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29日,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职务犯罪重大新型疑难复杂案件高级研修班”在京师律师大厦一层大讲堂圆满举办。为了践行法治思想,推动监察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保障依法公正行使监察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次研修班汇聚了职务犯罪研究与实践领域的资深专家与法律实务工作者,聚焦监察体制改革深化背景下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中的前沿议题与实务痛点,围绕职务认定、证据审查、程序衔接、辩护策略等重点难点进行深度研讨与经验交流,旨在提升法律共同体应对重大新型疑难复杂职务犯罪案件的实务能力与理论素养,推动职务犯罪治理工作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发展。本次研修班有幸邀请到了职务犯罪治理权威专家王晓东教授授课,其理论层次高,授课效果好。本次研修班由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律璞玉,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朱延平,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则梅,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舒共同主持。
▲课程现场
▲最高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庭长、一级高级法官,现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王晓东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周博生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总所刑事专业组联合负责人张志勇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律璞玉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朱延平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则梅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舒
参与本次研修班的讲师及嘉宾有:
最高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庭长、一级高级法官,现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王晓东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朝勇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发旭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刘志民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则梅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谭淼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律璞玉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蒋为杰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范辰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马里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朱延平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洪坤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舒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周博生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总所刑事专业组联合负责人张志勇
线下150余名学员及线上3万余人共同参加本次培训。
6月28日 精研职务犯罪辩护之道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朝勇
6月28日上午,研修班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朝勇代表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致开幕词。他强调,在党中央持续深化反腐败斗争、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重大、新型、疑难、复杂的显著特征,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本次研修班的举办,旨在聚焦职务犯罪辩护实践中的前沿难点与痛点,致力于提升法律人特别是青年律师在办理此类案件中的“政治力”、“专业力”和“沟通力”三大核心能力,并着力培养兼具“哲学家智慧、诗人激情、法学家素养、政治家立场”的复合型人才。他表示,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通过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实务培训以及与纪检监察机关的深度交流,为提升职务犯罪治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服务国家反腐败工作大局贡献力量。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发旭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发旭聚焦“职务犯罪辩护的难点与突破”一题进行了深度实务解析。他系统剖析了当前职务犯罪辩护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与监察体制改革深化背景下面临的核心困境,精准提炼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五个一样”和“十个不敢”等结构性难题,并着重指出了非法证据排除启动难、监察权运行边界及同案犯认罪认罚带来的辩护挑战。他结合亲自承办的黄某利案、冀某钢案、杨某案等重大典型案例,生动阐释了突破上述难点的实务策略与技巧。最后,他寄语青年律师,强调持续深化理论学习、精研法律政策、提升将知识转化为有效辩护生产力的能力,为应对重大新型疑难复杂职务犯罪案件提供了专业借鉴。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谭淼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谭淼律师以《职务犯罪中的职务认定》为题展开深度解析。职务犯罪的前提是行为人的职权,正确理解职权是判断职务犯罪的罪与非罪和重罪与轻罪的关键问题。谭淼律师从六个维度深度解读“职务”这个构成要素要件,并就职务犯罪案件的“职务”认定难题,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还强调,刑辩律师应当有意识区分“事实之辩”与“法律之辩”、“无罪之辩”与“罪轻之辩”这两对概念,为办好职务犯罪案件提供了体系化的法律方法论和实务指引。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马里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马里围绕《如何做到职务犯罪的有效辩护》这一实务课题展开深度剖析。他以“降刑期、轻量刑、保权益”为着力点,提出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与监察权主导调查的背景下,律师需精准运用精细化辩护策略应对此类复杂案件。他系统阐释了实现有效罪轻辩护的关键路径:通过深度审查同步录音录像挖掘潜在非法证据排除点,掌握同案犯翻供情境下的应对技巧以巩固有利成果,精准把握二审改判的核心要素,以及审慎运用灵活取证策略。他特别指出,随着监察权能的强化,律师专业价值愈显重要,应克服畏难情绪,在法定框架内积极作为,通过上述精细化审查方法体系与策略性沟通,为当事人争取最优量刑结果,在服务国家反腐大局的同时切实保障涉案人员合法权益,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律璞玉
6月28日下午,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律璞玉聚焦《监察法治与贿赂犯罪辩护》,深度解析新修订《监察法》对辩护实践的关键影响,并提出辩护律师需精准把握法治反腐的核心要求,融合监察程序规则与刑事诉讼辩护策略。她系统剖析了当前贿赂犯罪辩护中的难点与痛点,并结合新法修订亮点以及典型实务案例,创新性构建了应对策略闭环:通过精研监刑衔接机制实现程序性辩护突破,善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挑战调查瑕疵,并探索在严格政策环境下论证自首、退赃等情节的精准路径。她进一步强调,辩护律师需精研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衔接机制,并呼吁通过后续立法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关键证据调取程序等外部监督机制,以切实提升贿赂犯罪辩护的实效性,推动中国特色监察制度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蒋为杰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蒋为杰针对《职务犯罪中的自首问题》这一关键量刑节点展开深度剖析。他指出,当前职务犯罪辩护在巨额犯罪数额普遍化背景下,传统从宽路径效力有限,难以突破十年以上量刑门槛,而精准把握和成功论证自首情节则成为实现实质性量刑突破的“最优解”。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创新性提出“概念统一、量刑分层”的实践路径:在严格遵循自首法定构成要件的前提下,通过司法政策精准调控量刑从宽幅度以替代对自首成立本身的过度限制,并借鉴北京地区危险驾驶罪缓刑控制等实例,论证了该路径在平衡法秩序统一性、满足从严惩治需求与保障辩护实效性方面的可行性,为破解职务犯罪量刑僵局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专业方案。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洪坤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洪坤在《金融反腐中监委管辖案件》讲授中,以商业银行领域为典型样本展开系统阐释。他通过厘清金融领域复杂主体身份及客体属性,精准解析了监委在金融反腐中行使管辖权的核心逻辑与实践难点。他结合辽沈银行重组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双管”公职人员的协作管辖规则及机构合并注销时的管辖衔接问题,强调此举旨在破解金融系统“多头管理”与“监管真空”并存的困局;同时指出,修法确立的“监察机关为主调查”原则及明确管辖义务履行程序,是对金融领域“精准反腐”与“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平衡诉求的法治化回应。他进一步呼吁,需通过细化金融国资监管规则、完善跨部门协作细则及强化证据衔接标准,持续提升金融反腐领域管辖实践的规范性与效能,推动中国特色监察制度在复杂金融生态中高效运行。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刘志民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刘志民围绕《职务犯罪证据体系建立的探索分析》深度剖析了监察体制改革深化背景下证据体系构建的核心挑战与优化路径。他围绕“监察证据全流程治理”主线,系统阐释了从证据收集、保管固定到审查转化、法庭运用的四大实务维度难题:包括过度依赖口供导致“供述易反复、客观证据薄弱”、电子数据易污染且原始载体灭失难验证、同步录音录像调取难制约非法证据排除、以及证据保管链条断裂与瑕疵补正随意性。他结合典型实例指出,破解上述困境亟需构建“双维四阶”体系。他强调,唯有通过细化电子数据取证规范、畅通监检证据审查协作机制、压实客观证据收集责任,方能筑牢“以审判为中心”的证据链条,实现反腐效能与程序正义的有机统一,推动中国特色职务犯罪证据规则体系迈向更高规范化水平。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朝勇
在研修班首日课程收官之际,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朝勇作总结致辞。他强调,本次培训以“交流赋能·实务突破·人才锻造”为核心,通过七位研究员的深度授课,生动诠释了办理重大新型疑难复杂职务犯罪案件所需的“政治力、专业力、沟通力”三大核心能力与复合型人才标准。他结合授课内容与经典案例,指出每堂精品课均是对“重大、新型、疑难、复杂”案件特质的精准回应,并呼吁法律职业共同体打破认知壁垒,在深化“专家论证、团队作战、信息沟通、媒体监督”十六字协同机制中探索辩护策略优化与监察程序规范化的创新路径,最终以常态化专业交流与认知共振,赋能国家反腐败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行与法治化水平提升。
6月29日 探讨职务犯罪治理之道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则梅
6月29日上午的研修班课程,由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则梅主持。
▲最高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庭长、一级高级法官,现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王晓东
6月2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庭长、一级高级法官,现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王晓东以健全中国特色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制约体制机制为背景,聚焦《监察调查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衔接制约》核心议题展开系统阐释。他围绕“有效配合制约”主线,深度剖析四大实务维度:在管辖衔接上,厘清监察机关101个罪名职能管辖边界,阐释互涉案件“分别立案、监察为主调查”原则及指定审判管辖规则;在强制措施衔接上,详解留置与先行拘留、羁押/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双向转换规则,并对比新增“管护”“责令候查”与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的适用逻辑与制约要点;在审判衔接上,构建补充调查/调查核证机制并强调自首/立功书证提交的刚性要求;在涉案财物处置衔接上,确立真伪鉴定与价格认定的证据标准,辨析违纪违法所得与犯罪所得处置顺位。他结合实践争议指出,唯有细化协同流程、统一证据转化规则、强化审判对程序瑕疵的审查制约,方能实现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无缝衔接与效能平衡,切实提升职务犯罪治理法治化水平。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朝勇
6月29日下午,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朝勇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为背景,聚焦《办理职务犯罪辩护的四个坚持》核心方法论展开系统阐释。他深入论证了应对重大新型疑难复杂职务犯罪案件的系统性辩护路径:一要坚持法治思想指导,确保辩护工作契合党和国家反腐方针,在政治大局中依法保障当事人权益;二要坚持依法辩护,双维并重——实体上精准把握法律适用,程序上严格审查监察调查合法性,捍卫程序正义;三要坚持证据辩护,运用“三维审查法”构建证据链思维,深挖有利证据并力推非法证据排除;四要坚持无罪辩护立场,坚守职业道德底线,通过专家论证、团队协作及有效沟通争取最优结果。他强调,在监察权能强化背景下,“四个坚持”体系是破解职务犯罪辩护困境、平衡反腐效能与人权保障的关键路径,应通过深化法律职业共同体协作与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持续提升中国特色职务犯罪辩护的专业化与规范化水平。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发旭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发旭作总结致辞。他指出,本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专委会深化职务犯罪治理实践的新起点,未来工作必须聚焦实务痛点、突破认知局限,以“破除畏难情绪、强化专业精进、勇担法治使命”为行动纲领,针对当前职务犯罪辩护的核心挑战,如监察证据的“强势性”与潜在瑕疵、自首/立功等关键量刑情节的精准论证、以及“基本事实争议案件”的突破路径展开攻坚。他特别强调,律师应秉持“科学审视证据、深度钻研法律、善用专家论证与同行协作”的智慧策略,在依法捍卫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公正的平衡中,实现辩护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推动监察法治精细化发展与中国特色职务犯罪治理体系完善贡献不可替代的专业力量。
本次“职务犯罪重大新型疑难复杂案件高级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在深化理论研究与实务融合、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交流赋能平台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对提升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服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化与反腐败斗争大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研修班精准聚焦“重大、新型、疑难、复杂”案件办理中的前沿议题与核心痛点,系统输出了涵盖职务认定、证据体系、程序衔接、辩护策略等多维度的创新解决方案与实务指引。未来,京师律所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密协同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通过深化理论研究、探索体系创新与推动成果转化,持续赋能新时代监察法学高质量发展,为健全中国特色职务犯罪治理体系、提升监察执法司法公信力提供坚实智力支撑与专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