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咏鹅
校对/莽夫
今日雷锋网转引新浪财经一则消息,称「京东外卖“百亿补贴”规则再调整:商家承担比例升至70%-80%」。
有多位商家公开爆料,京东外卖将此前平台与商家各承担50%的补贴成本比例,调整为商家承担70%-80%,部分活动甚至要求商家全额承担运费并提供低于日常折扣的供货价。据悉,这一变化在天津、无锡、南昌、泉州等多地已落地试行,标志着京东外卖在流量扩张与成本控制间的策略转向。
这并非京东外卖首次调整“百亿补贴”活动规则,从补贴成本100%由京东外卖承担,增至商家承担成本30%-50%,再到如今抬高为商家需承担70%-80%。补贴成本承担比例频繁调整的背后,是以挑战者姿态进入市场的京东外卖,在与两位老牌选手的拉锯较量下,不得不在预算考量上变得更为谨慎。
Part.1
“百亿补贴”频繁调整
市场博弈商家买单
根据新规则,京东外卖“百亿补贴”核心活动由原来的商家和平台各承担一半,调整为“满11减10”中,商家需承担7元补贴,平台仅承担3元;“满8减7”“满6减5”等档位的商家承担比例也维持在70%-80%区间。此外,商家还需全额承担基础运费,并向平台提供“专属供货价”——即商品价格需低于日常折扣价。
京东外卖平台与商家承担补贴成本的比例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
4月11日,京东外卖宣布上线“百亿补贴”活动。有商家反馈,活动上线时平台推出的“满8减7”等活动,补贴成本全部由京东外卖承担。
-
4月18日,在原有规则执行一周后,京东外卖取消该政策,改为将补贴成本摊派向餐饮商家,如“满11减10”“满15减14”“满40减20”等活动,商家需承担30%-50%不等的成本。
-
4月23日,众多商家反馈京东外卖再次调整“百亿补贴”政策,所有补贴活动均需要商家分摊50%成本。
-
4月25日,京东外卖百亿补贴要求商家承担50%话题登上热搜,京东外卖回应称是商家自主选择,平台不会强制分摊比例。但不少外卖商家晒出京东系统后台的活动页面、业务员群通知、商家账单截图等,证实补贴活动需商家承担一半、不参加活动会被降序、禁止参加排名推流系统、锁定商家后台无法修改价格、不知情情况下开通活动、参加补贴活动后无法退出等等系列问题。
-
5月30日,有多位商家公开爆料,京东外卖“百亿补贴”政策再次调整,将原先商家平台各承担50%的补贴成本,抬高为商家需承担70%-80%。
不难发现,初登场时身披“破局者”光环的京东外卖,依靠低价补贴短期内为商家带来了“爆单”效应,但在掌握流量入口与规则制定权后,行为模式悄然发生转变。
5月京东外卖的订单量突破2000万,已经度过单纯追求订单量增长的起步期,开始转向更关注增长质量与投入产出效率。这是京东外卖作为后来者,试图通过更激进的成本分摊模式,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快速站稳脚跟的策略选择。
只是补贴成本转嫁、专属供货价、频繁调整规则……曾指向原市场的“屠龙剑”,如今分明调转锋芒架向商家脖颈。
Part.2
屠龙利剑挥向商家
“应得利润贴平台人设”
炸鸡品牌“飞叔生炸鸡架”创始人在视频中称,“最近的数据统计下来,(京东外卖)平台一直喊大额补贴,现在却需要一定程度的AA制,我们作为商户来承担更大部分,要补百分之七八十,合着平台是立了个人设大额补贴,但是现在要相当多的拿我自己本来应得的收入、利润贴这个人设,我要给消费者补贴的这样一个逻辑,有点不舒服。”
在其另一条视频中,曾以23.8元鸡架举例,称该商品打折后16.8元,如果参与到“满6减5”百亿补贴,自己要承担4元补贴、3元运费,实际到手只有9.8元。他认为,这属于“你请客,我买单”,“顾客开心了,平台开心了,商家开心不动了”。
公开信息显示,飞叔生炸鸡架属于上海驷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公司推出飞叔生炸鸡架,截至2024年底,飞叔全国营业门店已达150余家,签约数量超300家。
不仅连锁品牌商家“吃不消”京东外卖调整后的“百亿补贴”政策,曾“打着口号支持东哥”的中小商家在感觉到被“背刺”后,爆发的情绪更加激烈。
厦门一寿司店店主朋友圈“激情开麦”京东外卖
京东外卖此番补贴规则调整,是平台在扩张压力下的现实选择,但却将行业固有的矛盾——流量成本与商户生存空间之争,以更尖锐的方式呈现了。我们都期望“勇士”能够对抗旧秩序,但规则的屠刀若挥向商家,溅起的不仅是商家的血泪,更是整个行业生态的裂痕。
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
期望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真的有神话诞生,未来是走向共生共荣,而不是陷入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