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各派混争支付场景之战

以一个高频的场景切入,逐渐培养用户习惯,进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功的移动支付市场抢夺战都逃不开这个套路,八达通公交预付卡是如此,支付宝从电商到线下是如此,腾讯的红包战略亦是如此。

1、从9月13日到9月18日,马化腾马不停蹄地亲自跑了安徽、深圳、广州三个地方,与当地政府谈妥了一系列合作,包括交通金融支付、大数据、云计算、辅助驾驶等各个领域。

其中最受人瞩目的还是双方合作后推出的“扫码乘车”服务。马化腾亲自体验扫码的照片,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了。

用法也很简单,用户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到“腾讯乘车码”,授权成功后即可扫码乘车,机器响应速度在0.3秒内,用户无需充值,整个系统可实现“先乘车,后付费”。

不过,尽管马化腾的亲自站台赚足了眼球,但是瞄准公交出行市场的支付巨头却绝不止腾讯一家。

最近,一向高冷的银联为了推广公交支付,也放低了身段,开始花式推广。

据媒体报道,9月18日,“银联云闪付”在浙江嘉兴嘉善县主城区的三条公交线路正式开通,银联IC卡、各类手机Pay、智能穿戴设备,或者打开银联钱包APP的二维码扫一扫都可以直接付款。

而在更早之前,今年5月,中国银联已经与杭州公交集团签署合作,正式宣布“银联云闪付”业务将在杭州公交集团下辖所有公交线路陆续全面开通受理。

之所以说银联放低了身段,是因为他们把门槛设置得很低,不像之前推广二维码时还需要下载银联APP,用户在乘车时只需持有62”字头银联金融IC卡可以刷卡买票了。

当然,说到移动支付领域的场景争夺战,最不可能缺席的就是支付宝,尤其是银联在杭州地推的势头如此凶猛,也算是打到支付宝的家门口了。

同样是从今年5月开始,支付宝在杭州、武汉等地率先实施(会陆续推行到全国),领取电子公交卡即可上车刷手机付款。与此同时,芝麻分550及以上可享受“先享后付”,同样强调“先乘车、后付款”。

对于即将到来的9·22“世界无车日”,支付宝似乎也已经准备好要大干一场。

据悉9月22日当天,杭州、武汉、青岛、天津等城市刷支付宝乘公交车可享受免费乘车,与此同时,在杭州、武汉、广州、上海、深圳、苏州、长沙、西安、青岛、南宁、成都、郑州等城市通过支付宝买地铁票享受五折优惠。

2、巨头们的移动支付场景战争从电商打到外卖、从便利店蔓延到共享出行,甚至是楼下的夫妻店、水果摊都已经能够扫码支付。

即使不是从业者,普通用户也感受得到,大部分高频的交易场景都已经被瓜分殆尽,还没有被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已经很少,公共交通支付算是其中一个。

公交出行作为一种高频度、高粘度、低频度的交易场景,绝不是最近才被巨头们盯上。只是一方面,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公交系统长期以来都有相对独立的支付系统,即我们熟悉的公交IC卡。

另一方面,公交支付系统都是以城市为单位的,移动支付想要介入,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谈合作,并对于整个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如果想要在全国铺开并形成规模效应,需要极大的投入。

然而此次,三大巨头齐齐下定居心全力布局这一业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个场景的价值。或许更重要的原因也在于,移动支付战场的竞争是实在太过惨烈。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在移动支付市场,两大网络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已占据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其中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54%,而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40.0%。

随着两家的市场份额越来越接近,每一个小场景都可能成为拉开或者缩小市场份额差距的关键一步,更何况是公交支付这样的大场景。

相较之下,银联旗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商务的市场份额不超过0.1%。根据官方说法,银联的移动产品包括云闪付系列以及无卡支付产品并不在前述统计之内。

不过在与前两者市场差距如此大,且其他线下场景翻盘希望渺茫的情况下,银联很有可能在公交出行方面下了很重的赌注。

事实上,如果从公交支付以往带来的效益来看,三大巨头的押注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香港的城市公交预付卡八达通为例,八达通于1997年正式推出,基于NFC技术的非接触式预付卡,最初用于不同公共交通系统作付费用途。发展至今,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几乎能让香港人只带一张卡,便可完成日常所有消费。

截至2016年9月,八达通覆盖99%的香港人口(734万),市面上流通逾3200万张,日交易额超过1.8亿港元。

以一个高频的场景切入,逐渐培养用户习惯,进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功的移动支付市场抢夺战都逃不开这个套路,八达通公交预付卡是如此,支付宝从电商到线下是如此,腾讯的红包战略亦是如此。

更何况,支付的高频也就意味着流量和用户粘性,这本身就是互联网的稀缺资源。而在这个高频支付场景背后潜藏的数据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

就像前面说过的,公交系统是一个公共服务系统,它既连接着最广泛的用户(截止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有2亿多人以公交出行为主要出行方式,这可能是共享单车、滴滴出行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比拟的),也联系着公共交通的调度、服务系统。而无论是哪一端的数据,都可能成为未来决胜的关键。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