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便血,要么掉以轻心,贻误病情;要么吓得花容失色,惶惶不安。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便血?什么样的便血需要高度警惕呢?
◆如何快速鉴别?
便血一般会分为三种颜色:鲜红、暗红或柏油样,这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的停留时间。
◆柏油样便(黑)
1、持续疼痛+呕血+黑便,考虑胃癌
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的常见临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晚期常可出现呕血、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2、周期性上腹痛+黑便,考虑胃溃疡
上腹部疼痛是胃溃疡的主要症状,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多在餐后1~2小时后缓解,至下餐进食后重复。有些可能无症状,或以出血、黑便、胃穿孔等作为首发症状。
3、呕血+黑便,考虑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胃炎起病急,可能导致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贫血,出血时可能会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
4、上腹部疼痛+饥饿痛+黑便,考虑十二指肠溃疡
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典型者表现为轻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如出现出血会引起黑便。
◆脓血便(暗)
1、持续排便困难+里急后重+便秘/腹泻+暗色便,考虑直肠癌
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但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后期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
2、果酱式+排便困难+暗色便,考虑结肠癌
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症状。
3、疼痛+里急后重+腹泻+呕吐+暗色便,考虑溃疡性结肠炎
血性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
4、腹泻+腹痛+暗色便,考虑多发性肠息肉
多与遗传、饮食、炎症刺激等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出现腹泻、腹痛、便血等,后期伴有恶变风险。
◆鲜血便(红)
1、喷溅/滴落+无痛+鲜红,考虑痔疮
不同分期的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严重时可能会有喷溅血出现。
2、无痛+血与粪便不混合+鲜红,考虑直肠息肉
典型症状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
当然,如果息肉位置高、数量多,有时血液也会与粪便相混。
3、擦拭/滴落+便时疼痛+鲜红,考虑肛裂
表现为排便时肛门疼痛,便后持续一段时间。同时伴有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或擦拭见血。
4、肿物+坠感+便秘+鲜红,考虑直肠脱垂
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随着脱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
◆便血需做哪些检查
◆肛门镜
用于各种肛门、直肠疾病的精确诊断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门脓肿、肛门瘙痒、直肠脱垂、直肠息肉等多种肛肠疾病,是目前确诊肛肠疾病的先进设备。
◆肠镜
肠镜检查是发现和预防肠癌的标准。
通过镜子不但可以清楚地发现肠道病变,还可对部分肠道病变进行治疗,如:大肠息肉等良性病变镜下直接摘除,对肠道出血进行镜下止血,对大肠内异物进行清除。
肠镜检查是目前其它诊疗手段无法替代的主要手段。
总之,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便血,都应重视。一旦发现身体健康出现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医,甄别病症,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