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一年可回本?

今几个月来火不胜火的无人便利店,相较于传统便利店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个更优选项?各色刷脸技术乍听上去很酷炫,但最后人们关心的还是,它是否会比以往的便利店更赚钱。

今几个月来火不胜火的无人便利店,相较于传统便利店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个更优选项?各色刷脸技术乍听上去很酷炫,但最后人们关心的还是,它是否会比以往的便利店更赚钱。

这笔账要怎么算呢?

入局者:一年回本不费力

日前,第一财经的报道中,一些入局者给自己算了一笔帐。

EasyGo未来便利店主要将自己的 “盒子”落在社区,它的创始人王牧牧表示自己的项目,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回本:

“与传统店相比,其实无人便利店更像是一个搭建起来的无地基玻璃盒子设备,而无人贩售机则根本就是一个装置。因为无人店是一个搭建的玻璃盒子概念,所以并非传统便利店那样是一个物业,无人便利店是不需要租金和店内人工的。我们的开店是基于与合作伙伴的商谈,比如盒子(无人便利店)进入社区开店则需与社区物业、开发商等达成合作,经过他们允许再进入。在EasyGo的模式里,没有租金和固定铺位,通过和小区物业深度合作,双方一同维护设备,并实行利润分成——物业方将得到销售额的5%~8%。”

“一家无人便利店的投资额在10万元左右,以我们目前营业来看,单店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即一个月有6万元收入,毛利率在35%左右,再去除分成等,我们估测单店8个月~1年可以回本。且因无人店没有进场费之说,所以供应商更愿意和无人店合作。”

居然之家旗下Eatbox无人便利店的负责人安利英则表示 ,Eatbox单店的成本大概是在10万元左右,客单价大致在22元~24元,每天的营业额能达到2000元,同样采取与社区合作分成的模式,没有租金成本。似乎,“盒子”类的创业者,都将单店投资回报的年限定在了1年左右。

旁观者:只计算显性成本不合理

但是相较于入局者的乐观,另一些观察者却有着不一样的思考。在他们看来,目前无人便利店玩家们依旧按照传统便利店的方式计算成本,有很大一部分的 “新开销”却是没有计算进去,这样算帐似乎是不大合理的。

比如,腾云天下TalkingData地产行业总经理王可青就认为:  “目前无人便利店直接的显性成本和传统便利店相比是一个伪命题,消费者在门店确实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但是前台没人,后台有人。无人便利店需要更多的物业配套,而物流成本和商品管理等后台成本并没有因此减少,同时灯光、温度、设备等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同样,正在研究无人便利店的宋铁城也表示,为了替代人工服务,无人便利店对于后台系统以及科技设备的要求颇高,而为了真正做到无人, “背后的技术体系建设和设备要求都很高,我计算过,如果算上系统监控和后台操作运维人员,每10家左右无人便利店就需要至少4~5个后台监控维护人员,而且他们如果发现异常,也需要出动和巡店。所以无人店其实有很多隐性成本,在前台看不到而已。”

除了管理上的人工成本之外, 为了实现 “无人”,盒子内商品的成本实际上也是增加了的,大润发飞牛网联席CEO袁彬就介绍称:“缤果盒子还在测试阶段,无人便利店为避免货物被盗,每一件商品上都要有RFID技术的价签,这也是自助收银必须具备的条件。每一个RFID价签的成本是0.4元左右,由于货品数量较多,因此价签成本是比较高的。且价签也需要人工去贴,又增加了成本。”

而即使是按照显性成本来看,也依旧有人认为,这并非一笔想象中划算的买卖,比如之前超市老万算的几笔帐:

就坪效来看,无人便利店并没有优于诸如7-11之类的日系便利店,而目前20万一个的便利店盒子(20平大小)的投入成本也远远高出了一家90平的普通便利店。虽然无人便利店在资金、人力成本方面确实能占据些优势,但即使是4个人能维运40家店,或者按另一说法,2个人能维持7家店的运营,其硬件上的巨大投入,从很大程度上几乎毫不费力地能够覆盖掉费心费力想要剩下来的租金、人力成本,从提升效率上来看,较于7-11等连锁便利店也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所以是入局者太乐观还是 “老派”观察者太保守呢?

以上~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