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癫痫患者,32岁的小李最近三个月已经连续两次在同事面前发作,更让他痛苦的是随之而来的持续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最令他挣扎的是,明明医生开了药,他却总想放弃治疗:”吃了又怎样?说不定明天又会发作…”
这不是个例。约三分之一的癫痫患者会伴随抑郁症状,这种双重打击让许多患者陷入”不想治疗”的心理困境。
癫痫与抑郁的关系,就像一场恶劣的天气中同时出现的闪电与阴云——大脑异常放电引发癫痫发作,而长期应对疾病的心理压力又为抑郁提供了温床。
更复杂的是,部分抗癫痫药物可能带来情绪波动的副作用,形成难以破解的循环。
为什么很多患者会抗拒治疗?
深层原因值得理解: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病耻感带来的自我否定、”治疗无效”的消极预期、经济压力等现实考量。就像被雨淋湿的行人却拒绝撑伞,这种矛盾背后是深深的无力感。
小张的案例很有代表性:”每次吃药都提醒我是个病人,不吃又害怕发作,这种拉扯太折磨人了。”
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有效应对方案。新型抗癫痫药物如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在控制发作的同时对情绪影响较小;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调整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正念训练可以改善情绪调节能力。重要的是,治疗需要个性化组合,就像定制西装一样量体裁衣。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同样关键。加入病友互助团体、向信任的人坦诚病情、记录情绪变化等都能打破孤立状态。
重庆惠民癫康医院主任建议:”不妨把治疗目标分解为小步骤,比如先规律作息,再逐步配合用药,就像拼图一样一块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