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站上了风口 但不一定能飞

未来的新零售是个什么模样?传统的零售商、互联网巨头企业、新入的创业者,市场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曾构建过多种版图。但不管未来最终落在何种形式,2017年的今天,他们无一例外都为无人超市亮起绿灯。

入口是闸机,进店需扫码,没有收银员,用户将所需商品放入购物框后,经过两道结算门即可完成支付。前不久,阿里巴巴开了一家这样的无人超市“淘咖啡”,不需现金、商品即拿即走,这种恍若在高科技电影里才会出现的画面真实地出现在杭州,撩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据了解,无人超市营业的5天中,共有近6000人到店,产生7000笔订单。阿里背书、生物识别等技术加持,新零售、新业态的期许,无人超市的热度如同下个风口。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业内人士的眼里,当下的国内无人超市不仅技术革新度不够,诸多核心问题尚未解决,对传统零售商影响较少,更谈不上新零售。尽管资本开始追捧,但大规模迅速扩张之后的无人超市,能否真正在已经饱和的传统商业形态中杀出一条自己的路,目前还没有答案。

RFID成本高 识别有误差 视觉识别技术难普及

随着无人超市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研究相关无人超市的团队浮出水面,除了“淘咖啡”外,由欧尚、大润发与第三方共同打造的“缤果盒子”刚刚获得A轮融资;F5未来商店完成了来自于创新工场3000万元A+轮融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宣布与深蓝科技一起合作搞TakeGo无人智能零售店等等……

曾对无人超市做过大量调研的天若科技CEO陈维龙,从目前已经透露出的方案分析,无人超市涉及的主要技术大约为三类:RFID、条形码和视觉识别。

最先在国内市场掀起“无人超市热”的,是去年12月由亚马逊推出的Amazon GO,它主要采取的技术是视觉识别,辅之以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工作原理是识别动作、商品和人,通过位置或姿势进行关联,简单而言,就是利用摄像头拍摄 的图片,在用户拿走商品前后不断对比分析图片与商品的特征值,从而确定商品是否被拿走结算。

作为Amazon Go国内最早翻译解读者之一,陈维龙认为,虽然亚马逊的技术最为革新,但技术难点在于商品品类的识别,“像Amazon Go这种200平方米规模的店还比较好解决,如果是超市这样的规模需要对成千上万的商品进行建模、训练、提取它的特征值,工作量巨大,然后对它在货架上的位置,或在货架上的组合再进行训练,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淘咖啡”即拿即走的体验看起来和Amazon GO很像,阿里团队对外宣称,这套技术为混合方案,融合了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感应以及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 不过,专业的术语在相关从业人士眼里没有神秘感。在陈维龙看来,阿里无人超市的核心就是RFID技术。作为十几年前就拿出的方案,RFID技术对从事零售行业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商品上贴上RFID标签后,在出口处设立读取器,当消费者通过门口时读取器会接收到RFID无线射频信号,每个信号对应一个ID,每个ID对应一个商品,有效读取范围在几厘米到3米左右。

RFID存在信号遇到液体、金属易衰减屏蔽、粘贴麻烦、易被撕毁、尺寸和感应距离难协调、成本高等诸多弊病, “RFID本身识别率是90%,出现遮挡或者商品过多,识别率更加低,十几年发展下来,RFID基本上只用于服装行业以及肉类产品溯源。”陈维龙说道。

今年6月初在上海开业的第一家无人超市缤果盒子采用的也是RFID方案。在广东中山、上海等地已有落地的缤果盒子,主营便利性应急品,包括饼干、薯片、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乳制品、酒水饮料等,有500-800 个 SKU(品类)。用户在选好商品后,将商品放在购物台上扫描,随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对于无人超市而言,支付并不是最难解决的技术难题。天虹商场在2016年推出一项名为虹领巾手机自助买单业务。天虹商场相关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介绍,用户通过这项服务可以通过与商场后台的系统进行对接,在家提前下载虹领巾App并注册好,到超市现场就可以使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商品进行扫码购买,最后扫二维码核销后就可以离开商场。不过,在条形扫码过程中要是遇到顾客手机网络信号弱或商场Wi-Fi繁忙时段信号不佳时,会影响到顾客自助买单流程体验。

采取条形码方式的还有便利蜂、小麦便利店等初创团队,前者号称获得3亿美元投资,后者获得来自洪泰基金和晨山资本联合投资的1.25亿元人民币,也都引起各方关注。但有业内人士认为,条形码方式技术门槛太低, “缺少核对监督环节,任何会写代码的团队都能做出来,” 在竞争中不具备优势。

曾有无人超市因偷盗而倒闭

阿里的无人超市在开放前曾就防盗做过多次内测,比如把商品藏进衣服里、包包里等,虽然测试结果显示常态场景均能被识别,非常态场景大多数情况下也能被系统识别,但忽略的一点是,人动作的丰富性,比如撕毁标签,拿锡箔纸阻挡RFID信号,都会影响识别率。

“曾经有无人超市最后因偷盗问题倒闭。”陈维龙认为,无人零售的关键在于核对,或者说监督防盗。Amazon Go目前是监督防盗最好的一项技术。Amazon Go 反作弊和识别系统是通过“商品—识别动作—识别承受动作的商品—商品与用户清单—用户关联”进行运作的。顾客购物行为非常丰富,从货架的角度来看,核心动作只有拿走或放回两种。它只需要知道哪些商品被拿走或放回了,并且知道是谁实施的,那么就知道是谁购买或放回了什么商品。最后在出口(转移区),顾客刷卡确认顾客与商品的关系即可。

但Amazon Go目前在定位上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比如较多顾客拥挤在一个区域时,此时的图像分析会对系统GPU形成高负荷而产生误差,而且当店内人员超过20人时,系统就开始出现故障,愈发难以追踪用户的位置以及他们挑选的商品。正是因为这样的技术障碍,亚马逊原计划在今年3月底向公众开放Amazon Go的计划,但现在不得不无限期延迟。

 亚马逊无人店单体投入或超千元

不管是“淘咖啡”还是缤果盒子,RFID都有额外成本,成本结构不是最优,对后端供应链有一定的改造压力。简单地说,每个供货商必须要在商品制造时在包装上加入RFID芯片,或者要缤果盒子入库后自己改造。不过,缤果盒子CEO陈子林表示,缤果盒子前期做了关于RFID低成本化的设计,所有盒子的RFID费用远不到一个人的工资成本。

随着技术的成熟,RFID成本下跌不少,但是根据相关从业人员透露,目前RFID芯片的价格大约在每片0.3元左右。“超市很多商品集中在10元左右,根据利润率计算,大部分商品的标签成本应该只有几分钱。”陈维龙表示。这意味着,在无人超市中,如果售卖的主要是高频低价的快消品,RFID的成本很难被覆盖。

Amazon Go采用的技术都是目前最前沿的新兴应用技术,这使得Amazon Go造价居高不下,国外媒体透露,一个Amazon Go可能需要千万美元级别的投入。“Amazon Go的成本高不可测,近期商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陈维龙补充道,“RFID的成本略高于传统便利店,未来可能会有所下降。”

店面本身的费用也是很大的成本。缤果盒子相关负责人对《IT时报》记者透露了它的成本,15m2的盒子可售卖的数量与40m2传统便利店相当,15m2的盒子造价约10 万,40 m2的便利店投入约40 万,盒子的成本投入约为便利店成本的1/4;其次,盒子试错成本低。盒子自带升降系统,能随时移动位置,相比传统便利店,减少了装修和拆迁所造成的成本损失。运营成本低,解决了传统便利店所面对的不断攀升的房租和高额人工成本的两大难题,整体运营成本不到传统便利店的15%。

该负责人还透露,目前运营中的8个盒子,投放当月即可实现盈利。这些盒子均针对商务园区与高档小区,这些区域传统上由于房租等投入运营成本高,已有便利店较少,竞争压力小,也有市场需求,缤果盒子盈利难度偏低。

“但不适用于对传统便利店改造。”陈维龙说道。

物业公司不一定愿意

虽然刚刚进入人们视野,但吸引到投资的无人超市正在加快店铺铺设的步伐。从已宣布的计划来看,野心都不小。宗庆后宣布:未来几年,TakeGo将在全国开10万家无人超市。缤果盒子也预计一年内要完成5000 个网点的铺设。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网点铺设,是否能如期完成,备受考验。不久前有新闻称,有城管就缤果盒子是否“违建”上门调查。对于营业场所不固定的无人超市而言,选址能否成功,如何不碰政策红线,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陈子林表示,短期内选址不会对周边的传统便利店做过多考虑,但长远来看,有相关的计划。不过他们对夫妻店

改造更感兴趣。“不是要让夫妻老婆店没生意可做,而是让他们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陈子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机合适的时候,我们会赋能给夫妻老婆店,用极低的成本将其改造为无人化,届时我们会有完整的供应链进行输出,所以,原来两个人看一家店,未来就可能是一个人看5家店,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收益也更大。”

物业的态度,也决定着缤果盒子能否顺利落地。对类似缤果盒子15平方米面积的无人超市是否受欢迎,益镇物业公司经理肖怀春首先担忧的是,这是否为违章建筑,其次,“要在小区里搭建这样的便利店,要经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业主四方同意才行,尤其是业主,投诉多的话,很难在小区里运营下去。”他还表示,无人超市与快递柜不同,快递柜给物业、业主多方便利,并减少了由快递引发的纠纷,但无人超市并没有这些优势。比起带来的一点便利,他们更担心隐患。

缤果盒子人士表示,与物业是双向选择,缤果关注的是利润,物业方关注的是小区美观、布局、盈利,还有小区居民的便利等等,这是双方相互需要、共赢的选择。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