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申请新食品原料被受理,甜味剂市场迎新竞争格局

垂直新闻 更具研究价值

日前,国家卫健委受理一款新食品原料——甜叶菊。近几年随着无糖、减糖趋势的盛行,甜味剂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各种应用了甜味剂的食品饮料不断问世。而作为生产天然甜味剂原料之一的甜叶菊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事实上,仅就甜味剂这一行业来说,不仅有甜叶菊提取物——甜菊糖苷等产品,还有较多的同类竞争者,面对当下竞争激烈的甜味剂市场,如何进一步拓展市场,开发更好的应用场景等仍是发展的关键。

 

甜叶菊申请新食品原料被受理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则新食品原料受理情况公告,甜叶菊作为一款新食品原料被受理。

 

据了解,由于叶子含有高浓度的甜味成分,甜叶菊被广泛用作甜味来源,甚至会被用来泡水喝。而其干燥叶是主要的可食用及药用的部位,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包括糖苷类、黄酮类、绿原酸类等,主要成分甜菊糖,甜度是蔗糖的300倍,而热值是蔗糖的1/300,因此又有着“世界第三糖源”之称。

 

资料显示,早在1970年,巴拉圭的医学家就在一次会议上报告了甜菊糖苷的药效和安全性,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非酵解、热稳定性好的新糖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低热量食品的追求,甜叶菊作为一种天然、高甜度的低卡路里甜味剂备受欢迎,特别是在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1976年,中国开始引进甜叶菊并试种成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甜叶菊面积较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甜叶菊提取物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目前,甜叶菊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天然甜味剂原料之一。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数据,2016-2020年全球推出的含有甜菊糖苷的产品数量 CAGR 约为 16%。整体行业规模预计在年化增速8.0%,2026 年全球甜菊糖苷市场规模将达11.7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应用市场美国2021年甜菊糖苷市场规模达1.6亿美元,预计将以高于平均的9.1%的增速增至2026年的2.5亿美元。

 

法规先行推动产品应用

 

此次国家卫健委虽然只是受理甜叶菊作为新食品原料,但其实甜叶菊及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已经有很多的应用,这也得益于甜叶菊其他相关法规的不断推进。

 

资料显示,早在1985年,中国卫生部就批准了甜叶菊糖苷为天然甜味剂,又于1990年批准了甜叶菊糖苷为医药用的甜味剂辅料。在《中国药典》2020版中,也收录了甜叶菊苷被作为药用辅料,起到矫味剂和甜味剂的作用。

 

而作为提取自甜叶菊的甜菊糖苷被纳入食品添加剂后,先后几次进行了国标的更新,2022年6月3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苷》,在甜菊糖苷2022版新国标中,糖苷范围从2014版的9种增加至13种。目前,以甜叶菊叶为原料,经提取、精制而得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包括调制乳、水果罐头、果酱、杂粮罐头、即食谷物、发酵蔬菜制品、新型豆制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和饼干等至少13种。

 

就拿巧克力、饼干这两类休闲食品来说,许多低糖、无糖的产品大多都会使用糖醇类作为甜味剂,而甜菊糖苷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巧克力品类,其愉悦性及鲜明的情感附加属性让其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而由于黑巧克力具有含糖量低、热量少、更健康的特点近年来增速迅猛,这也表明市场对于巧克力也有健康、低糖的需求,使用代糖来降低巧克力的热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趋势。

 

比如百乐嘉利宝在2013年甜菊糖刚取得欧盟新型食品许可后,就开发了一款含甜菊糖及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的无糖巧克力。另一品牌PureLove则推出了一款完全使用甜菊糖来代糖的巧克力产品。

 

目前,饮料产品仍然是甜菊糖苷新品发布的主要品类,此外,运动营养品、乳制品、零食和糖果也出现了显著增长,甜点、冰淇淋和烘焙产品等新品类也开始逐渐涉及。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数据显示,过去10年(2011-2021年)全球含甜菊糖苷的新品上市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1.9%,大部分新品发布集中在北美、亚洲和西欧。

 

代糖需求增加推动甜味剂市场发展

 

众所周知,摄入过量的糖容易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因此在全球范围内都越来越重视“减糖”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将“减糖”提升到国家强制管控层面。美国、墨西哥、法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对含糖饮料征收消费税(“糖税”)的办法严格限制居民对糖的摄入。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控糖作出倡导,同时鼓励低糖、无糖食品的生产与消费。

 

亿欧智库数据指出,中国有44%的消费者更注意控糖控脂,中国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长高于全球整体水平。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地区控糖政策不断推进,减糖需求逐年攀升。

 

终端消费既要又要的需求也推动了无糖系列食品饮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开始推出减糖版或者无糖版来顺应新时代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用代糖来替代食品中所使用的蔗糖,让甜变得健康。

 

自2017年开始,无糖茶就始终保持高增速趋势,包括可口可乐、康师傅、农夫山泉等品牌都相继推出了0糖或者减糖款的饮料。而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也崛起了一批以健康为主打的新品牌,比如元气森林等,随着需求持续,代糖已经逐渐成为食品饮料赛道的重要标签。

 

而得益于代糖行业的迅速发展,相关企业也享受到一波红利,比如代糖供应商三元生物2018-2021年,三元生物净利润分别为0.68亿、1.36亿、2.33亿、5.35亿。作为赤藓糖醇供应商的保龄宝生物2021年实现了4倍净利润增长。尽管目前代糖行业由于入局者增多及不断扩大产能导致市场有些供大于求,但市场仍然不容小觑。

 

天风证券研究指出,代糖行业2030年有望取代传统糖消费近30%市场空间,以2020年为基数,10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10%。可见需求仍然存在。

 

天然甜味剂更受欢迎

 

受益于健康需求及“减糖”趋势盛行,甜味剂市场不断发展,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已有二十多种,比如赤藓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既有低倍甜味剂、高倍甜味剂,又有人工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种类十分丰富。

 

随着近期有关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争议,让人工代糖再次受到关注。事实上,多年来关于人工代糖安全健康的争议一直存在,这也使得天然甜味剂成为更多无糖产品的选择。根据英敏特数据显示,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天然代糖的添加占比逐年提升,由2010年的8.16%提升至2020年的29.41%。人工合成代糖的使用占比出现明显的逐年降低趋势,以天然代糖、糖醇为代表的新型代糖,因为更符合健康、安全、天然、控糖等新生活方式的需求,在代糖市场上呈现出积极快速的发展态势。

 

有报道显示,可口可乐公司四月份对一款健怡可乐进行了有限的市场测试,该可乐用罗汉果和甜叶菊等植物性代糖取代了阿斯巴甜。

 

而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都是常见的天然代糖,这些天然甜味剂已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零卡路里食品和饮料甜味剂,尤其是在人工甜味剂的安全性争议之下,天然甜味剂更受青睐。

 

据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品牌与消费者对于代糖的挑剔,让人工合成甜味剂市场份额逐年萎缩,更多消费者表示,比起价格,更愿意为较为健康与安全的天然甜味剂买单。

 

长远发展还需提升市场竞争力

 

笔者查看食品饮料产品配料表发现,阿斯巴甜、甜蜜素、蔗糖素、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木糖醇等都是常用的甜味剂,这也使得代糖赛道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21年赤藓糖醇价格一度飙升至4万元/吨,但随着新入局者的加入以及原有企业扩充产能,赤藓糖醇在经历短暂的发展高峰期后,开始卷入价格战,价格大幅下降,这也影响了赤藓糖醇生产企业。比如2022年三元生物净利润大幅下降,保龄宝综合毛利下降明显,华康股份则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代糖赛道依然火热是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市场仍然对甜味剂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需求,但随着各种甜味剂竞争者增多,需要各个企业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保持竞争力。

 

比如在使用上,如何搭配能够同时满足甜味,口感以及成本上的考量,在生产方面,哪种方式产量高质量好,不同的代糖在不同的产业应用时适配性更好,这些都是需要企业进行研究的方向。

 

认知&浅评:代糖在食品饮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随着代糖市场发展,还陆续有产品获批,像甜叶菊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天然甜味剂,随着在食品饮料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其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场的期待。并且不同种类的代糖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这也使得代糖产品更加方便企业把握市场机遇。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