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楚妤(发自东京)
编辑/cc孙聪颖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地缘冲突与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的背景下,2025年7月1日,以“共塑未来:全球变局下的中日韩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在东京召开。
此次论坛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举办。这是继2018年日本举办后,该论坛自疫情中断以来首次重返日本。
作为世界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区域经济体,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占全球25%,贸易量占比达20%,其合作走向不仅关乎东北亚的稳定繁荣,更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建设与多边合作体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三国合作亟需从以往侧重数量扩展,转向更加注重提升合作质量。”开幕式上,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强调,去年适逢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明年将迎来秘书处成立15周年。当前,三国均面临地缘政治紧张、经济碎片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等复杂的国际挑战,加强政府、民众、媒体和智库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还重申秘书处将致力促进三国和平、繁荣和共同文化。
图:秘书长李熙燮致开幕辞
在随后举行的两场分论坛上,三国政府高层、外交官员、学界专家与政策制定者就三国合作的结构性基础、制度保障需求及民生相关重点领域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合作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图: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致贺辞
图:日本外务副大臣藤井比早之致贺辞
图:韩国驻日本大使朴喆熙致贺辞
分论坛一以“重振区域联通:三国合作制度化促进东北亚稳定与和平”为主题,聚焦三国在战略与制度层面加强合作的路径与机制。与会嘉宾指出,应持续推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及各级部长会议的定期召开,并着力提升机构能力建设。会上提出四项核心建议:
- 一是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
- 二是构建危机应对机制,
- 三是拓展“中日韩+X”多边合作模式,
- 四是进一步赋能秘书处,提升其在机制运行中的支撑作用。
分论坛一:重振区域联通:三国合作制度化促进东北亚稳定与和平
此外,会议还呼吁充分发挥智库、媒体及学术界等的积极作用,以深化三国互信,夯实区域和平与合作的社会基础。
分论坛二以“推动包容性增长:应对全球挑战实现东北亚和平”为主题,探讨了在高度老龄化社会、气候危机、碳中和目标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下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途径。
分论坛2:推动包容性增长:应对全球挑战实现东北亚和平
演讲嘉宾强调应正视气候行动的紧迫性,把握绿色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会议还聚焦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框架对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会者认为,密切三国合作,加强跨学界与政策界的协同,是应对共同挑战、实现长期韧性与繁荣的关键所在。
在此次论坛,概括来看,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多维议题勾勒合作蓝图
(一)经济领域:突破壁垒,开拓新局
经济合作是三国携手共进的关键引擎。当前,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推动RCEP扩员成为核心目标。三国虽已分别签署20余个自贸协定,RCEP实施三年也有效降低了关税,但三国间的自贸谈判仍需提速。面对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带来的外部压力,以及电子、汽车等领域的激烈产业竞争,三国亟需构建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共同抵御保护主义冲击。同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技术等新兴赛道,三国可借鉴中国- 东盟自贸区3.0版经验,设立专项合作章节,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创新。
(二)政治互信:夯实根基,稳定关系
政治互信是深化合作的基础。三国需妥善平衡双边关系,避免中美关系波动等外部因素干扰合作进程。建立制度化的领导人会晤机制,确保年度峰会常态化,将为三国高层沟通搭建稳定桥梁,及时化解分歧、凝聚共识,为全方位合作筑牢政治保障。
图:日本前环境大臣、前外务大臣川口顺子发表主旨演讲
(三)社会文化:增进理解,凝聚共识
社会文化交流是拉近民心的纽带。三国计划通过扩大青年交流,开展公务员培训、创业支持等项目,培养新一代友好力量;针对历史问题、媒体报道偏差导致的民众互信不足,将建立联合事实核查机制,共同应对假新闻问题。此外,引入文化领袖参与政策设计,推动文化联动,增强社会认同感,助力化解因历史积怨造成的隔阂。
图: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发表主旨演讲
(四)多边协作:协同联动,应对挑战
在多边舞台上,三国将强化与东盟合作,优化区域资源分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三国GDP占全球25%,在气候治理领域具备引领潜力,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日本的氢能、韩国的绿色新政,可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能源安全与减排目标的平衡。
图:韩国全球创新研究院理事长、韩国国会前议长金振杓发表主旨演讲
二、共同困境与挑战
中日韩三国面临着相似且严峻的人口结构危机。三国高龄化速度惊人,日本仅用25年、韩国24年便完成了较高比例的高龄化进程,中国的速度更是远超预期,而法国实现同样转变则耗时100年。少子化与长寿化叠加,致使劳动力短缺、经济转型压力倍增。与此同时,三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存在短板,女性保障覆盖率普遍偏低,全球约20亿女性缺乏社保;在政治代表性和经济参与方面,性别不平等问题也亟待改善。
此外,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干扰不容小觑。中美竞争持续加剧、朝鲜核问题悬而未决,都为三国合作增添了复杂性;而三国合作机制本身也有待强化,三国合作秘书处(TCS)的协调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推动合作落地。
三、务实举措与未来展望
为推动合作走深走实,三国规划了一系列具体行动。在经济合作上,计划在敏感领域(如农业)试点灵活降税模式,通过错位竞争拓展合作空间;在便利化措施方面,将优化RCEP签证程序,运用AI技术提升海关效率,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区域供应链。2025年5月即将举行的第十次领导人会议,以及三国青年大使计划、碳中和服务等现有项目的持续推进,都将成为合作的重要抓手。
展望未来,中日韩三国唯有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前行,在深化互信中化解分歧,在互利共赢中突破挑战,方能在全球变局中把握机遇,共同书写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崭新篇章,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变革注入强劲动力。(详情见:独家|中日韩合作秘书处颜亮:三国携手共创未来)
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成为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年度旗舰型活动,旨在提升民众对三国合作的关注度,并为三国政府提供未来合作发展方向的政策参考。
写在最后:作为聚焦中日韩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专业媒体,《华尔街科技眼》现场参与论坛开幕式及两大分论坛环节,对三国未来可协同推进的领域(如人工智能)有了更深入认知。今年 10 月,第三届中韩经济发展论坛将于韩国·庆州举办,诚邀各界关注。(详情见:中韩论坛探索双边贸易新动能:数字经济成为供应链新机遇)
图:论坛会议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