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焦】SIAL西雅展分析肉类食品消费结构特征

  如今,我国生鲜肉类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愈加成熟,消费结构不断变化。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音译中文简称:西雅展搭建全球买家交流交易的高效平台,为生鲜肉类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肉类食品消费呈现四个鲜明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肉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种类要求越来越丰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肉类食品消费正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而在冷链技术与电商、外卖等形态的日益成熟下,消费者对生鲜肉类的购买意愿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肉类食品消费呈现出四个鲜明特征。

  首先,我国是肉类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2021年我国肉类食品产量达到8989.99万吨,同比增长16.03%。肉类消费量也呈上升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肉类消费量在2018年就已达到8829.6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人均肉类消费量上,2019年达51.3千克,相较1961年翻了16倍之多,2021年则提升到63.6千克。

  其次,在猪牛羊兔等肉类食品中,猪肉产量与消费量最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猪肉产量占整体肉类的58.9%,产量为5295.93万吨。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市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占全球比例为44.09%,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猪肉消费量的46%,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的2倍。

  三、鲜肉为主。据町芒研究院发布的《2021肉制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在肉类食品的消费中,51%的消费者选择鲜肉,其次是占比16%的火腿制品,和占比 13%的酱卤肉制品等。

  在所有被调研的国家,未加工生鲜肉类都是消费者首选。中国拥有成熟的电商平台,而冷链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打消了消费者对新鲜等要素的顾虑。此外,线上购买的便利性叠加疫情影响,使得网购占比进一步提升。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肉类的意愿约为20%,较其他国家更高。随着当日达、无接触配送、送货上门等创新服务模式的不断推出,未来这一比例有望提升至30%。

  四、消费者在选购动机上更在意肉类食品的安全性,也正因如此,中国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生鲜肉类。相比之下,欧美国家消费者更加注重肉品价格。

  我国肉类消费量继续稳步提升

  从进出口贸易来看,我国肉及肉制品行业进口规模远大于出口。据海关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肉及肉制品出口额为156.1亿元,较2019年下降13.32%;2020年进口额为2093.9亿元,同比增长61.68%。

  不过,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对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我国肉类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但人均仅为美国的一半。随着未来城镇化水平、居民收入以及国人对饮食健康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我国肉类消费量将继续稳步提升,但消费结构将有所变化。

  2017~2021年间,在我国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占比从63%降至不足59%,禽类和牛肉则分别从22%和9%升至26%和10%。我国消费者往往视牛肉为更健康、更高质量的肉类选择。调查结果显示,20%的中国消费者有增加牛肉消费的意愿,净增加值明显高于猪肉。

  接下来,SIAL西雅展还将继续关注国内生鲜肉类的市场变化,以60年的国际沉淀与23年国内食饮市场深耕,持续整合平台优势资源,促进中国乃至全球生鲜肉类市场的健康发展。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