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平汤源自《内经拾遗方论》,乃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巧妙合方而成。此汤由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陈皮、厚朴、苍术、红枣、生姜等中药配伍组成。其功效在于和解少阳、燥湿健脾。
柴平汤主要针对湿疟之症,患者常表现为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象濡缓。柴平汤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和解少阳与燥湿健脾之法并用,适用于少阳不和、湿困脾土所引发的各类证候。
李秋贵,1949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特邀专家,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1976年12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分配北京医院工作至今。曾在本院进修现代医学3 年,赴日本讲授中医与诊治疾病1年。从师于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李文瑞,并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从医四十五载,深研中医经典著作,尤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深得要旨,精通中医专业基础理论,勇于实践,守正创新,方小药精,证治贴切,临床经验丰富。
从医以来,李秋贵秉承中医思维,汲取西学之长,学验俱丰;传道授业解惑,守正创新;弘扬国粹,传承创新;业医四十五载,成绩斐然,堪称医者榜样。
李秋贵主任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柴平汤治疗心脑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李秋贵主任凭借精准的辨证,使得柴平汤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现举三例验案如下:
慢性胃炎
苏某,女,61岁。主诉:间断胃痛已1个月。1个月前,她无明显诱因出现胃痛,进食后腹胀、反酸,且喜食温热食物。此外,她还伴有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常叹息、手足心热、胸闷气短、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观其舌象,舌淡红,苔白黄微腻,脉象细弦。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胃炎,既往有血脂异常病史,且有糖尿病家族史。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辨证为少阳失和,湿滞中焦。治以和解少阳,去湿和胃。以柴平汤化裁。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炒苍术30g,厚朴 10g,生薏仁15g,瓦楞子 15g,佩兰10g,延胡索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七剂 水煎服。复诊,患者服上方症状明显缓解,胃痛好转,偶有反酸,神清气爽,大便通畅,时白带偏多,手指麻木。舌淡红苔白黄,脉细弦。上方去元胡,加莪术10g桑枝15g。继服七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以胃痛就诊,伴胸闷短气、时或太息、脉弦,为少阳枢机不利;食后腹胀、进食喜温,舌淡红苔白黄微腻,系湿困脾土。证属少阳失和、湿滞中焦,治以和解少阳、去湿和胃,方用柴平煎加减。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平胃散和胃,佐以佩兰等药,辨证准确,故获效。
冠心病
魏某,男,60岁。主诉:胸闷气短已持续半年。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此症状,服用西药进行降压扩管、降脂治疗后,症状却未见缓解。如今,口苦咽干,时常感到胸闷气短,还爱叹息,精神疲惫、乏力,头部沉重,食欲不佳、食量减少,大小便正常,但睡眠较浅。其舌淡红且体胖,边有齿痕,苔白水滑,脉象弦细。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病史。
西医诊断:冠心病。中医诊断:胸闷,辨证为少阳失和,困脾土。治以和解少阳,燥湿健脾。以柴平汤化裁。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炒苍术10g,厚朴10g,陈皮 10g,党参 8g,青皮 10g,全瓜蒌 30g,香加皮10g,六一散10g,七剂 水煎服。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舌脉同前,守方继进7剂,以巩固疗效。之后,未再来诊。
按:患者口苦咽干、胸闷短气、时或太息、脉弦,为少阳枢机不利;神疲乏力、头重纳呆、舌胖苔白滑,系湿困脾土。证属少阳失和、湿困脾土,治以和解少阳、燥湿健脾,方用柴平煎加减。李秋贵主任指出,二者并存时需权衡并重或主次,选适宜方药,方能提高疗效。
黄褐斑
王某,女,38岁。面部黄褐斑5年,且症状逐渐加重。目前,其面部黄褐斑颜色较深,尤其在双目周围更为明显。伴有头晕头沉、口苦干却不想喝水、胸腹胀满、时常叹息、食欲不佳、大便溏稀(每日2 – 3次)、小便不利等症状。观其舌象,舌淡红,苔白厚腻,脉象弦滑。
证属肝郁湿阻,气血瘀滞。治以疏肝祛湿,化行气。方拟柴平汤化裁:柴胡10g,黄芩10g,党参8g,半夏10g,苍术30g,厚朴10g,陈皮10g,三棱10g,莪术10g,大枣6g甘草 3g。水煎服,14剂。
二诊时,患者黄褐斑虽未见明显变化,但其余症状均有减轻,大便已成形,每日1 – 2次,舌淡红,苔白不厚,脉弦滑。遂将前方三棱、莪术均调整为15g,继服14剂。三诊,黄褐斑颜色稍变浅,纳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滑,把苍术改为10g,再服14剂。四诊,黄褐斑明显变浅、渐趋消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前方去苍术、厚朴、陈皮,续服14剂。五诊,黄褐斑基本消退,舌脉同前,遵前方加减再服14剂巩固疗效。
按:本例黄褐斑病案,四诊合参,辨为肝郁湿阻,气血滞之证。方中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和胃;平胃散燥湿健脾,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以促进黄褐斑之消退。诸药相伍,共奏疏肝祛湿,活血化瘀之功,故而获效。
李秋贵主任指出,运用柴平汤治疗多种疾病时,只要辨证精准,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这得益于精准把握了少阳枢机不利引发阴阳失调,且伴有湿困脾土之证的病机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需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即便同属柴平汤证,由于所治疾病不同,在用药上也应有所侧重,如此才能更贴合病情,发挥柴平汤的治疗效果。
专家简介
李秋贵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分配北京医院工作至今。曾在本院进修现代医学3 年,赴日本讲授中医与诊治疾病1年。从师于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李文瑞,并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从医45余载,深研中医经典著作,尤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深得要旨,精通中医专业基础理论,勇于实践,守正创新,方小药精,证治贴切,临床经验丰富。
主编或参加编写《伤寒论汤证论治》《金匮要略汤证论治》《消渴病古今证治荟萃》《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实用经方集成》《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等医学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 30 余篇。
擅长治疗
临证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够解决较复杂的疑难病证,擅长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急慢性肾炎、IgA 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男子不育、男子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及炎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焦虑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肿瘤等内科疑难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