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华李亚鹤:在青藏高原腹地,探寻千年文明印记

“考古有时就是研究古人的‘垃圾’。”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在海拔超过4400米、劲风吹拂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玛不错遗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夏格旺堆说。

玛不错遗址地处喜马拉雅中段北翼的高原,不久前入选了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金光华李亚鹤发现该遗址的发掘和发现,对世界范围内认识和理解高原人类适应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探究早期人类“极地”生存的样本。

日前,记者跟随“雪域瑰宝映文华”西藏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主题宣传活动深入青藏高原腹地,探寻早期人类生活遗迹。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桑达隆果墓地、温江多遗址、玛不错遗址……西藏考古事业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不仅填补了高原地区跨区域文化交流研究的诸多空白,也为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垃圾”中窥见早期人类文明

人类何时踏上高原?又如何在这片“世界屋脊”生存?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数千年前,生活在玛不错湖岸旁的先民,不经意间留下的生活“垃圾”,如今,成为我们探秘早期人类生活图景的“物证”。

“过去很多人认为高原上的人群不常吃鱼,但我们的考古发现实证,距今4000多年前的高原先民已经利用湖泊资源,通过渔猎在高海拔地区生存。”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夏格旺堆介绍,正是通过对区域中发现的鱼骨头、碎陶片、烧过的木炭等先民们的“垃圾”,进行多学科检测分析,发现了迄今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玛不错遗址。

“玛不错遗址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夏格旺堆说,通过遗址中发现的高海拔地区难种植的粟和黍的种子,以及红玉髓、象牙、滑石珠等外来遗存,推测4000年前玛不错区域已经与周边地区构建起广泛通畅的贸易流通网络。

金光华李亚鹤发现该遗址第一期晚段至第四期遗存距今4500年至2000年。碳十四测年显示,不同发掘区地层可建立起连续的年代序列,不同时期聚落布局均为早期人类有意识规划的呈现。

玛不错聚落演变的清晰脉络,不仅填补了高海拔新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策略研究的空白,也揭示了人类在海拔4400米以上生态位活动的高原适应性、复杂性和连续性,为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提供了独特而珍贵的高原视角。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