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胆结石治疗,胆囊切除应该很多人都不陌生。近年来,随着大众对胆囊功能的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更多的患者会选择保胆取石,家住四川崇州的周女士,就为了保住胆囊,慕名到900多公里外的昆明就医,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和就医历程呢?
据了解,周女士今年41岁,大概在一年前,因无缘无故出现腹泻到医院检查,发现患有胆囊结石。“当时检查出来,医生说石头很小,暂时不用管,按时复查就可以了。”加上身体确实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她便没有进行处理。
但胆结石一直是她心里的一块石头,所以日常也会查阅资料,关注胆结石相关的信息。从而得知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密切相关,约70-80%的胆囊癌伴有结石,而且胆囊结石病史时间越长,结石越多、越大,诱发胆囊癌变的风险也越大。
胆结石是良性疾病,胆结石本身不会直接形成胆囊癌,但结石会在胆囊腔内长期刺激、摩擦,产生慢性炎症,造成胆囊壁损伤,久而久之,使组织增生,发生癌变,即胆囊癌。
这让她感到心惊和害怕,“我爸爸就是因为胆囊癌去世的,这个病凶险得很。”加上今年复查时,她发现结石长大许多,便将彻底治疗提上日程。
为了保住有着消化和免疫功能的胆囊器官,周女士在一番了解后,慕名来到云南结石病医院求医。
当谈及为何会选择保胆取石时,周女士表示,“我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是切胆,切了后好造孽哦,啥都吃不得,不然就拉肚子、消化不良,四川好吃的多,我又喜欢吃,得留着胆囊帮我消化。”
肝胆外科李英灿主任分析到,胆囊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胆囊,我们应当坚持“能保尽量保”的原则。“但是能否保胆,还需要在术中二次评估胆囊情况,能保的胆一定保,不能保的只能切除。”李英灿主任表示,自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保胆手术指南(2021版)》发布后,保胆手术已经非常科学规范。
保胆不仅完美解决了切胆导致的“医源性胆道损伤”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两道旷世难题,更避免了切胆导致的腹胀腹泻、油脂不耐受、消化不良、胆汁反流,胆总管结石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等弊端,有效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
经过系统的检查,周女士胆囊状况良好,符合保胆取石条件。肝胆外科李英灿主任为其顺利实施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取出一颗1.4cm的金黄色胆结石。
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
优势一:保留胆囊,避免各类胆囊切除后遗症
取净结石的同时,完整保留胆囊和胆囊功能,保障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优势二: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
手术创口微小,术后恢复快,1天即可下地活动、进食,一般住院7天即可出院,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优势三:方式灵活,应保尽保,应切则切
如果在手术中发现胆囊不宜保留,可无痛苦地迅速转为胆囊切除术,避免二次手术。
温馨提示:
保胆的几率,取决于患者治疗的及时不及时。对想要做保胆取石的患者来说,更应该积极治疗,越早发现、越早治疗,保胆几率才高,才能保全胆囊的功能,让胆囊继续为人体服务;因拖延而错过最佳保胆取石时机,导致胆囊萎缩、病变,只能遗憾切除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