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这个听起来让人不禁皱眉的词汇,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然而,很多人对肛裂存在误解,认为它就是“屁股漏了”。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肛裂的神秘面纱,详细解析它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方法,让你不再为此困扰!
一、肛裂是什么?
肛裂,简单来说,就是肛门部位的皮肤或黏膜出现了裂口。这种裂口通常会导致排便时的剧烈疼痛和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但请注意,肛裂并不是“屁股漏了”,它并没有导致肠道或肛门的完全破裂,只是局部皮肤的损伤。
二、肛裂的可能原因
1、精神紧张:精神过度紧张、焦虑可能导致高压升高,引起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活动增强,进而引发肛裂。
2、肛门外伤:手术操作或直接暴力损伤可能导致肛门局部皮肤纵行裂开,形成溃疡,伴有疼痛或出血等症状。
3、长期便秘: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结构不当可能导致大便干燥、便秘,这不仅增加了腹腔压力,还可能使肛管皮下组织层裂开,进而引发肛裂。
4、局部感染:肛门不洁、肛门瘙痒症、肛瘘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肛管皮肤脆性增加,即使排便无便秘也可能引起肛裂。
5、肛管狭窄:先天性肛门畸形、外伤或手术等因素可能导致肛管狭窄,在排便或过度用力时,肛管皮肤容易被撕裂,增加肛裂的发生风险。
三、肛裂会疼吗?
答案是会的,因为肛管皮肤层分布着疼痛神经,所以发生肛裂时,排便或者肛门括约肌收缩时,伤口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
四、肛裂有哪些症状?
1.、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
2、肛裂出血:颜色鲜红,有时候大便表面会黏附着血丝,一般出血量很小。
3、但是肛裂长期不治,极易因为失血过多,造成缺铁性贫血。
五、如何预防肛裂?
1、保持大便通畅: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苹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阻力。同时,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憋便或用力排便。
2、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肛门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滋生。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并轻轻擦干。避免使用粗糙的纸巾或毛巾擦拭,以免损伤肛门皮肤。
3、避免久坐久站: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肛门部位的压力,容易导致肛裂。因此,要适时变换姿势,如站立、走动或做提肛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4、调节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5、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如患有便秘、腹泻、肛窦炎等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肛裂的风险,需要及时控制。
保定东大肛肠医院提示:
肛裂并非指肛门出现了漏口,而是肛门周围的皮肤或黏膜在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破损。这种破损通常伴随着疼痛和出血,尤其是在排便时,症状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