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在内蒙古草原的乌兰托娅出生了,自幼受到本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影响。
他们自有一套快速、便捷、自成体系的对抗病痛的治疗方式——在大草原上游牧生活的时候,草药煮成汤药,不便于携带,于是全药进行加工、炮制,把它磨成面,更加便于携带。所以那时候就是一个人骑上马,一个药袋背的全身有差不多有100多种药了,加上,针灸、火针,温针,放血的刀具,这就是个小医院,叫马背医院。于是在如此浓烈的蒙医氛围熏陶下乌兰托娅自此对蒙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7年,主编著作《包景荣蒙药炮制法》获得“八省区首届蒙古文科普作品优秀入选奖”,2018年,乌兰托娅研究成果《包景荣蒙药炮制法》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蒙医药学术著作奖三等奖。2019年《包景荣蒙药方剂法》,名老中医药专家包景荣传承工作室是传承名老中医药包景荣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中蒙医药传承人才的重要载体,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项目负责部门和依托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开展评估、考核和指导工作,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该工作室致力于传承和创新中蒙医药文化,推动中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包景荣教授是中国中蒙医药界的杰出代表,他在中蒙医药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包景荣工作室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更是一个临床实践平台。这里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专家和学者,2018年乌兰托娅担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包景荣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与他们共同开展中蒙医药的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活动。工作室注重中蒙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为中蒙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包景荣工作室在中医药领域的贡献显著。他们在中医药的理论研究、药物研发、临床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乌兰托娅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蒙医药的国际化进程,获国际著名蒙医荣誉1项,发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蒙医药博物馆馆藏图谱》获首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二等奖。乌兰托娅在蒙医领域的成就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她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她2019年主编,出版《蒙医药大典》,2021年-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2022年出版第二版《蒙医药大典》24本,2022年主编,出版《蒙医药器具精品图典》2022年11月29日推荐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同时,她也积极参与蒙医的传承2009年开始搜集整理蒙医药文献及蒙医器具计数千件,为内蒙古国际蒙医蒙药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乌兰托娅从事蒙医药医疗、科研、教学工作45年。临床实践方面,乌兰托娅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她跟随资深蒙医医师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熟练掌握了蒙医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她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乌兰托娅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蒙医医师。她不仅在医院里为患者看病,还积极参与蒙医的传承和推广工作。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医、认识蒙医、爱上蒙医。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蒙医传承者,将这一传统医学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