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度小满小贷”)披露《2025年度第一期满航资产支持票据定向募集说明书》,其2024年业绩随之曝光。

截图自度小满官网
在2024年财报中,度小满小贷实现营业收入22.57亿元,同比增长24.70%;实现净利润8.59亿元,同比增幅306.10%,日赚超23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1.08%,创历史新高,亮眼数据引发行业关注。
然而,这一“逆势增长”的背后,是其资产规模缩水近30亿元、用户投诉超3万条的矛盾现实。从河南村镇银行事件中“资金引流渠道”的争议漩涡,到一面是周年庆流量的狂欢,一面是用户权益的隐忧,度小满的商业模式正面临多重拷问。
净利润同比暴增306%、日赚超235万元
资产规模缩水近30亿元
根据官网和公开信息,度小满的前身是百度金融, 2015年12月,百度整合旗下金融业务,成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并将其提升至集团战略层级,由时任百度副总裁朱光负责。2018年4月,百度宣布FSG拆分独立运营,启用新品牌度小满。
自2018年独立运营起始,度小满便成功吸引了TPG、凯雷投资集团、泰康集团及农银国际等多家投资机构,共计获得超19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高达约260亿元人民币,彼时在全球独角兽榜单中位列第84名。
在业务层面,度小满主要通过其子公司——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展贷款业务。
企查查信息显示,度小满小贷成立于2015年10月,注册资本74亿元,经营范围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以上业务在重庆市以外限于通过互联网方式线上开展)。
度小满小贷是度小满旗下的核心业务主体,主要承担放贷职能。其中,度小满(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94.59%的股权,重庆度小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有其余5.41%。

截图自企查查
募集说明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度小满小贷实现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8.98亿元、18.10亿元、22.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9%、-37.54%、24.70%;实现净利润7.27亿元、2.12亿元、8.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07%、-70.89%、306.10%。

截图自度小满公告
度小满小贷在募集说明书中表示,“2023年的净利润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主要由于公司进行了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将贷款资产进行了证券化出表处理,从而导致营业收入减少及盈利水平有所降低。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加,主要系当年产生较多投资收益和技术服务收入,拨备计提减少,且业务及管理费变动不大所致。”
度小满小贷主要开展线上信贷业务,依托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中后台自动审批。其主要贷款产品包括消费贷(满易贷)与周转贷/经营贷,其中消费贷(满易贷)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截图自度小满公告
根据官网以及公开信息,“消费贷”也就是“满易贷”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10月,由彼时的百度金融在百度钱包(现更名为度小满钱包)平台推出,作为“有钱花”品牌下的核心产品之一。
其特点为“仅凭个人信用、无需担保、循环授信、随借随还”,定位于全流程线上化的个人信用贷款。用户不仅可通过度小满APP、有钱花APP申请,还能在百度系多个入口如百度APP、百度地图、百度贴吧及百度网盘中进入申请界面。
目前,根据公开信息,该产品的申请入口已进一步延伸至微信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此外在公交地铁站、核心商圈等线下场景中也频繁投放实体广告。
截至2024年末,度小满小贷的放款余额为2586.13亿元。其中,消费贷(满易贷)包含与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的助贷模式余额2411.24亿元,占比93.24%,不良率为1.09%;经营贷(周转贷)余额174.89亿元,占比6.76%,不良率为0.89%。
2022年-2024年,度小满小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14亿元、13.96亿元和26.52亿元。

截图自度小满公告
2022年末-2024年末,度小满的资产总额分别为237.58亿元、194.82亿元和165.27亿元,呈下降趋势,资产规模不断缩水。度小满小贷对此表示,主要系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出表融资所致。

截图自度小满公告
同期,度小满小贷发放贷款和垫款分别为201.72亿元、149.68亿元和112.6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84.91%、76.83%和68.13%。发放贷款和垫款规模减少,主要因公司发行出表资产支持证券,导致表内相关业务规模下降。

截图自度小满公告
截至2024年末,度小满小贷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及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存27笔ABS/ABN产品,余额合计245.38亿元。
连发公告为周年庆宣传造势
用户维权困难,投诉超3万
据央行近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081家,一季度减少176家;从业人数43129人,一季度减少1642人;贷款余额7366亿元,一季度减少183亿元。

截图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而在2024全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减少243家,从业人员减少3290人,贷款余额减少148亿元。2025年一季度,小贷行业清退速度较2024年明显加快。
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在接受时代周报的采访时表示,近10年小贷行业经历大规模出清,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及风控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中小机构生存压力加剧。贷款余额的缩水,也反映出小贷行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有所下降,部分业务被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信用贷所替代。
2025年1月17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小贷公司的经营行为、风险管理等做了规范和强化。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在接受时代周报的采访时表示,“新规在多个方面重构了小贷行业生存法则。在准入门槛上,提高了设立标准,规范股东资质,保证了行业源头质量;业务规范方面,对资金来源、贷款用途、利率设定等严格约束,促使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监管力度加大,违规处罚更严厉,行业很可能面临新一轮洗牌。”
在小贷行业加速出清的背景下,不免引发了头部机构在监管高压与市场竞争中的深层焦虑。
在此背景下,度小满选择以娱乐营销对冲行业收缩压力。近期,度小满在其官方公众号连续发布有关5月21日七周年演唱会的直播预约公告。
公告显示,明星李克勤、朴树、郑均将登台献唱,其中更是以朴树将迎来2025年首次公开演出,将连唱9首经典歌曲来吸引歌迷。此番高调宣传迅速引发歌迷热议,吸引了大量用户预约和关注。


截图自度小满官方公众号
除此之外,度小满平台将营销触角延伸至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甚至通过公交地铁广告、商圈投放等实现全场景覆盖。
然而,当度小满靠着“娱乐化续命”时,其用户权益保护体系却与营销投入形成鲜明倒挂。
快消前瞻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度小满”,有超过3万条相关投诉,其中显示已完成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大多数处在已回复或正在处理中等状态。
在投诉内容上大部分与催收相关,用户控诉度小满“爆破通讯录”“骚扰亲友”“催收骚扰恐吓影响生活”“暴力催收”等。不少用户反映,在失业导致还款逾期后,不仅遭遇高频催收,家人及紧急联系人亦被波及,甚至社交圈受到影响,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与生活困扰。类似案例屡见不鲜,用户权益保障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度小满旗下的有钱花更是频频被投诉暴力催收,在黑猫投诉平台,截至5月20日,有钱花累计收到了45604条投诉,其中普遍都提到客服存在爆破通讯录、泄露个人信息给第三方、暴力催收等行为。不少匿名投诉称有钱花暴力催收的方式主要是联系通讯录中的其他联系人,包括朋友、亲人,并以此方式进行恐吓威胁等。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2024年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度小满支付因六项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121万元。违规行为包括未将支付服务协议格式条款进行备案、未严格落实支付账户开户实名制审核要求、违规为金融企业开立支付账户、存在办理支付账户和非同名银行账户间转账业务的情况、上传交易信息未落实真实、完整、可追溯和全流程一致性的要求、未严格落实商户管理相关要求。

时任度小满支付总经理的万某对未严格落实支付账户开户实名制审核要求、上传交易信息未落实真实、完整、可追溯和全流程一致性的要求等问题负有直接责任,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
另据企查查信息,度小满全资控股北京度小满征信有限公司,并持有网联清算有限公司2.42%股权。过去一年中,北京度小满征信有限公司曾经在去年1月被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罚款2.6万元,原因是存在未按规定报送信用信息安全测试报告、未按规定报送征信业务资料等问题。

截图自企查查
不仅如此,2022年河南村镇银行爆雷事件中,度小满更是因合作涉事银行被推上风口浪尖。根据当时报道,储户通过度小满平台购买的存款产品被擅自标注为“理财产品”,导致400亿资金陷入兑付危机。尽管度小满声明“页面展示由银行负责”,但其内部客服曾承认“电子卡页面设计权限归银行”,与后续主动取消相关说明的行为形成逻辑悖论,暴露出平台在信息披露和权责划分上的双重标准。
梳理该事件,度小满信任体系的全面瓦解源于三重结构性矛盾:其一,平台信用背书机制失效。中访网财经和新浪证券认为,度小满曾以“已完成银行背景审查”“存款保险保障”等承诺为村镇银行引流,但涉事银行实际被河南新财富集团通过影子公司控制,暴露出平台对合作机构穿透式审查的缺失;
其二,高管紧急切割引发道德质疑。界面新闻报道指出,事件爆发后,李彦宏等核心管理层密集卸任度小满支付公司职务,工商变更时间线与危机爆发高度吻合,加剧公众对责任逃避的怀疑;
其三,储户维权证据链直指平台责任。新浪证券报道指出,超40万储户提供的电子合同显示,度小满不仅提供交易入口,更通过“平台服务协议”明确承担信息审核义务,其法律地位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服务商。
一面是日赚235万的狂欢,一面是3万多条用户投诉筑起的 “信任堰塞湖”,度小满正在业绩狂飙与口碑危机中失衡,关于度小满的未来,快消前瞻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