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 20 世纪 90 年代称霸 CRT 彩电市场的康佳集团,在激烈的家电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面对业绩的长期低迷,外界一直对华润接手后能给康佳带来转机寄予厚望。
2025年第一季度,康佳集团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财报数据显示,康佳集团营收25.44亿元,同比增长3.32%,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118.59%。但扣非后,它的归母净利润亏损4.4亿元,依然深陷泥潭。
在消费电子行业加速智能化、物联网化转型的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康佳若想重回正轨,仅靠外部输血远远不够,亟待从根本上重塑核心竞争力,重新审视市场定位与战略布局,否则将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离真正的盈利,还很远
近年来,康佳集团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从其财报数据中可见一斑。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它实现营收约111亿元,同比下降37.73%。归母净利润约为-33亿元,同比下降52.31%,扣非后净亏损32.05亿元,同比下降约10%。而2022年到2024年,康佳集团归母净利润连续3年亏损,累计亏损高达83亿元。
这无疑是一组财务数据,清晰地反映出康佳集团在财务层面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困境。因此,今年一季度,康佳突然实现扭亏为盈让人意外,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真相,就会发现这一盈利实则暗藏隐忧。
其一,扣非净利润才是衡量企业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在这一季度,康佳集团的扣非净亏损依然高达 4.4 亿元,比 2024 年第一季度仅仅少亏了 2000 多万。这一数据无情地表明,康佳集团的核心业务依旧深陷亏损的泥沼,盈利能力极度匮乏。
其二,此次盈利主要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将对武汉天源的投资核算方式从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调整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会计核算方式的变更产生了高达 6.56 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
也就是说,若剔除这一非经常性因素的影响,康佳集团在本季度的经营状况依旧惨淡,亏损严重。这种依赖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的盈利,缺乏可持续性,难以真正支撑康佳集团走向盈利的正轨。
聚焦康佳集团彩电和半导体两大核心业务情况,亦能发现其盈利困境。
彩电业务生产效率虽有所提升,产品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但受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持续波动以及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仍处于亏损状态。半导体业务发展也不尽如人意。2024 年半导体及存储芯片行业营收仅为 1.70 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下滑 94.99%,占营收比重也从之前的一定份额骤降至 1.53% 。
总之,康佳集团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扭亏,但这只是表象,实则核心业务承压,离真正的盈利还很远。
竞争局势严峻,内外交困
当时代的风向骤变,康佳曾经的荣耀未能转化为持续前行的动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一方面,新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凭借智能生态优势和互联网营销模式,迅速在电视市场站稳脚跟,不断蚕食传统家电企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日益增长,更注重产品的交互体验、内容生态以及与智能家居系统的互联互通。
康佳集团在这场变革浪潮中却显得反应迟缓,财报数据已将康佳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无情地暴露出来。
据了解,TCL 电子全年营收达到 993.2 亿港元,同比增长 25.75%,净利润更是实现了 123.57% 的惊人增速,高达 18.49 亿港元;创维集团虽营收略有下滑,但净利润仍保持在 11.6 亿元。反观康佳,2024 年营收仅约 111 亿元,同比下降 37.73%,归母净利润亏损 33 亿元,与对手的差距犹如鸿沟。
此外,康佳在市场份额争夺中逐渐掉队,被“后来者”远远甩在身后。
根据《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数据,TCL、海信、创维、小米四大品牌合计出货量超 700 万台,占据 80% 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了稳固的头部阵营。而康佳的销量不足 50 万台,同比降幅超过 20% ,下滑趋势显著。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康佳集团也意识到变革的紧迫性,宣布主动优化业务结构,重新聚焦消费电子与半导体领域。
在消费电子领域,康佳以“场景化替代功能化”的创新理念与“黑白营销融合”的战略布局,开启了从“家电制造商”向“家庭生活方案服务商”的转型之旅,试图从存量市场市场中探索出一条增长之道。
在半导体领域,康佳尝试从终端产品制造商走向核心技术主导者,聚焦MicroLED及MiniLED芯片、巨量转移、显示三大业务板块,推进光电业务由技术研发向产业化发展转型,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巨大的竞争压力既是挑战,也是倒逼企业变革的动力。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加速推进战略转型和技术创新,康佳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从 “掉队者” 到 “追赶者” 的逆袭。
瞄准出海和AI两大机遇
曾几何时,康佳凭借 CRT 彩电业务在国内市场一骑绝尘,荣膺 “彩电大王” 的美誉。然而,市场竞争格局风云变幻,康佳陷入了长期的业绩困境。如今,康佳将目光投向了出海与 AI 两大机遇,试图借此东风,再度扬起驶向辉煌的风帆。
一方面,在当下这个 “AI + 终端” 的时代浪潮中,康佳展现出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果断选择率先出击。
例如:康佳率先将 DeepSeek 等先进的 AI 技术融入康佳智能电视系统。其全线搭载康佳自研大模型平台的 Mini AI-LED 产品,将全面支持DeepSeek,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交互体验,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用户对康佳电视的认知。
然而,率先入局并不意味着就能稳操胜券。AI 电视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康佳与头部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且AI 技术迭代速度快,康佳必须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技术研发与优化,才能紧跟行业前沿,不被快速淘汰。
另一方面,在中企出海的汹涌大潮中,康佳也积极投身本土化、品牌化中,加大全球化布局力度,并且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2024 年,康佳彩电海外业务成功开拓 23 个新客户,自主品牌业务顺利落户斯里兰卡,营销版图不断扩张,已广泛覆盖亚太、中东、中南美以及东欧等多个区域市场。白电海外业务同样表现亮眼,产品收入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47% ,为公司整体业绩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不过,在国际市场上,康佳还需直面来自全球各地的强劲竞争对手,它们在品牌知名度、技术实力、渠道建设等方面往往占据优势,康佳要想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分得一杯羹,必须付出更多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彩电行业的奠基者,康佳集团正站在战略转型的十字路口。尽管出海布局与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为其打开了战略机遇期的曙光,但要实现凤凰涅槃式的重生,仍需穿越“技术壁垒、市场重构、生态重塑”三重险嶂,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