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太医崔维主任:中医调理+日常养护,胆囊息肉不可怕

云太医肝胆脾胃专家崔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河南省慢性病评审特约专家,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委员,师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李发枝教授,擅长治疗胆囊息肉、胆结石、胆心综合征等肝胆脾胃的疑难杂症。

 

21.jpg

 

崔维主任坐诊时,常会讲到关于胆囊疾病的防治知识。

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之一,发病多因饮食不节,随年龄的升高而增高。胆囊炎患者可合并胆囊息肉,还可并发慢性肝炎、脂肪肝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和病程经过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胆囊炎可合并胆囊息肉,而息肉有一定癌变的风险,且胆囊癌手术疗效较好的一般也在早期,所以出现息肉一定要予以重视。

常见的症状

对于慢性胆囊炎,崔维主任表示,临床常见症状是比较明显的:

常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疼痛不适、胃灼热、嗳气、反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进食油腻煎炸食物后会更加明显。部分患者疼痛会放射到右侧肩胛区

 

22.jpg

 

慢性胆囊炎病程长,通常是有症状急性发作和缓解无症状相交替。而胆囊息肉患者临床常见的症状有右上腹疼或隐痛不适、阵发性呕吐、腹胀伴或不伴右肩背部疼痛等。还有一部分患者则没有明显症状,在体检时B超发现异常。

中医治疗重在疏肝利胆健脾

中医一般把胆囊炎和胆囊息肉归属于胁痛、胆胀、积证的范畴,病位在胆,涉及肝脾。其病因多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体质肥胖、肝胆宿疾(如病毒性肝炎、胆囊炎伴结石)等有关。

崔维主任结合临床经验分析胆囊疾病多与肝郁脾虚有关。肝郁气滞血瘀,脾虚痰湿积聚,痰湿和气滞同时出现,交织在一起形成息肉、包块、结节之类的有形之物。肝和胆互为表里关系,肝气不通,这痰、气互结形成的包块,就更容易淤积在肝胆里,形成胆囊息肉,肝囊肿等等。

治疗胆囊息肉时必须依据个人具体情况,辨明根本病因后,处方调治症状和病因,崔维主任临床结合患者情况,常用两味妙药:乌梅、僵蚕。

 

23.jpg

 

乌梅,味酸,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因其味酸,酸能收涩,故有敛肺涩肠、去死肌、蚀恶肉、化痔消息肉之功。

就像一场伏击战,先把敌人团团围住,再集中火力,一举歼灭,即“欲散先收”。就是说要把这个息肉散掉,你先得把它收伏住,防止它不断长大。

第二个药物僵蚕,则属于“散”。僵蚕,味咸,性辛平,归肝、肺经。有散结聚之功。

 

24.jpg

 

僵蚕配合乌梅,无疑是消散息肉的最佳拍档,乌梅将息肉围困收伏,僵蚕将痰瘀破开,一收一散,可谓是妙不可言。

当然,中医虽有成方,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临床医师的辨证下合理用药,切忌自行随意服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的重要补充

崔维主任常跟患者说胆囊疾病,三分治七分养,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要有规律。三餐都要吃,不然胆汁得不到利用,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容易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坚持低胆固醇饮食。饮酒者要忌酒,避免对胆囊的刺激。要注意晚餐不食高胆固醇食物,如鸡蛋、动物内脏、无鳞鱼、海鲜及肥肉等。

 

25.jpg

 

不要过度劳累、保持乐观情绪。要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在面对疾病时,不要过于担心害怕,积极配合治疗,更利于身体健康。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综合资讯

萝卜快跑的赚钱之路,跑起来了吗?

2024-8-23 18:34:17

综合资讯

武汉博士肛肠医院正规吗 特色肛肠专科医院名家亲诊经验丰富

2024-8-23 18:34: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