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作为国内新型实体企业的代表,京东以营收10462.36亿元位列第7位。京东凭借着高效的物流和平台直销的自营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圈下了一大批高净值用户,最终实现了营业额的高速增长。曾经被外界诟病,而刘强东要坚持做下去的京东物流,也已经成为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京东物流2022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京东物流营收达1374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891亿元,同比增长50.8%,占比近7成。
十几年前,带领京东涉足电子商务的刘强东意识到了电子商务和物流唇齿相依的关系,想要在电商行业站稳脚跟,自建物流是强大的助力。于是刘强东在大部分电商平台都选择轻资产运营时,选择带领京东孤注一掷,选择自建物流和提高自营比重,狠抓品质和服务。业内大为不解,频传京东物流体系是“拖油瓶”。但实际上,刘强东的眼光更为长远,带着看似与资本背道而驰的京东稳步前行。
2013年,刘强东向京东内部提了2个要求:第一,做长久的生意,做大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第二,如果可以挣100元,挣70元就够了。这就指向了供应链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而且是技术主导的建设。
确定性的供应链能力,是京东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最好支撑。多年深耕的数智供应链的优势所在,使之能够洞察和触达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个环节。相较于传统快递物流企业关注的包裹本身,京东物流从一开始关注的是对商品销售与库存的理解,这也就决定了京东物流的“快”不是依赖于利用飞机等昂贵运输工具而实现的搬运速度快,而是通过合理的仓网规划、库存部署,将商品提前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减少履约环节,缩减搬运距离和搬运次数。供应链全流程的视角,决定了京东物流得以满足用户体验高标准的全环节优化,进而让京东收获了一大批高净值用户。
如今,对于未来20年,京东又提出了“35711”的目标——3家公司收入过万亿元、净利润过700亿元,5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7家从零做起、市值不低于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每年缴纳1000亿元税收,提供超过100万就业岗位。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将成为实现“35711”目标的基础。京东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