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膏,正走出差异化新赛道

儿童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随着需求不断增多,儿童牙膏从一开始的清洁护齿,到现在注重多功效,如防龋齿、抗过敏等,以满足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全方位需求,但各品牌卖点、价格等越发趋同,儿童牙膏正在面临同质化场面。

 

目前市面上儿童牙膏同质化不仅体现在价格上,更在于产品的成分、功效和营销策略上,众多品牌纷纷打出“天然”、“无添加”、“植物配方”等旗号,但实际上这些产品的成分和功效大同小异,难以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价格门槛的不断上移,也让消费者在购买时产生了疑虑,众品牌又该如何破解这一困局?

 

从“通用” 到 “分龄”,儿童牙膏分龄护齿成标配的变革之路

 

随着精细化育儿理念的普及,儿童口腔护理市场迎来专业化的迭代升级,分龄护齿概念充分考虑到了孩子们不同时期的口腔需求,实现科学防蛀,逐渐成为儿童牙膏产品的标配属性,“科学护齿分阶段”已成为新一代父母的主要需求。

 

现在的儿童牙膏的分龄护齿市场,大多数品牌将护齿分为0-3岁、3-6岁、6岁以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配有不同功效的牙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口腔护理的特殊需求。品牌通过精准定位不同成长阶段的口腔需求,将科学护齿理念转化为标准化产品体系,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行业对儿童发育规律的深度考察,更反映出精细化育儿消费的升级需求。

 

在1-3岁阶段的儿童牙膏,主要特点是安全可吞咽,温和不刺激,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3-6岁阶段则更加注重防龋齿功能,有效预防儿童蛀牙问题;而6岁以上阶段的牙膏,则开始注重全面护理,如抗糖酸、防蛀等,以应对儿童逐渐增长的口腔护理需求。这种分龄护齿的策略,不仅有助于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更能精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儿童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例如兔头妈妈推出专为1-3岁宝宝设计的牙膏,主打温和不刺激、不辣口,低泡无添加,低氟保护,安心防蛀可吞咽等;艾美适推出专为3-6岁宝宝设计的牙膏,主打纯净配方、不添加防腐剂,最大化奥拉氟防蛀,不引发干呕,不伤害口腔黏膜等;优牙宝贝推出专为6岁以上儿童设计的牙膏,主打长效抗糖酸、防蛀护龈,奥拉氟+乳酸钙双重防蛀,减少对牙釉质的侵蚀,不辣舌头,温和清洁等。

 

分龄护齿赛道的兴起预示着品牌需更加深入地研究儿童口腔发育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殊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这一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品牌构建专业、科学的品牌形象,还能有效缓解当前市场上儿童牙膏高价同质化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更具针对性的选择。

 

成分内卷愈演愈烈,儿童牙膏如何靠功效细分突出重围?

 

如果说分龄护齿是儿童牙膏市场的入场券,那么儿童牙膏成分和功效的细分则是品牌在这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近年来,各大品牌纷纷在儿童牙膏的成分和功效上下足功夫,从益生菌到奥拉氟,从水合硅石到活性抗菌肽色修爆珠,品牌在配方表中展开“科技竞赛”,试图以差异化的成分矩阵切割细分需求。

 

在继承了传统儿童牙膏“温和无刺激”的特性之上,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革新,食品级原料认证已成行业标准,可吞咽配方已从0-3岁儿童专用扩展至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甜味剂由糖精钠转变为更健康的天然木糖醇和赤藓糖醇;起泡剂也由SLS(月桂醇硫酸钠)升级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以宝儿德、舒客宝贝等品牌为例,它们宣称采用了制药级别的生产标准,将儿童口腔产品的安全标准提升至新的水平。

 

同时在含氟防蛀的基础上,功能性添加剂成为功效差异化的主力军,如益生菌成分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儿童口腔菌群平衡,增强口腔免疫力;奥拉氟作为高效防龋成分,被众多品牌采用,以提供更持久的防蛀保护;而糖醇、氨基酸、水合硅石等新型成分,则针对儿童口腔的特定需求,实现了更为精准的口腔护理。

 

如舒克宝贝益生菌牙膏添加了益生菌配方,宣称能够提供长达12小时的持续保护,有效抑制菌斑的形成,并吸附牙齿表面的有害细菌,从而促进牙齿矿化和增强对酸蚀的防御能力,它还含有水合硅石成分,确保使用时对牙釉质温和无害。

 

兔头妈妈儿童防蛀牙膏则侧重于添加奥拉氟,这一成分有助于强化牙釉质,防止食物残渣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对牙齿造成侵蚀,该牙膏同样含有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和水合硅石,以确保温和清洁且不损害牙釉质,且不含人工香精,避免了辛辣口感,更适合儿童使用。

 

这场成分内卷、功效细分背后,是行业从基础清洁向功能护理跃迁的必然选择,通过不断研发新型成分和推出具有特定功效的产品,品牌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高价赛道谁主沉浮?国际品牌溢价驱动儿童牙膏价格门槛攀升

 

在淘宝抖音等平台上搜索“儿童牙膏”,兔头妈妈、babycare、舒克宝贝等品牌价格在40元左右甚至更高,美国汤姆小屋、新西兰grin等品牌价格都在60元以上,10元以下的产品很少,定价大多都在20元以上,而且容量小,重量普遍都是50g、70g。

 

目前儿童牙膏变得越来越贵的背后有多重因素在推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健康投入越来越大,愿意为高品质的儿童牙膏买单.而且品牌方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还有国际品牌由于其品牌溢价、进口关税等因素,价格普遍高于国产品牌,同时部分品牌还利用消费者的“贵即好”心理,通过高价策略来塑造高端品牌形象。

 

安全认证标准提升,食品级原料如食用级甘油、天然起泡剂等价格大部分比工业级成本高,欧盟有机认证的原料成本相对较高,新型功能成分普及,防龋用的羟基磷灰石比传统碳酸钙成本高,益生菌、乳铁蛋白等生物活性成分单克成本超百元,供应链环保加压,可降解包装材料成本比塑料高。这些合规化、功能化的原料升级,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

 

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各品牌,不得不加大投入,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升级,而这些成本最终也反映在了产品价格上。随着消费者对儿童牙膏品质要求的提升,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以及使用体验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品牌方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从而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然而价格门槛的上移并不意味着产品价值的相应提升,在儿童牙膏市场,高价并不一定等于高品质,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难以判断产品的真实价值,这也使得部分品牌利用高价策略来塑造高端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同质化竞争。

 

奥拉氟概念泛滥下,儿童牙膏市场如何回归理性?

 

什么是“奥拉氟”?很多人都听过这个热词,与防蛀联系在一起,但是添加多少可以防蛀?根据《国家标准GB8372-2008》中规定,儿童牙膏的可溶氟或游离氟含量应在0.05%-0.11%范围内,总的氟含量也应在0.05%-0.11%范围之内,并且在包装上应当具有文字性的描述。

 

近年来儿童牙膏市场掀起了奥拉氟热潮,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多种系列有不同效果的儿童牙膏产品,其中很多大品牌旗下都有添加了奥拉氟的产品。虽然大部分儿童牙膏品牌都宣称了自己添加了奥拉氟,但有的品牌只强调了“低氟”、“高氟”,并未具体表示添加了多少奥拉氟。

 

还有更多品牌通过“含氟”“奥拉氟活性因子”等模糊话术规避责任,宝婵、禾忆洁儿童牙膏添加“双益+奥拉氟”宣称防蛀抑菌;浮韵莱儿童牙膏添加“奥拉氟+木糖醇”宣称双重防蛀,这些产品并未标明具体含氟量和其他成分添加量。实际上,奥拉氟作为一种高效防龋成分,其添加量和配比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和验证,才能达到较佳的防蛀效果。

 

例如恐龙医生儿童牙膏明确标注添加了0.146%的高氟;兔头妈妈标注了分龄含氟量,1-3岁含氟量0.06%、3-12岁含氟量0.10%;德国AOD标注添加0.10%科学氟量;但像小浣熊、宝婵和一些三无品牌只宣称自己含有奥拉氟,并未标明具体含氟量。

 

如今奥拉氟概念泛滥,商家宣传天花乱坠,数据矛盾、用词夸张,所谓“权威认证”也疑云重重,各品牌纷纷跟风推出奥拉氟牙膏,进一步加剧了儿童牙膏市场同质化。

 

成分“撞衫”困局,功效成分趋同下的儿童牙膏如何突围?

 

当前儿童牙膏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显著,多数品牌主打防蛀、清洁等基础功能,摩擦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核心功效成分高度重叠。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土产品,普遍依赖氟化钠、奥拉氟等标准化防蛀成分,甚至宣传话术也集中于“低氟防蛀”“食品级安全”等相似概念,这种技术路径的趋同导致产品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消费者在选购时易陷入“功能雷同、品牌盲选”的困境。

 

有部分儿童牙膏虽在配方中添加了木糖醇、益生菌等辅助成分,却未在包装显眼处单独标注,仅以小字形式隐藏在配料表中,如有的品牌声称“添加钙护因子”,但未明确成分名称与添加量,这种模糊化处理可能引发家长对产品真实功效的质疑。尤其对于儿童这类特殊消费群体,成分透明化是建立家长信任的关键,隐性操作反而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

 

如果蜜儿在宣传中强调“成分安全零添加,不怕宝宝误吞咽”,但未明确标注益生菌的具体名称与浓度,且在包装上未标示国家要求的“小金盾”标志;兔头妈妈虽然配方中可能含有木糖醇等成分,但未在显著位置单独标注;舒客宝贝被检测出含糖精钠且含量较高,同时其产品详情页虽提及“双益生菌”等成分,但未在包装显眼处标注具体成分信息,仅以小字形式隐藏于配料表。

 

现在市面上的儿童牙膏成分大同小异,大部分儿童防蛀牙膏都添加了奥拉氟、水合硅石、木糖醇、益生菌等成分,这些成分虽然有助于增强牙膏的防蛀、清洁等功效,但也使得各品牌之间的产品差异变得模糊。为了打破这种同质化局面,品牌需要更加注重成分的创新与差异化,通过研发新型功效成分,打造出具有独特卖点的产品。

 

营销雷同,植物配方、专家推荐、强调抑菌长效防蛀……

 

“纯植物配方”、“专家推荐”、“12小时长效抑菌”——这些是当前儿童牙膏市场中常见的营销热点词汇,在这些吸引人的宣传口号背后,却隐藏着营销雷同的问题。众多品牌纷纷采用相似的营销策略,试图通过强调产品的天然性、权威性和持久效果来吸引消费者,这种营销手段的泛滥,不仅让品牌的辨识度降低,还加剧了市场的同质化竞争。

 

有许多品牌都声称自己采用了纯植物配方,强调产品的天然性和安全性,如brush baby苹果薄荷味牙膏添加了洋甘菊,宣称可以缓解宝宝出牙时因为炎症和刺激导致的疼痛;蒲地蓝儿童护理牙膏添加了蒲地蓝活性精华,主打天然抗菌与抗炎,宣称能抑制蛀牙菌并强健牙釉质;Albis儿童牙膏添加金盏花、芦荟提取物,宣称舒缓口腔炎症,促进黏膜修复。

 

专家推荐已经成为儿童牙膏营销的一大亮点,众多品牌纷纷邀请所谓的“检测机构”和“口腔专家”进行产品代言或推荐,如艾美适主打“60年专业口腔护理历史”,强调产品通过欧洲标准认证,并称“瑞士牙医推荐”;舒客宝贝宣称含氟配方“经过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护齿检测”,强调品牌“拥有198项专利”“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认证”。

 

至于“12小时长效抑菌”等宣传语,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如舒克宝贝添加双益生菌配方,强调“科学分龄防蛀”,结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护齿检测认证,突出抑菌效果的临床验证与长效性;云南白药益生菌儿童牙膏采用食用级益生菌CPT(复合菌株)及氟化物,宣传称其可“持久抑制有害菌,减少蛀牙风险”。

 

在营销策略日益趋同的当下,品牌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摒弃传统的营销模式,探索更具创意和差异化的宣传策略。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塑造出具有独特卖点的产品。

 

政策监管收紧,功效宣称紧箍咒何时见效?

 

在《牙膏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中有明确要求,儿童牙膏仅可宣称“清洁、防龋”,且添加氟化物的产品需标注单次使用限量,安全警示用语需以“注意”或“警告”引导,然而实际执行中仍有企业“踩线”。

 

如兔头妈妈宣称其奥拉氟牙膏“刷不干净也防蛀”,通过模糊科学依据与营销话术的边界吸引消费者,尽管相关投诉未被立案,但争议暴露出企业对新规的规避心态;济康药业因未备案直接销售奥拉氟牙膏被罚,进一步证明备案制度的落地仍需监管常态化。

 

虽政策对牙膏功效宣称划定了明确范围,如防龋、抗敏感等需人体功效评价,仍有不少企业在宣称这两个之外的宣称试图规避监管,如部分品牌以“健齿”、“固齿”等模糊词汇替代“防龋”,或以“舒缓牙龈”、“维护牙周健康”等表述涵盖“抗敏感”功效贴牌生产的乱象则导致知名品牌滥用授权,低价代工产品高价售卖。

 

质量与宣称脱节,这些行为反映出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追逐,以及对新规适应期的试探心理。

 

尽管行业协会呼吁多方合力监管,但企业自律意识不足仍是痛点,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指出,功效宣称需通过备案审核并接受社会监督,但截至2025年,部分企业仍未完成功效评价摘要的公示。同时专利未批先宣、原料来源模糊等行为,暴露了企业对诚信经营的忽视,监管部门虽加大抽检力度,但面对庞大的线上市场与快速迭代的话术,执法资源仍显不足。

 

所以行业合规的终极目标需依赖三方面突破,策细化与动态调整,如加快出台《牙膏分类目录》,明确功效宣称边界;强化全链条监管,利用数字化手段追踪备案与生产流程;推动企业责任升级,将科学依据纳入品牌核心,而非依赖营销噱头。牙膏行业方能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自律”,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行业思考:随着科学育儿理念的普及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各品牌儿童牙膏竞争愈发激烈,在成分和功效等方面更加内卷,但是同质化问题严重,品牌想摆脱现状,应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