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医疗工作者感受到前行的力量!
整理|望帆
全文共计 | 1557字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然而,由于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储量不断减少,许多中医临床常用的野生中药材正面临濒危的境地。据统计,国家重点保护和限制进出口的濒危中药材高达280种,而在《中国药典》收录的1606种中成药中,有983种含有濒危药材,占比达61%。这些濒危中药材在疾病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已成为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解决中医药原料短缺的问题,挽救中医药材断档危机,艾普愈品牌创始人郭洪蝀先生在2023粒克通&双心医学临床推广发展论坛上分享了他对创新中药的见解。他的见解对于寻找替代品、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精彩内容提炼,经医家头条整理编辑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推广人工替代品保护生态环境
01
由于资源供给不足,中药材的需求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和生态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些中药材产品的背后隐藏着对野生动物的残忍和破坏。非法捕捞或猎杀这些动物不仅威胁到它们的生存,也打乱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天然资源,如熊胆粉和牛黄,由于其稀缺性和高价值,在自然界中获取困难且数量有限。因此,研发人工替代品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这些人工替代品通过使用合成成分或仿制技术来模拟自然原料的特性和功效,可以在保护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实现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创新人工替代品保护中药文化遗产
02
面对濒危药材资源不足和中医药品种原料断档危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广人工替代品。艾普愈医药以“创新中药”为核心理念,结合中药传统知识和现代生物制药科技,采用现代生物酶解技术构建生物替代品开发平台,积极推动转化熊胆粉、人工牛黄、人工虎骨、人工麝香等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
在这方面,人工熊胆粉和人工虎骨粉在2023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人工熊胆粉通过模拟熊体内胆汁酸生成环境,经酶转化加工制成。产品的熊去氧胆酸含量高达53%,比天然熊胆粉国标含量提高了89%。有效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含量大于等于28%,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含量大于等于15%,牛磺熊去氧胆酸与牛磺鹅去氧胆酸比值介于1.3到2.0之间。这些指标达到了传统“金胆”级别,具有高质量、高纯度、高产能等特点。
人工虎骨粉则采用仿生学研究方法,研究了天然虎骨的全部化学成分。通过对其他动物骨骼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并根据测得的结果进行合理的配比,制定出与天然虎骨成分基本相似的人工虎骨配方。研究证明,人工虎骨粉在药理、药效以及安全性方面与天然虎骨基本一致。
这种创新和技术研发的人工替代品可以有效解决濒危药材资源不足和中医药品种原料断档的问题。同时,通过推广和应用这些人工替代品,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中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政策筑基石,探寻传承与保护平衡之道
03
6月30日,一场有关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座谈会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相关监管政策与技术要求的研究完善。
通过对替代品的监管政策和技术要求的研究,才能找到珍稀濒危中药材传承与保护平衡的最佳途径,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艾普愈创新中药,转化濒危药材人工替代
04
艾普愈在中药创新方面具有独到建树,不仅在产业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在推动自然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通过人工合成产品替代天然材料,减少对野生动物的非法捕捞和盗猎,从而阻止珍稀物种数量的进一步减少,为我国的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做出贡献,同时也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
此文由医家头条整理
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