有死的想法。
就像她老公说的,这个病很罕见。她的老公一直为了可以让她健康起来,到处寻医问药,可卜姐一直没见好转,还每况愈下。
在去年12月份由朋友介绍找到和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探求病因、病性、病位……诊断开具药方,连续吃了三个月后,病情得到好转。
卜姐说;“这眼泪不是说掉就掉下来了,我又不是演员,怎么可能说掉泪就掉泪呢,这是感动的泪水。”她还把自己的大姑姐一家都带来让和医生给诊治,好像要抓住和医生,把健康统统都拿回来。
傍晚时分,和老看完了最后的一位患者,这位患者是一个健身操女教练。据她自己讲,因谈恋爱二人三观不合,经常吵架,从此失眠就开始了,整晚整晚都睡不着,整个身体都打飘没劲,天旋地转的,甚至到神志不清的地步。
也吃了很多的煎药,但始终没有什么疗效,经朋友推荐来到和医生的诊所。在和老的诊所里,经常能看到一些揉着眼睛、神情疲惫的患者,他们都因为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问题而失眠受到困扰。
这位健身操教练患者来到了和老诊所时,失眠已经困扰她很久了,去过很多医院都没有见效。她说,当时的她已经像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任何的活力,更谈不上对生活的向往,非常着急。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影响了她的整个生活,让她感到非常痛苦和沮丧,她一度有自杀的想法。
她在和老的诊断后,服用第一副药就可以入睡了,几副之后她能够更快地入睡,睡得更加饱满和安稳。她感激和医生帮助她战胜了失眠的困扰,让她重新恢复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状态。“和医生不仅是一位雪山神医,更是一位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心理疏导者。”
和老与这位正在后院取药的健身教练还在交流,突然和老把脚踢到很高,还喜悦的坐在长椅上往下下腰,从他的身手一看就知道他就是再忙也没有放下锻炼。
他开导女孩也要注意从心理调理,放开接受接纳生活。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关爱帮助了很多患者,让他们重获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两代中医人的淡定自若,从容面对
暮色已经悄然降临,可诊所前还是有很多患者在等待,有的是自己被幸运的加号坐上了今天的末班车,有的还期待今天可以有意外被加号,有的是已经在网上预约了,但已经是一个月后了,为了可以给亲人早点医治,他们守候在这里,希望可以有幸运的加号机会。
古镇的夜景充满着宁静与和平,月光下的小路上没有一人,只能看到树的影子,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地上的影子也随着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姿态。和老终于看完今天的最后一位病人,走出了他的诊所。
院子中还有几位站在那里,看到这位和医生时,都怀着敬意的心情看着他,双手合十深深的鞠躬。这时有位四十出头的女子走上前,先深深的鞠了一躬道:“我是爷爷(和士秀老人)的病人,今天是来给爷爷送一件白大褂,可没想到来晚了,爷爷已经走了,”说着就泣不成声。
从她的聊天中得知,她是和士秀老人当年给医治的病人,那时的她家中很穷,爷爷没有收她一分钱,她一直感谢惦记和士秀老人,还清楚的记得当时老人给她看病穿的白大褂上胳膊肘的位置都已磨出了洞。爷爷为了他们能少花些药费,自己都舍不得换件白大褂。这件事压了20年,她终于今天来到了玉龙雪山脚下,可以亲手把它交给和士秀老人。
和老听到这里,也哽咽了,喃喃道:“父亲今天已离开我们4年7个月7天了,妈妈离开我们3年6个月28天。”和医生每天都会在看诊前,给老父亲上三柱香,以表思念。
“我收下这件白大褂,谢谢!感恩!我会努力的,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做我所感动的事情。”
在疫情那么艰难的时候,和医生没有关一天门,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帮患者所需,解患者所难,做最美的生命护航者!他就是这样做着每一天的事情,按部就班无怨无悔。
“我不是神医,也不是名医,我只想做个明医,这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医生,可以说这是和述龙医生的座右铭了。
通过对和老的深入采访,了解到他是对中医药事业有着执着追求的代表人物。他们为医学事业默默奉献,为患者解除痛苦,以医术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赞誉。
在这个快节奏、繁杂而又充满压力的现代社会,身体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要关注点。而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某些病症方面,独具医学优势。
我们应该尊重中医药的价值,更应该学习和传承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承接中华民族优秀医学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雪山神医”之子和述龙医生在未来的医学事业中,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医药精神,为人类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医家头条主编望帆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医家头条,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