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了解,很多人确诊为肠癌,往往源于一个“意外”,不少病人透露,原来只是来看痔疮,没想到经过检查后发现了肠道肿瘤,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小手术也变成了大手术。
近期焦作东大肛肠医院接诊了多例肠癌患者,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曾经长期便中带血,但都以为是痔疮或其它原因,没有及时就医。医院特邀专家刘佃温教授对此表示遗憾。
“大概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吃完辣的东西后,大便里就有血,但是过两天就好。”患者宋先生言语里透着无限懊恼,他表示,自己平时喜辣,以为是吃了辣上火导致的痔疮出血,就没太在意,可是渐渐地,便血越来越严重了,有时是喷射出来的,且大便次数开始增多,谁知道,到医院一查,竟是肠癌晚期。
无视便血的不是个例
无视便血这一典型症状而导致疾病加重的并不止宋先生一人。今年61岁的林先生也是如此,“便血有几个月了,以为是痔疮呢,哪晓得这么严重!”儿子说,林先生是直到出现肠梗阻才到医院就诊。
早期肠癌症状易混淆
类似的情况并不止一个、两个,直肠癌早期症状与痔疮非常相似,就是大便带血,很多患者没能及时确诊而贻误病情。“临床上发现不少患者的直肠癌在痔疮的掩护下,不断生长,直至发生明显梗阻症才会被确诊,但此时已错过了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时间。”
刘佃温教授说,现代人熬夜上火、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出现症状更容易自圆其说,即使便血次数多了,上医院咨询,在患者的误导下,有些医生也会先入为主,对患者进行“痔疮”治疗。喻教授提醒说,痔疮反复发作、多次治疗没能治愈的情况一定要当心。
40岁后,每年做肛肠专项检查
“其实肠癌是一种典型的 富贵病 ,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方式有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检查,一定程度上还是能预防的!”刘佃温教授称。
“高危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确保早查明早治疗!”哪些人是肠癌的高危人群?刘佃温教授说,首先,有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其次,存在消化道症状,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的40岁及以上人群;第三,有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息肉家族史人群。
“40岁后建议每年进行肛肠专项检查!”刘佃温教授称。肠癌从开始到发展到癌变阶段,时间跨度在五年至十五年间,在这么长时间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防治。如果能及时发现还没癌变的腺瘤和息肉等,完全可以切掉,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