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获悉,德邦证券表明2022年专精特新是反攻,预计23年内,初步构建起政策体系,“专精特新”将不断壮大,“普林格”在复苏阶段具有明显的优势,“专精特新”的匹配程度更高,“专精特新”企业盈利增速预期依然较高,当前市值已见回落。在此基础上,探讨专精特新在“淘金”过程中的定性与定量关系,构建专精特新50 V2.0与专精特新10 V2.0。
▍德邦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2022年回顾:专精特新是反弹之矛。
全年维度,2022年全年,5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整体下跌15.4%,跌幅小于万得全A、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主要指数。
分阶段来看,2022年两轮主要反弹阶段(5-7月、10-11月),专精特新“小巨人”指数涨幅均领先,是反弹阶段之矛。
行业层面,泛新能源领域涨幅领先,半导体涨幅垫底。2022年TOP10涨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中,一半公司与新能源领域相关。
政策:培育体系已然建立,地方扶持政策陆续出炉,2023专精特新扩容提质进行时。
国家层面,《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更为清晰的刻画,也是对中小企业培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长期有助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地方层面,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为了达到培育目标,大部分省市或地区均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其中,财政补贴和打造产业集群是重要的扶持方式,有助夯实专精特新企业护城河。
另外,目前北交所专精特新含量较高,“专精特新”企业一般都是在细分领域深耕,“专”指的是市场天花板较低、业务和客户集中的风险,“新”指的是研发投入大、经营困难的商业模式,因此,在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很难获得充足的资金流量来度过这一次的危机。
而北交所的出现则提供了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企业扩张过程中现金流的稳定性提升,有助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风险评价回落。
风格:普林格复苏阶段2小盘成长占优,与专精特新适配度高。
1)普林格复苏阶段2,小盘、成长占优。
2)以“大”、“小”相对指数及相对估值历史走势来看,当前仍属于“小”周期的第3年。
由于2020年中-2021年初的“核心资产”概念、以及2022年疫情的不断扰动,使得中小市值公司估值有1轮回落外加不确定性中的低位震荡。上述两大因素叠加影响下,“大、小”相对估值水平至今波动中缓慢下行,小市值估值相对上升空间仍然充足。
3)专精特新与小盘、成长的适配度高。
工信部公布的前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共有548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超过90%的公司市值小于200亿元(以2023年2月3日市值计算)。2022年5月5日至2023年2月8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与成长风格走势相关系数为77.8%,两者相关系数相对金融、周期、消费、稳定风格更高。
盈利与估值:专精特新盈利短期承压但成长路径未变,23年预期增速仍高,当前估值已有回落。
盈利方面,22年盈利承压,23年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长性预期更好。截至2023年2月3日,5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022-2023年预期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79%、43.72%,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速的预期值高于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
估值方面,当前专精特新估值水平处于近三年-1倍标准差附近,23年专精特新“小巨人”预期的估值分位数较低。专精特新“小巨人”2022-2023年预期PE分位数分别为10.80%和0.00%,分位数低于沪深300。
2023年:专精特新如何进攻?
该行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来探讨专精特新的进攻路径:
1)定性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与成长风格的走势相关性相对较高,在成长风格占优阶段,逻辑上可关注困境反转型专精特新,并适当放宽对当前估值的容忍阈值,在成长风格弱势阶段,关注高ROE、高增长、估值分位低的专精特新;
2)定量来看,基于预期需求与现实需求、盈利与估值、交易维度及预期差维度的考量,构建了专精特新50V2.0以及专精特新精选10V2.0。
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14日,专精特新50V2.0、专精特新10 V2.0的绝对收益率分别为225.6%、256.4%。而“专精特新548”的绝对收益率则为111.9%,已经远超中证1000、万家 A等,彰显了不俗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